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隨筆:兩年的陪伴助她重回校園

醫生隨筆:兩年的陪伴助她重回校園

這是個平凡的故事,也許不足為道,但我依舊要講給大家,因為這是一份真心,這是一個醫者的仁心!

故事發生在我院睡眠中心劉璐醫生與一名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之間。患病那年她18歲,就讀於當地的重點高中,2015年在父親的陪伴下她第一次與劉璐醫生相遇,當時的她氣躁話多、極度熱情、精力旺盛,每天不知道要找劉醫生多少次,但每次劉醫生都會騰出時間與她交流,不煩不燥,安撫她的情緒,消除她的浮躁,經過精心的治療,原本躁動的她逐漸歸於平靜,病情逐漸好轉出院,迴歸到原來的生活中。出院後她也與劉醫生保持電話聯繫,積極溝通病情,調整治療。病情反覆在精神科病房並不少見,一年後在隨訪的過程中劉醫生髮現她的情緒狀態持續走低,並出現消極觀念,與患者父親進行溝通後她在父親的陪伴下來院複診。經過仔細診查後,劉醫生髮現患者出現病情反覆,此次與上次不同,屬於重度抑鬱發作,並伴有精神病性症狀,診查過程中她幾表示情緒極度低落、壓抑,幾度想到自殺,獨自一人也總能聽到有人指責埋怨她的聲音。劉醫生就她的病情與家屬進行溝通,建議儘快住院規範化治療,父親為她愁白了頭,媽媽和姐姐不知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她,只有心疼,商量後決定住院治療,劉醫生管理。正是因為劉醫生隨訪過程中及早發現病情變化,就醫及時,很快她情緒好轉,耳邊埋怨的聲音消失,不再消極輕生,好轉出院。但因為病情兩次反覆,不得不休學。休學後的她自信心受到打擊,甚至產生對學校的恐懼,無法面對生病前後巨大的落差,不知如何面對新的集體與生活。你幾次嘗試去學校上課,但幾天下來就無法面對現在的狀態,不能接受一般的自己。她懷揣著的大學的夢變得迷茫,曾經想要學習的英語專業不知是否能夠實現,對未來的不確定以及疾病的病恥感讓原本充滿自信的她畏首畏尾,不能釋懷。兩年間,劉璐醫生一直與她保持著電話微信聯繫,盡心為她調整保證療效且適宜學習的治療方案,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困惑。兩年間她上學、休學再上學,也曾學過技術、藝術,多次放棄再返高中的想法,卻終不甘心,每次複診隨訪都要和劉醫生聊上一整子,劉醫生總是給她鼓勵,告訴她無論怎樣的選擇身邊的親人以及自己都無條件的支持,只要她願意,只要她幸福快樂!

醫生隨筆:兩年的陪伴助她重回校園

2018年新學期開始她鼓足了勇氣再次返回了校園,經過最初的不適應,到現在有自己的親密朋友,不再畏懼未來,勇敢的向前!她認為如今自信快樂的自己都是源於劉醫生以及我院醫護人員的照料與鼓勵。高二生活馬上就要結束了,2018年7月20日,她和她的父親帶著錦旗來到睡眠中心病區,一是複診,更重要的是感謝劉醫生,感謝我院的醫護人員。她的父親激動地說:“感謝劉璐醫生像我孩子的親姐姐一樣,在需要的時候給她關愛,替她排憂,助她成長,如今她再次返回校園,不論以後成績怎樣,都要感謝大家的愛,因為這份真誠的愛,與細緻的心才有瞭如今健康快樂的孩子!”

供稿:精神衛生中心 徐勇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