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從電商「黑馬」,到一夜虧損587億引深思

關於拼多多的新聞,這段時間可說是非常熱鬧了,搞的非常火爆,賺了很大的名氣,但隨著拼多多的上市,和廣大用戶的投訴量的逐漸增多,導致一夜之間虧損了587億,這難道不能引起我們的深思嗎?

首先,最大的問題是,拼多多的商品,給大家的第一印象是:價格低廉、便宜,看拼多多的網站的商品圖片也還不錯,挺漂亮的,實物圖片也很好啊,勾起客戶的購買慾

拼多多從電商“黑馬”,到一夜虧損587億引深思

火爆的拼多多

其次,拼多多上面是可以開展很多的活動來獲取到優惠的,在很多的時候都是可以通過比較低廉的價格來獲取到這樣的產品,用新穎的玩法如:搶紅包,簽名紅包,逛逛紅包,砍價啊等等,吸引了大批用戶加入,而拼團是拼多多網頁裡面最經典的手法,利用人們貪圖小便宜的心理在銷售。

面對拼多多里面各式各樣的產品,最後大家發現,這些便宜低廉價格的商品,買回家後百分之九十是假貨或是以次品當好貨,甚至有人說是舊貨翻新的,所以消費者使用了沒多久就出現了故障問題,而且就拼多多里面的各種產品來說,很多都存在質量問題,前段時間有網友買了U盤,因為存在嚴重的實物不符的情況,網友一氣之下,將拼多多平臺狀告上了法院。所以,假貨,以次品當好貨,舊貨翻新等等是拼多多的最大問題。

拼多多從電商“黑馬”,到一夜虧損587億引深思

拼團是拼多多的經典手法

拼多多的假貨氾濫現象是什麼導致的?對於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說過:拼多多的戰略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服務“五環之外”的人群。簡言之,他服務的,是一群和你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樣的人:他們默默無聞,生長在小地方,消息閉塞,對所謂正品的分辨能力不強,更談不上維權意識。他們收入在你看來,低得不可思議,也不懂得在互聯網上發聲,更不會與你產生交集,這就是從創始人來的邏輯:我們賣山寨,因為你們需要。

拼多多從電商“黑馬”,到一夜虧損587億引深思

在他們看來,優劣不是問題,生存才是問題。“五環外需求”這個概念成功的轉移了群眾視線。一分錢一分貨,各取所需,這道理從來都沒錯。可是明目張膽的山寨,不管這是不是五環外需求,是缺德,是違規。

有網友表示:“一個賣假貨的,居然賣到了上市。”也有網友表示:監管部門哪去來?不管嗎?找客服也沒人理,這不是欺騙消費者嗎?那我們的監管部門難道就沒聽過,看過嗎?那為啥還任之氾濫?等等這些質疑聲音越來越多

拼多多從電商“黑馬”,到一夜虧損587億引深思

打 假

到8月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監司牽頭召開行政約談會,當晚,美國股市開盤,拼多多盤中破發、跌幅一度達17%,旋即引發美國資本市場集體訴訟。如今美股收盤價為19.66美元,市值218億,比最高點低了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7億,相當於一夜虧損587億人民幣。

不過對於這樣的跌幅,很多人也沒覺得奇怪,畢竟是假貨平臺,但對於其火爆的背後也是讓很多人看到了很多的問題,打假在中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已經時來多年的了,畢竟我們國家對企業的申請、審核審批都有嚴格的流程,也有很多企業經營的管理和監督機制,可在拼多多,時隔三年多,在美國上市,被人訴訟才暴露出來,這些時間和過程,我們的消費者、審核審批、監管監督等等部門的深思和反思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