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文史哲系列——邏輯哲學札記

邏輯概念

哲學既然屬於理性思維學科,哲學邏輯便十分重要,邏輯哲學就是邏輯概念的分析與綜合。或許反過來想會更清楚明白,非邏輯是什麼樣,牛頭不對馬面,張冠李戴,指鹿為馬,不知所云,傳統語彙已經告訴我們非邏輯或違背邏輯的世界是多麼混亂與難以忍受。但世界真實構造是遵循邏輯規律的嗎。邏輯本身根據又在哪裡呢,誰賦予邏輯這麼大的威力與統治力,作為思維法則的邏輯是天賦還是後天習得的呢。稚童時期似乎不懂得邏輯,只是接納認識,為陌生事物命名,學習簡單語句表達情感,也不懂情緒為何物,哭笑瞬間自由切換,完全不顧及習俗規定,然後通過教育學習,懂得抽象概念與自我反思,行為變得規矩,周邊人事物似乎換了新面目,時時事事要講規則秩序。如此看來,邏輯看似成人世界模式,稚童完全不用理會,照樣可以自由嬉戲,但在成人世界裡總顯得低等無頭腦,缺乏反思精神與自控能力。而邏輯概念一旦習得,便如永恆鐵索纏身,不得擺脫,思維時刻注意邏輯法制,害怕違反邏輯,邏輯統治了正常頭腦,不正常頭腦在邏輯眼裡就是瘋狂無知。理性精神背後也是邏輯,科學進步也是邏輯法則在起作用,人類發現了思維邏輯法則,整體思考能力大大提升,可以分析質疑概念甚至重新釐定概念範疇。

邏輯定律

三大邏輯定律分別是矛盾律、排中律與同一律,或許再加上根據律。矛盾律與排中律相輔相成,甲不能既是乙又是非乙,甲要麼是乙要麼是非乙。矛盾律本質是否定整體論,否定混亂,或許只有上帝才可以超越矛盾範疇,因為萬事萬物都是上帝創造的,它既是乙又是非乙。物理學界光的波粒二象性也違反這一定律,怪不得經文說光即上帝的化身。排中律本質上否定騎牆派,是非分明,不得橫跨其間,兩者二選一,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如果可以兩全其美,甲既是乙又是非乙,如此完美的世界只存在上帝的頭腦裡。同一律看似廢話,甲是甲,非甲是非甲,因此,甲不是非甲,如果甲是非甲,那麼甲既是甲又是非甲,如此便觸犯了矛盾律。根據律更多是補充與提醒,提醒人們論證時要有充足根據才能進行合理推斷。如果按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二分法,邏輯三大定律就是分析的也是演繹得來的,根據律則是綜合的也是歸納得來的。三大定律中,同一律最為根本,獨立自主的實體確定了自己的邊際範圍,理論分析概念如果都不能自我辨明,理論框架便無法搭建。同一律告訴我們一就是一,真實的就是真實的,同語反覆,同義闡述,容不得真假難辨,模糊不清。清晰的概念界限是進行理性思考的前提,同一律正好可以充當概念範疇定界的基石。至於矛盾律與排中律引入,涉及事物複雜性與衍生性,世界除了一還有二,除了真實還有虛假,雖然二可能由一推導出來,虛假由真實演變,但兩者混雜在一起,總會讓人難以辨別。矛盾律與排中律從反面的角度說出跟同一律一樣的東西,一不是二,真實不是虛假,所以不能既是一又是二,既是真實又是虛假,雖然現實世界真的存在不倫不類反邏輯非邏輯,但邏輯清亮世界自動屏蔽了這類現象,當然將其命名為矛盾現象或者騎牆派,不予理會。或許邏輯高傲態度讓人無法忍受,但邏輯法則自在自為,繼續演繹著自己的法則與構建自己的世界。

邏輯世界

邏輯世界裡,註定是概念的遊戲,眾多概念被髮明出來,然後概念之間關係也被理得一清二楚,似乎各歸各位,一目瞭然。概念層次也被定下,上層邏輯與底層邏輯也被劃分出來,不能隨便逾越,處處是清規戒律,時時擔心違反法則。邏輯世界裡的人們如同生活在套子裡的人,不合邏輯的言行根本不會出現,純粹的理性世界如同數學般精確,只需要前提假設即可,結論自然導出。告訴我大前提即可,其餘都是多餘的話,因為邏輯法則會協助我推導出結果,這結果一定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它必須如此,就如同一加一就該等於二。邏輯世界裡沒有任何情感牽絆,即使你與世界共同毀滅了,邏輯還是存在,思維法則還是在起作用。邏輯世界也是單純無意義的,它自言自語,它在不斷重複,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與價值性判斷,它只是一種形式架構,需要往裡面填塞東西。邏輯學家滿足於這無意義的空話,他反而覺得邏輯至少不會欺騙你,至少不會輕易變遷,感情會變,人心也會變,只有邏輯不會變,只要獲得大家認可,就可通行無阻於思維界。邏輯世界也是安靜的,似乎不需要任何人為因素,它只是按原本面目存在,它似乎恰好被植入人類思維裡,然後人類便從此獲得反思能力,如同宇宙裡暗能量般,無處不在。邏輯之上或之外是什麼世界,人類也無法想象,脫離了邏輯思維便會變得初等化,只會感受撲面而來的景象,而一旦獲得了邏輯,便如同脫離了低級趣味,學會自我反思與自我批判。至於不合邏輯的是否存在呢,不合邏輯的在沒有邏輯的前提下又該怎麼理解,畢竟不合邏輯也是相對於邏輯才成立,看來無邏輯不行。邏輯就是一個思維校準基準擺在那,發現與否似乎無關緊要,它就在那裡,它就只是一個工具而已,用起來順手合意自然可以錦上添花。沒有邏輯思考也可以生存下去,雖然潛意識裡可能遵循邏輯法則,而邏輯賦予的反思能力才是實現真正哲學思考的鑰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