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資源不宜補貼ARM進軍PC和伺服器 不應爲日本軟銀做嫁衣

前不久,高通發佈了專門為Windows 10打造的驍龍850。

根據高通官方介紹,驍龍850和驍龍845其實是同一代產品,差別在於驍龍845主要針對智能手機,而驍龍850主要針對Windows 10 PC。驍龍850集成了八個10nm Kryo 385,主頻接近3G,GPU為Adreno 630。

其實,早在此前,微軟和高通就發佈過驍龍835筆記本,然而市場反饋卻很平淡。最近,聯想印度高管Rahul Agarwal並不看好搭載ARM處理器的PC,Rahul Agarwal表示"人們仍然希望購買Intel或AMD的產品,所以直接購買一款新的玩家產品,並非是很簡單的事"。

國家資源不宜補貼ARM進軍PC和服務器 不應為日本軟銀做嫁衣

替換高清大圖

高通驍龍處理器更適合上智能手機,而不是PC

高通驍龍850是一款有著非常高集成度的SoC,集成了CPU、GPU、基帶、DSP、ISP等一系列模塊。但這些模塊中,很多模塊對於超薄筆記本電腦是沒有太多作用的,比如佔據芯片面積好大一塊的基帶,在手機上是通信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塊,但由於現在的筆記本電腦來說,更多使用WIFI和固網,根本沒有必要裝手機卡,基帶模塊就成為了完全無用的部分。

即便有土豪願意用流量卡去替換WIFI,但三大運營商現在的所謂"無限流量"都是"偽無限流量","無限流量卡"的流量超過20G後網速很慢,用戶體驗比較差。

高通驍龍850的性能也是一個問題,雖然驍龍850集成了八個10nm Kryo 385,但在PC上,更加看重的是單線程,而非多線程,在移動端上的程序大多是輕量級的,高通驍龍850的單線程性能足以應對,但運行桌面程序就有可能力有不逮了,很容易遭遇"1核有難,7核圍觀"的情況,對於桌面級的CPU來說,強勁單核性能+超線程方案才是最合理的做法,AMD在之前幾年已經用實踐證明了,單線程性能上不去,單純堆核心數是沒有太多意義的。

Adreno 630的性能也要打一個問號,畢竟智能手機上表現不錯的GPU,能否滿足桌面場景,也是有待市場檢驗的問題。

國家資源不宜補貼ARM進軍PC和服務器 不應為日本軟銀做嫁衣

ARM上PC前景渺茫

雖然Wintel聯盟在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上大殺四方,一統天下。但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移動終端興起之後,逐漸受到了ARM和安卓的挑戰。而Wintel聯盟中的Intel和微軟顯然也在謀劃後路。

在ARM已經是移動端標配的情況下,在PC已經成為夕陽產業的情況下,微軟不做ARM的話,微軟必然會多找一個備胎,防止自己被X86鎖死。

可以說,微軟支持ARM並非有多大的現實經濟利益,只不過是大公司出於"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的考慮,試一試,做一做。

並非微軟要拋棄X86,或者微軟看好ARM將在PC上逆襲X86。

超薄筆記本用ARM跑Windows10,就和用X86手機芯片去跑安卓。本質上說都是權宜之計,不是正統的作戰方式,這種劍走偏鋒的做法註定不能長久。

就性能來說,先不論ARM芯片提主頻後能不能摸到Intel的尾巴,但至少強行提主頻後ARM的功耗優勢也就不復存在。在軟件生態上,就PC而言,X86對ARM也處於優勢。在桌面級處理器選型上,X86芯片擁有更好的性能,不算太高的功耗,良好的軟件生態的情況下,誰又會去選擇ARM處理器呢?

國家資源不宜補貼ARM進軍PC和服務器 不應為日本軟銀做嫁衣

ARM進軍PC、服務器將重蹈X86進軍智能手機的覆轍

ARM進軍PC、服務器的前車之鑑就是X86進軍平板、智能手機。

近年來ARM和安卓勢頭非常猛,加上PC已經成為紅海,這使得Intel在嘗試轉型和突破:

進軍移動端做智能手機芯片,數十億美元補貼中國廠商開發X86平板電腦;

開發出"居里"、"愛迪生"、"伽利略"、"焦耳"等產品;

停辦IDF大會;

以167億美元收購FPGA大廠Altera;

以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

上訴事件可以看出,Intel一直在尋求轉型。

其中,進軍嵌入式毫無疑問是敗筆,堪稱血本無歸。2017年,Intel不得不砍掉"居里"、"愛迪生"、"伽利略"、"焦耳"產品線。

不過,最大敗筆當屬Intel補貼X86平板電腦。2014年Intel平板機處理器實際出貨達4600萬顆,但賣的越多,補貼就越多,黑洞越大,根據Intel提供的數據,鉅額補貼給Intel造成了40億美元的虧損。

國家資源不宜補貼ARM進軍PC和服務器 不應為日本軟銀做嫁衣

這其中的原因並非Intel的CPU不行,更不能把失敗歸咎於軟件。

因為就軟件生態而言,Intel通過翻譯已經解決了絕大部分問題。

鐵流好友就買過聯想的X86智能手機。

據他介紹,之所以買聯想,並非對聯想或X86有情懷,而是因為"聯想手機,大家都不想買,所以掉價快,性價比高"。

在使用了3年多後(至今還在用),他評價:

功耗控制很好;

可能是CPU性能有富餘,也沒感覺越用越卡;

常用軟件都有,大部分常用軟件使用正常,王者榮耀之類的遊戲也沒問題。個別軟件用的時候偶爾會莫名其妙閃退,優酷前2年還好,但在聯想放棄維護後,各種閃退根本沒法用,卸了優酷裝其他視頻軟件了。

就產品來說,X86智能手機完全是合格的,否則他也不可能使用3年有餘,至今還在用。

國家資源不宜補貼ARM進軍PC和服務器 不應為日本軟銀做嫁衣

Intel在智能手機上的失敗並非技術原因,真正原因在於ARM和高通、聯發科等芯片設計廠商,蘋果、華為、三星等整機廠商有非常好的合作關係,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狙擊X86。更重要的是,整機廠、軟件廠商、客戶都習慣了ARM,這種習慣的力量是非常難扭轉的。

聯想印度高管Rahul Agarwal說的"人們仍然希望購買Intel或AMD的產品,所以直接購買一款新的玩家產品,並非是很簡單的事",指的就是習慣的力量。Rahul Agarwal指的是,在PC、服務器上,從整個產業鏈到消費者,都已經習慣了X86。

對應的,在智能手機上,從整個產業鏈到消費者習慣了ARM。這就使英特爾入侵智能手機難上加難。

國家資源不宜補貼ARM進軍PC和服務器 不應為日本軟銀做嫁衣

如今,風水輪流轉,當ARM開始進軍Intel的基本盤PC和服務器後,必然遭到同等反擊。何況就生態來說,現在ARM在PC和服務器上,還達不到3年前Intel在智能手機上的水平,就現階段來說,ARM PC和服務器是一些廠商推出的"試用品",而不是成熟的貨架產品。

當年Intel遭遇的困局,如今ARM同樣要面對,而且ARM還有一個巨大的劣勢,那就是芯片性能不行,且在成本上毫無優勢,像高通的ARM芯片,反而比X86芯片更貴。

在生態、性能都被Intel秒殺,整個產業鏈和客戶都習慣了X86的情況下,ARM高調進軍PC和服務器,結局只能是重蹈數年前Intel的覆轍。

國家資源不宜補貼ARM進軍PC和服務器 不應為日本軟銀做嫁衣

正是看到了大形勢,ARM服務器在全球退潮:

高通ARM服務器業務各種裁員;

AMD也退出了;

博通直接甩包袱給凱為實現廢物利用;

APM 2年前PPT中SPEC2006單核定點超過20分的ARM服務器CPU也聽不到後續了;

......

Intel進軍移動平臺的實踐和過去幾年ARM進軍PC和服務器的實踐已經證明,遵從市場經濟,單純依靠商業力量,無論是X86進軍移動平臺,還是ARM進軍PC和服務器,必然以悲劇收場。

國家資源不宜補貼ARM進軍PC和服務器 不應為日本軟銀做嫁衣

國家資源不宜補貼ARM進軍PC和服務器

實踐已經證明,市場的力量無法幫助ARM進軍PC和服務器,既然"看不見的手無能為力",那麼,只能依靠"看得見的手"了。

事實上,雖然一些人無限鼓吹ARM,諸多"選擇開放開源的國際主流技術路線"、"ARM體系的開放性、先進性,特別是高性能、低功耗、低延時特性,豐富的生態,決定了ARM體系的強大生命力"等等。

但國內這些主攻ARM服務器的廠商也看的很清楚,商業市場上挑戰X86沒戲。

國家資源不宜補貼ARM進軍PC和服務器 不應為日本軟銀做嫁衣

正是因此,無論是某拿高通源碼的合資公司也好,還是某500強企業拿ARM Cortex A57/A72做集成也好,很多做法都是立足於獲取更多國家資源:

或把ARM包裝成自主可控;

或爭取核高基支持;

或全力滲透黨政市場。

必須指出的是,之前那些鼓吹ARM的言論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ARM既不開源,在技術上也談不上開放,就開放程度上,還不如MIPS,更遑論RISC-V;

所謂的"豐富的生態"僅侷限於嵌入式,在PC和服務器的生態和MIPS、Power、SPARC都是難兄難弟;

所謂的"高性能"ARM CPU面對Intel的高性能CPU不具備任何市場競爭力;

所謂的"國際主流技術路線"無非是給依附於洋人的遮羞布。這一點鐵流在《中國自主技術有望迎來長足發展》一文中已有說明,就不重複了。

另外,國內ARM廠商的把ARM包裝成自主可控獲取國家資源傾斜的做法其實是值得商榷的,畢竟國家扶持ARM是扶,扶持自主CPU也是扶,為何要扶持外人?而不扶持自己人呢?

難不成是新時代的"寧予友邦,不與家奴"?

國家資源不宜補貼ARM進軍PC和服務器 不應為日本軟銀做嫁衣

何況,ARM的安全風險不容小覷。

在2015年,集成電路大基金注資中興微電子24億人民幣,中興也喊出了"中興訊龍芯+中興OS"的口號,CPU上選擇加入ARM陣營,中興OS則選擇和谷歌合作開發。

結果在2016年和2018年兩次制裁中,由於ARM加入制裁,中興微電子的ARM芯片隨即休克。

如果國內其他ARM陣營企業遭遇類似情況,極有可能重蹈中興微電子的悲劇。

因而鐵流認為,國家資源不宜補貼ARM進軍PC和服務器。

如果是學Intel自己燒錢也就罷了,但如果是拿核高基經費,用政商關係搞綁架,宣稱自主研發,把ARM芯片打入政府採購名錄......拿國家資源去為日本軟銀做嫁衣,這種行為就值得商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