南遷漢人的亂世抱團 鑄就潮汕人異乎尋常的團結

漢族遷入潮汕有漫長的歷史,早在秦朝,潮汕大地便設有揭陽縣,隸屬南海郡,隨著南遷漢人的增多,東晉又設置義安郡。遷潮漢人規模最大在宋代、宋末元初、元末明初,其中有舉族南遷,也有官員貶謫,還有戰亂避禍之人。

南遷漢人的亂世抱團 鑄就潮汕人異乎尋常的團結

忠孝節義

南遷漢人初到潮汕,人生地不熟,又與當地俚僚蠻族風俗大異,面臨很大的生存壓力,便開始聚居在一起,還把中原習俗發揚光大,以祖祠、宗親會、父母會等形式,團結以血緣關係為紐帶所維繫的家族團體,所以更注重宗族和開枝散葉。

這些中原遺民,他們為逃避戰亂和謀生等原因不得不背井離鄉,舉家南遷,他們一方面受到中原主流文化的排斥,一方面初到異域,又得與當地土著爭奪生存資源。甚至不得不向海洋求生,漂洋過海,這使得他們更加重視集體的力量,強烈的宗族集體認同感依賴感,養成潮汕人特別團結的一面。

南遷漢人的亂世抱團 鑄就潮汕人異乎尋常的團結

宗族祭祀

宗族組織主要有祠堂、宗親會,祠堂是鄉里一些頭領活動的場所,也是合族祭祀祖宗的地方,宗親會則是各鄉同姓者的聯繫組織,負有修編族譜、排輩序之責,這兩個組織時獨立時交叉,為民間自發成立,長期在維繫鄉間社會秩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南遷漢人的亂世抱團 鑄就潮汕人異乎尋常的團結

慎終追遠

長期的危機意識培養出了潮汕人精耕細作的精神,使其有“耕田如繡花”之稱,艱危的海洋環境,激發了他們出海闖蕩的膽性,鑄就了潮人的海洋精神“敢闖能略,精明審慎,務實勤儉”,潮商是中國近代三大商幫中僅有的民商團體,至今仍遍佈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探索歷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審視逝去故事,鏡古燭今,我是南方鵬,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