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委副書記金勝慶:以解放思想開路 以深化改革攻堅

國際在線縣域經濟頻道消息(鄭豔英 司馬一): “近年來,五河縣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銳意改革創新,大力推進生態立縣、綠色崛起,著力穩增長、促改革、增後勁、惠民生、創和諧,縣域經濟實現新發展、取得新進步。”近日,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委副書記金勝慶在接受國際在線縣域經濟頻道採訪時說。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委副書記金勝慶:以解放思想開路 以深化改革攻堅

中共五河縣委副書記金勝慶 (司馬一 攝)

金勝慶指出,五河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唐代名為古虹,宋朝始稱五河。境內曾出土全國最完整淮河古菱齒象化石。多處石器時代遺址,霸王城、皇墩廟、漢王臺、嚴小姐墓古韻猶存。五河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順河街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街;嚴氏墓2013年晉級“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河相繼榮獲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先進縣、國家級園林縣城、省文明縣城、省雙擁模範縣、省食品安全示範縣、省教育強縣、省級法治縣等榮譽稱號。

在金勝慶看來,五河縣在推動經濟發展中,以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為指引,聚焦工業突破,在做大總量的基礎上提升質量,在加速發展的基礎上加快轉型;大力開展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範創建,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推進生產型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型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依託徐明高速、蚌五高速、104國道、淮河水道及規劃中的合新高鐵五河站,發展綜合物流、專業物流園區和航運服務業。

在談及如何利用好地方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時,金勝慶強調:“五河將著力擦亮4張名片。”即著力傳承紅色文化,依託於圩烈士陵園、彌陀寺中學、界溝黨史陳列館等一批紅色遺蹟,以及以王亞箴、趙三姐為代表的一批革命英雄事蹟。打造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謀劃紅色旅遊線路,以此帶動革命老區快速發展;著力挖掘綠色文化,圍繞現代牧業和秋實草業做文章,發展工業旅遊。高標準打造沱湖、天井湖、飲馬湖、大鞏山-樵子澗四大景區,緊緊抓住景區內涵建設不放鬆,強化創意創新創造,增強文化科技綠色含量;著力發展水韻文化,圍繞沱湖螃蟹做文章,舉辦螃蟹節。圍繞皖北水鄉做文章,舉辦龍舟賽。以沱湖為核心,兼顧天井湖、樵子澗、大鞏山、秋實草業、新一禾等打造生態體驗度假遊;著力弘揚鄉村文化,以安淮村、八岔村、淮五村、李八村等特色美麗鄉村為重點打造美麗鄉村休閒遊。以嚴氏墓、胡莊飲馬湖、五河民歌、九和收藏館等為重點打造歷史文化體驗遊。

“我們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金勝慶透露。未來,五河將不斷加大對“一山三湖五條河”的利用保護,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積極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加大河湖水系生態治理,大力實施“退網還湖”工程,實施“漁民上岸”工程。建成漴河公園、龍河公園、新澮河公園、濱河公園,形成佔地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的環城濱河景觀帶。縣城建設綠地面積不斷延伸,城市基礎設施配套不斷完善,城市環境持續改善,市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同時,全面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農村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我們堅持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金勝慶說。目前,五河縣建檔立卡14212戶共39864人,目前有2953戶共7025人未脫貧,今年計劃脫貧4383人。在幫扶措施上,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加快推廣“四帶一自”模式,努力構建“三有一網”穩定脫貧新模式,開展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通過“公司+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種養大戶+貧困戶”等方式,由企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帶領一定數量的貧困戶穩定脫貧。目前新建成就業扶貧驛站5家、招募就業扶貧基地7家。推進貧困戶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逐人制定就業幫扶計劃。嚴格落實“351”“180”政策,針對高血壓、腦梗塞等四類常見慢性病,在新集、雙忠廟、澮南3個鄉鎮開展送藥上門試點。同時,五河縣創新開展“大病救助試點”工作,村級大病救助基金試點已擴大到89個村,籌集基金758萬元,累計救助1193人。同時,危房改造、金融扶貧、智力扶貧等各項工作同步推進。

新時代如何在傳統和現有的基礎上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步伐,促進縣域經濟跨越大發展,採訪中金勝慶指出,未來五河將持續推進經濟創新發展,構築產業支撐。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適應性農業、生態農業;推進城鄉統籌協調,打牢堅實基礎。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文明創建力度,深入開展農村環境“三大革命”;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厚植源泉活力;推進對外開放合作,集聚強勁動力。圍繞三大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開展招商活動,全年力爭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5個;推進民生福祉保障,增進社會認同。大力實施產業脫貧,繼續抓好民生工作,保障財政資金投入,重點抓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