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被親生父親綁在摩托車后座:都是學習給鬧的該不該「付費」?

女童被親生父親綁在摩托車後座:都是學習給鬧的該不該“付費”?

近日,網絡上報道了《女童被親生父親綁在摩托車後座,只是因為孩子不想上學》。

故事發生在4月24日的廣東雲浮,因為孩子不願意上學,父親一怒之下把孩子綁到摩托車後座上,強行送到學校,引發了網友的一片議論聲。

雖然這位父親的行為有點過激,但盼望孩子好好學習知識的動機卻是用心良苦,卻也為孩子上學的問題付出了一些代價啊。如上圖。

女童被親生父親綁在摩托車後座:都是學習給鬧的該不該“付費”?

由此聯想到,國家加大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許多地方引發了要不要“為知識付費”的討論,不僅深感欣慰,而且有一種想要說話的衝動。

對於“為知識付費”,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看法。

也許有人對此嗤之以鼻,振振有詞地說,“吃穿住行都成問題,我憑什麼要為知識付費!”其實,正因為你生活質量不高,才更需要好好學習,或者“為知識付費”,幫助自己擁有更大的本事,來改善自己當下的生活條件。

也許有人對此不屑一顧,毫不猶豫地說,“要為知識付費門兒都沒有,我還不如買件漂亮的衣服穿呢!”其實,正因為你不怎麼富有,所以你才會去計較一件衣服的。要想比現在活得滋潤些,就可能得“為知識付費”,用更好的能力來換取更多的金錢和更好的衣服。

也許有人對此漠然置之,痛快淋漓地說,“知識算個老幾,有錢才是大爺!”其實,這話說得一點兒都不假,但是錢從哪兒來?總不能去偷去搶吧?總得有個能夠弄來錢的本事吧?要想擁有弄來錢的本事,還不得學習,“為知識付費”嗎?

也許有人對此不屑一顧,滿臉鄙夷地說,“有什麼知識可學的,想要什麼知識點開百度搜索不就得了,何必專門為知識付費呢?”其實,這話也不假,網絡上可以搜到不少對我們有用的知識,但是,這樣的事情誰都可以做得到,也就是說,人人都可以是“知識分子”了,都可以對我們的生活有實際的好處了?

女童被親生父親綁在摩托車後座:都是學習給鬧的該不該“付費”?

知識對於人來說,同樣是可以分

層次的。

雖然網絡上可以輕鬆地查找到你所需要的“知識點”,但絕對構不成“知識帶”,更不可能隨意轉化成“知識能”。要知道,人的真正有價值的能力不是網絡查找出來的,更不是搬弄幾個概念捻出來的,最終還是需要“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摸爬滾打歷練出來的。

況且,人人都有的所謂知識,也就不成其為知識,充其量只能說是一般常識了。既是常識,也就不值錢了,只須遵從便可。譬如餓了要吃,渴了要喝,吃與喝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在當下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吃與喝,同時還要保證每次的吃與喝都能付得起費。因為,“不是每天都有粥施捨的”。

要知道,真正當下精貴的東西未必是會在網絡上隨便放的,因為真正的知識是嚴謹的、系統的,還因為傳播知識者也是要吃飯的、要吃好飯的,那些精貴完整有價值的知識自然是需要付費的,這不僅是對知識的尊重,更是對創造知識者的褒揚。誠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果子”,恐怕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女童被親生父親綁在摩托車後座:都是學習給鬧的該不該“付費”?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那麼什麼叫做“知識”?

所謂知識,一般是指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也就是說,知識對自己有用,對人生有用,對社會有用。既然有用,就得學習,要想學到手,又為了快捷,恐怕只有付費學習一條道了。

世上雖有自學成材者,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是抱回家一大摞書籍即可,而是要在大學裡住校學習四五年才可以取得一紙證書,到了社會上還得繼續學習新東西,不斷地“為知識付費”,才可以保住一個好飯碗,及至將知識轉化為“力量”,產生飛躍,有了更好的發展。

女童被親生父親綁在摩托車後座:都是學習給鬧的該不該“付費”?

人為什麼要學習知識,願意“為知識付費”?

一個人願意“為知識付費”,左不過是為了使自己增加能力,活得更好,更受人尊重,更對他人和社會有用,賦予生命更多的價值和意義。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般來說,投入和產出成正比。也就是說,你為知識付出得多,回報也就多,因為你可以用學到的知識去實現再創造。“為知識付費”學到手了,知識是絕對不會打水漂的,會永遠伴隨著你形成積澱,匯聚成一片知識的汪洋大海而永不枯竭。“為知識付費”絕對不像賄賂人心中忐忑,最終能不能得到理想的回報很難說,一切要看對象和運氣。

付費學習原本是一個人自覺自願而且是人生所必須做的事情,根本談不上願不願意付費的問題,假如真的要把“為知識付費”這件事情當作一個問題來看的話,用一句當下時髦的話來說,就基本屬於“腦殘”,至少是個懶漢,但未必就是無知,也許只是意氣用事發發牢騷罷了。

至於打心眼兒裡不贊同“為知識付費”的話,那就有些問題了,也就不屬於本話題所要討論的範疇了。

女童被親生父親綁在摩托車後座:都是學習給鬧的該不該“付費”?

為什麼自己不學習,反而要求孩子好好學習,並且願意為孩子付費學習知識呢?

許多做父母的因為自己文化知識水平比較低,就特別要求孩子能夠好好學習,自己無論付出多少辛苦,無論為子女花多少錢都願意,希望孩子能夠學有所成。

這是為什麼呢?古人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現代人說歸說罵歸罵,還不是把讀書奉為圭皋,還不是認為學習知識有用,付費學習天經地義嗎?

而且,許多家長爭著搶著要付高價的,就像買東西一樣覺得價錢越貴東西越好,因為大家都知道“一文價錢一文貨”。孩子補習功課,上大課一次200元,一對一上課一次400元,父母們往往一咬牙一跺腳,“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咱要上就上400的!”導致補課價格節節攀升,猶如炒作住房一樣,炒上去好辦,降下來可就難了。

大體上,不願為知識付費的人,不是沒錢,就是潦倒,死認“知識無用論”,即便是有錢人也不過酒囊飯袋行屍走肉的說法而已了。平心而論,有哪個人心裡頭不是像明鏡一樣啊?明明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女童被親生父親綁在摩托車後座:都是學習給鬧的該不該“付費”?

認為沒有必要“為知識付費”的人,是不是就不學習了?

有些人可能認為,我連學習都是多餘的,更別說付費學習了。

事實上,學習分為有意學習和無意學習、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兩種類型。許多情況下,自稱沒有付費學習的人,不可能不處在無意學習當中,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付費,其實已經付過了,只不過是自己沒有意識到,或者付出的可以忽略不計罷了。

不論付不付費,不論有意無意,不論主動被動,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它是一種客觀存在,否則你就活不下去。特別是當今時代,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日新月異,譬如說打電腦、玩手機、刷卡、網絡購物等等,你不可能天生就會,總得有意無意地去學習新知識。假如你不會,就得請教別人,也許你沒有真金白銀地付費,但替代式的付出已經是有了。

女童被親生父親綁在摩托車後座:都是學習給鬧的該不該“付費”?

不論你付不付費,學習新知識肯定是一輩子的事情。

實事求是地講,作為任何一個心身健全的成年人,永遠都在學習的路上,至於付不付費,付出的是否真金白銀,反正你都得有所付出,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基本事實,不論你承認與否。

也正因為許多人能夠做到生命不息學習不輟,願意付費,捨得付費,堅定地“為知識付費”,所以這樣的人總是比別人生活得更好、更有價值、更有意義。我們管這樣的人叫做“不僅聰明,而且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