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根金屬杆,你的手錶大概早毀了!

為什麼要關注生耳?有一句話說的好:細節決定成敗!生耳就是細節,它是用於錶殼和錶帶連接的部分或者是手錶錶帶中間調節長短位置的那根鋼棒,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

沒有這根金屬桿,你的手錶大概早毀了!

現在,我們除了在一些特殊的歷史錶款、復刻錶款上看見直接焊死的金屬桿或者螺絲金屬桿以外,百分之95的手錶都是採用了一種“彈簧金屬桿”設計。

這彈簧金屬桿,英文名叫“Spring-bar”,中文又稱為“生耳”;生耳一般由四個部分組成:二頭頂空生耳頭(兩個小金屬棒)、圓直通(套管)、還有一根彈簧。

沒有這根金屬桿,你的手錶大概早毀了!

這根套管的作用原理則是依靠中間彈簧會推動作用兩邊的小金屬棒往拓展,而金屬棒則會受力卡在表耳的孔中,這樣就可以固定連接錶帶和錶殼了。

另外,在徹底瞭解這根“彈簧金屬桿”之前先來了解兩個相關的詞彙。

沒有這根金屬桿,你的手錶大概早毀了!

穿耳:是指表耳上固定生耳的小孔是通透的,從表耳的外側就可以看到小孔和孔內的生耳。

(常見於古董表)側面看去就能直接發現洞中的生耳。

這種的穿耳的設計一方面是為了照顧當時的錶殼生產加工的水平,沒有辦法有內往外打孔,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便於拆卸生耳。不便時只需要一根牙籤往孔中一戳,即可壓縮彈簧,使得金屬棒往中間移動,同時退出耳孔,完成分離。

而一些錶款為了讓表耳側面線條好看,所以改成了“密耳”。

沒有這根金屬桿,你的手錶大概早毀了!

密耳:和穿耳相對,表耳的小孔是半透的,只有在表耳內側才能看到小孔,外側看不到。但也加大了生耳更換的難度,已經不能使用簡單的“牙籤一戳”的方式,得使用專門的工具。

沒有這根金屬桿,你的手錶大概早毀了!

這個金屬桿無論是用哪一種方式將懷錶變成了更容易佩戴的腕錶是一大改變、也方便了人們;但事情總有利有弊。

(表友常出現的問題)

問題一:手錶生耳滑出來怎麼辦?

手錶生耳不像表把一樣有橡膠圈固定,很容易滑出來。所以建議使用生耳的表友可以購買螺絲膠,點在生耳插入的孔處,讓它慢慢固化;一方面讓其不容易脫落,也有一定的防鏽作用。將來如要修理時,只要再增加30%推力即可卸下生耳。這種方式同樣適用於容易脫落的手錶螺絲上;效果不錯。

問題二:手錶生耳生鏽斷在裡面怎麼辦?

生耳多是316L精鋼材質所製作,也有便宜的304不鏽鋼材質,一般是不會生鏽的;但是人在佩戴手錶的同時,汗水侵蝕錶帶、生耳是必然的,生鏽後生耳的抗拉性能下降2/3以上,所以有些表友甚至沒有注意過鏽了的生耳,有可能你一個甩手,手錶就飛出“啪”地摔在地上。而碰到生耳生鏽斷在孔中,如果你沒有把握將它取出(不給表耳造成劃痕),還是交給師傅幫忙清理鏽跡、重新安裝新的生耳。

問題三:拆卸鋼帶,生耳都會給表耳內側造成劃痕嗎?

當然,不熟練地拆卸手錶生耳的方式會給表耳內側造成劃痕,甚至撬壞耳孔造成缺口,就算劃痕隱藏在錶帶中看不見,不影響美觀度;但也會生耳易滑出,影響手錶的使用。

問題四:手錶錶鏈與生耳處有異響,是怎麼回事?

有些表友在安裝錶帶時會注意到,更換新的生耳處出現鬆動有異響;原因是手錶是上插著生耳的孔過大,導致生耳兩端擋著東西也安進去了一半。生耳兩頭是伸縮的、彈簧有虛位,很正常;如果不想送至維修店處理,可以簡單買個小挫,挫下生耳兩頭。

問題五:祖輩留下的一款手錶,表耳處發生斷裂(感覺像焊接上的);之前並沒有拿去維修過,這是怎麼回事?

一些古董表的“密耳”是從內往外打孔的。技術鴻溝依然存在,於是廠家將表耳部件先打孔好,然後再焊接在錶殼上。當然這種焊接表耳也有風險,比如意外斷裂。

密耳的使用提高了表耳的美觀程度,但也加大了生耳更換的難度,已經不能使用簡單的牙籤操作了,得使用專門的工具。

除了這些以外,雖說直接焊接金屬桿在表耳處,但麻煩地就是換錶帶時,需要將原錶帶剪開再將新錶帶縫上。

在手錶的日常佩戴或更換錶帶上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何更好地解決以上問題?--答案就是:“快拆生耳”。

沒有這根金屬桿,你的手錶大概早毀了!

這種快拆生耳和普通生耳的區別就在於,快拆生耳有一個小栓子,通過這個小栓子可以直接壓縮空心管裡面的彈簧,而不是額外使用工具。

FPJ的快拆生耳,方便在沒有其他工具的時候徒手換錶帶。弧形的設計更貼合錶殼曲線。換生耳如果不使用專用的雙頭夾,而用小刀或者鑷子容易劃傷錶殼。

沒有這根金屬桿,你的手錶大概早毀了!

徒手更換生耳帶來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快捷更換錶帶,搭配不同款式的錶帶讓一個手錶展現不同的效果,女生很喜歡這個功能。

當然,現在不少品牌也推出了自家的快拆錶帶設計,LV、積家....但是這一類的錶帶雖然也方便拆裝,但是因為款式特殊,就只能去官方購買原裝錶帶,價格不菲。

沒有這根金屬桿,你的手錶大概早毀了!

沒有這根金屬桿,你的手錶大概早毀了!

快拆彈簧生耳這麼好用,很多表友都好奇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

萬萬想不到,居然在一個世紀以前的1915年已經被Charles Depollier申請了專利。只是礙於專利權 和 成本的塬因,在20世紀的早期,各個品牌還是“堅持”使用焊死的表耳 和 螺絲生耳。

沒有這根金屬桿,你的手錶大概早毀了!

無論是老款的螺絲生耳、還是常見的彈簧生耳,而或是實用的快拆彈簧生耳,他們雖然都是兩根普通的金屬棒,但是其所處的位置使用頻率極高,一旦損壞所帶來的後果非常嚴重。之前見過表友因為生耳意外斷裂、脫落而導致的慘劇,所以不會用這兩根棒子,你的手錶將時刻充滿危險。

使用彈簧生耳或是快拆生耳需要注意的幾點:

1. 最好使用原型號的生耳,特別是一些表頭比較重的潛水錶或大金錶。因為其比較粗、比較結實;而非原裝的生耳可能承重能力和抗拉扯能力與表頭重量不符合,很容易斷裂。

2. 一定要使用尺寸合適的生耳。表耳間的寬度和生耳的長度要匹配;生耳小的話,很容易劃出鬆動,而大些則會出現卡住的現象(很難取出),可能需要暴力剪短。

沒有這根金屬桿,你的手錶大概早毀了!

3. 更換生耳以後,在上手佩戴之前一定要先用力拉扯錶帶,測試生耳是否已經完全插入進表耳內側的孔洞裡面

好了,今天的內容先到這裡結束了,感謝你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