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仲英爲何要奪取新疆?

於無聲處34




民國是近代史上最風雲變幻的時代,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梟雄,也產生了無數的奸雄、狗熊,馬家軍在西北是不可忽視的存在,統領馬家軍的“五馬”卻統統成了奸雄,成了狗熊,讓人唏噓不已。

馬仲英則是“五馬”中勢力最弱的那匹馬,但是在最後他卻留下了猜不透的“傳說”給人們。



馬仲英:古有努爾哈赤以13鎧甲起兵取江山,今有馬仲英以7人反叛當司令。

馬仲英的父親馬寶與馬麒是堂兄弟,馬麒也算是個人物,他的兩個兒子馬步青、馬步芳在西北更是赫赫有名,當然他們的名是惡名,馬寶只是馬麒部的營長,所以馬仲英在西北是談不上有什麼勢力的,躋身“西北五馬”也是完全靠他自己打拼出來的。

1928年馮玉祥為取略甘肅,所以他的國民軍在甘肅河州逮捕並處決了反馮的馬寶。當時正在讀軍校的馬仲英聽到父親馬寶竟然被馮玉祥給斃了,心中對馮是恨意滔滔,於是糾集了自己的6位死黨宣佈反馮。然後馬仲英7人劫了國民軍的運輸隊,過程可能需要腦補,但是他們最後確實成功了,得到了槍支彈藥,並且帶著這批武器回老家河州迅速地拉起了一支兩三萬人的隊伍,號稱“尕司令”,與張學良的“少帥”差不多。

馮玉祥見剛剛除掉了老的,這小的便又馬不停蹄地跳出來了,心裡很惱火,於是趕緊派吉鴻昌、孫連仲他們去收拾馬仲英。馮玉祥要和馬仲英動真格,馬仲英當然不是對手,所以後來馬仲英為了自保只能讓馬鴻逵給收編了,馬仲英自己則去了北平。



馬仲英被迫轉攻新疆。

1930年馬仲英自北平返回甘肅,然後拉起人馬先後攻佔甘州、肅州,甘肅被馬步芳視為自己的地盤,你馬仲英跳出來搶地盤,馬步芳怎麼可能忍得了?馬步芳連自己的親哥哥尚且容不了,何況你個已經隔了兩代的堂弟?於是馬步芳召集人馬攻打馬仲英,馬仲英被打得鼻青臉腫,正想著以後的路應該怎麼走的時候遇到了和加尼牙孜派去南京求救的特使,雙方聊了聊,知道情況後,馬仲英說了,你也別去南京了,等你從南京回來怕是黃花菜早涼了,我帶人去新疆幫你們!於是,1931年馬仲英帶著400多人和100條槍進新疆了。

馬仲英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馬仲英當然想在甘肅紮根割據稱王,可是又打不過馬步芳,繼續待在甘肅的話遲早要被馬步芳吃掉,當年他已經被馬鴻逵吃過一次,他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攢出來的家業白白送給馬步芳。

同時,當時的新疆正是一團亂麻的時候,金樹仁、張培元、和加尼牙孜等人正打得火熱,所謂渾水好摸魚,新疆越亂,對馬仲英而言便意味著有越大的機會。青海、甘肅、寧夏基本已經被瓜分完了,內地他肯定是沒有機會的,所以他想要打下自己的地盤的話,那他只能選擇進軍新疆。

此外,新疆當時是國民黨掌控力度最弱的地方,對比甘肅、寧夏等地,更適合建立和發展割據勢力,尤其是背靠蘇聯,必要時可藉助於蘇聯或者逃亡蘇聯,地理位置具有很高的戰略意義。否則,當年盛世才也不會放著好好的南京行營參謀處科長不當,遠赴環境相對惡劣的新疆了。馬仲英和盛世才這兩個人,精著呢!



1931年馬仲英帶著400多人進新疆搶地盤,但是此時的金樹仁還算兵強馬壯,馬仲英雖然用200人打敗了金樹仁的1500人,但是自己也在戰鬥中受了重傷,無奈下只好又退回甘肅繼續龜縮。但是,馬仲英沒想到的是這一戰竟然打出了自己的名聲,不僅是馬步芳將肅州給了他,他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而且老蔣還任命他為中央陸軍新編第36師師長,從臨時工變身正式編制!馬仲英到新疆轉了轉,回來後地盤有了,編制也有了,這買賣真是划算。所以,馬仲英趁著馬步芳沒反悔的時候趕緊招兵買馬壯大自己的實力。

1932年和加尼牙孜再次受到金樹仁的威脅,又想到了“和馬同盟”,於是趕緊派人到甘肅請馬仲英進新疆。1933年1月,馬仲英帶著6000多人進攻新疆,到了4月12日,新疆爆發了“四一二事變”,金樹仁倉皇出逃,盛世才順勢掌控了新疆軍政。然後盛世才先是收買了馬仲英的手下,又籠絡了和加尼牙孜,但是即使如此,馬仲英還是將盛世才打得頭昏腦脹,1933年12月伊犁的張培元看到馬仲英勢如破竹,趕緊找馬仲英合作。在馬仲英和張培元的聯合攻打下,盛世才更加不是對手,最後盛世才以新疆礦產、鐵路建設等利益求得蘇聯出手,蘇軍以“阿爾泰歸化軍”的名義進入新疆攻打馬仲英和張培元。

1934年1月6日,張培元兵敗自盡。

1934年3月,在蘇軍的攻打下,馬仲英逐漸不支,隨後帶著人馬逃到了南疆,然後為佔領南疆而順手消滅了所謂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的統一,這點算是馬仲英無意中為國家做出的貢獻。1934年9月,盛世才與36師達成了停戰協議。



馬仲英結局:只留下讓人猜測不斷的“傳說”。

1934年7月,馬仲英試圖通過向國民政府表示“效忠”獲得國民政府的救援,後又希望得到英國人的幫助,但是都沒有實現,在自知敗局已定的情況下,為避免戰敗被俘被殺的可能,馬仲英帶著200多人以“考察學習”的名義去了蘇聯。

1934年9月,因為統帥已經去了蘇聯,群龍無首的36師只能向盛世才求和。但是,36師仍然保持著相對的獨立,直到1937年才被盛世才吃幹抹淨。

馬仲英到了蘇聯以後,很快便失去了消息,是生是死無人知曉。

有人說,馬仲英在赴蘇聯途中,因飛機失事已經遇難身亡。

有人說,馬仲英在蘇聯大清洗中被殺。

有人說,馬仲英後來因為援助西班牙內戰而犧牲。

也有人說,馬仲英因為參加蘇聯衛國戰爭而犧牲。

但是,這些說法全都只是猜測,沒有人知道真相到底如何。也許,馬仲英帶著家人和財富到了蘇聯後,又或者悄悄離開了蘇聯,隱姓埋名地過起了富家翁的生活呢?


吾與吾國


民國時期西北大地上風起雲湧,當時人們以清末回亂那一撥人的子孫後代為首,盤根錯節地在西北凝結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對西北諸省展開了世襲式的統治,而這些人都姓馬、都來自甘肅河州。

馬仲英就是西北馬氏家族的成員,他的一生是非常傳奇的,如果我們拋除他所犯下的罪惡不說的話,他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少年將才,軍事能力非常之過人。



馬仲英年輕時父親因為為百姓們請願被馮玉祥所殺

在馬仲英年輕時,他父親被馮玉祥找藉口殺掉了,原因就是馮玉祥在統治西北地區的時候,為了從百姓們手中壓榨金錢參與軍閥的混戰,在西北地區定下了很高的稅。

當時人們家裡如果有煙囪、做飯冒出了火煙是要交稅的,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雜稅。

因為馮玉祥的壓榨,西北各地的百姓們苦不堪言,而當時能為西北百姓們說話的人不多,但是馬氏家族的掌權者們絕對算得上是一部分。

不過當時馬氏家族的大佬們都是絕對的人精,他們根本不敢得罪馮玉祥,所以在他們的推諉下,馬仲英的父親帶領著西北地區百姓們的情願,找到了馮玉祥想勸說馮玉祥免掉高額的賦稅。

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想要從馮玉祥這樣的軍閥手中截下錢,簡直就是犯了大忌,於是馮玉祥就找了個藉口把馬仲英的父親殺掉了,父親的死對馬仲英的打擊很大,有一段時間他避開了人群,在沉思過後決定要為自己的父親報仇。


為父報仇的馬仲英

正是那段時間內對馮玉祥埋下的仇恨種子,馬仲英才會在後來被自己的堂叔父、馬步芳的父親馬麒忽悠,拉起了一支隊伍和馮玉祥對抗了起來。

馬仲英起兵那年剛好16歲,非常的年輕,剛開始起兵的時候他手下也只有六個人,他率著六個人攻擊了馮玉祥的一支武器運輸隊,搶奪了不少槍械,並憑藉這些槍械和馬麒的暗中幫助組建了一支數萬人的隊伍,和馮玉祥對抗了起來。





雖然馬仲英、西北騎兵很悍勇,但是在那個武器決定一切的年代,他們根本就不是馮玉祥的對手,馮玉祥憑藉著多年的積蓄,他攢下來的武器在軍閥中絕對要比馬仲英從他手中搶得的那一些武器好上無數倍,正因為憑藉著武器的優勢,馬仲英開始潰敗了。

剛開始對抗馮玉祥的時候,馬仲英很是正義凜然,他提出了不殺漢不殺回的口號,只為了一心對抗馮玉祥的殘暴,正是因為他一開始的正氣,他才獲得了那麼多人的支持。


只不過在戰局激化、馬仲英連連陷入戰爭泥潭後,他的初衷卻開始發生了變化,他開始在西北地區進行了殘酷的屠殺,在西北地區釀就了不少屠城的血禍。

最後馬仲英被馮玉祥手下的吉鴻昌徹底擊潰了,在投降了馮玉祥後,馬仲英前往了北平,在那裡學習了起來,在北平待了一年後,馬仲英又回到了西北,又重新拉起了自己隊伍,在酒泉一帶駐紮了起來。



(吉鴻昌)

馬仲英第一次因為無奈轉戰新疆

馬仲英帶兵攻打過兩次新疆,第一次攻打新疆時馬仲英是情非得已的,當時他受到了自己堂兄弟馬步芳的攻打,在擊敗後帶領殘部向新疆進軍了。

馬仲英在新疆期間取得了驚人的戰績,一次戰鬥中他憑藉著僅僅200號人馬就擊敗了盛世才1500號的人馬,戰鬥力可謂驚人,只不過在一段時間後,馬仲英因為衝得太前線了,所以身負重傷的他又重新退回了酒泉。

因為馬仲英在新疆的驚人戰績,馬步芳這一次沒有再找他的麻煩,反而把酒泉交給了馬仲英打理,國民政府方面也對馬仲英表示了認可,給了他一個師長位置,地位跟馬步芳平起平坐。



(馬步芳)

馬仲英第二次攻打新疆

馬仲英第二次進攻新疆的時候,他是氣勢勃發地前往的,他這次受到了新疆一位軍閥的邀請前往新疆攻打盛世才。

原本新疆盤踞著大大小小各大勢力,但是在盛世才的擴張下,新疆漸漸成了他自己的地盤,就在他準備完成自己大業的時候,馬仲英攪和了進來,馬仲英的出現使盛世才深感頭痛起來,最後盛世才是憑藉著蘇聯人飛機的幫助,才打敗的馬仲英,成為了新疆王。


不過盛世才也因此全面投靠起了蘇聯,他不僅把當地的許多礦產與畜牧資源交給了蘇聯人,還提出要把他的地盤轉化為蘇聯同盟國的想法,如果不是被斯大林屢屢拒絕的話,我們的地圖現在可能已經少了一塊地方。

馬仲英在被盛世才和蘇聯人擊敗後,他前往了蘇聯,並最後不知所終起來。

所以說馬仲英之所以攻打新疆,原因其實很簡單,第一次是無奈,是慌不擇路的流兵攻打,第二次則是受到了別人的邀請,其實馬仲英的第一目標根本就不是新疆,如果可以的話,他是想在西北三省中搶奪一塊地盤的,只不過西北諸馬的力量比他強大的太多,他根本沒有機會在這裡稱王稱霸,於是他就只能把目標放在了稍微弱一些的新疆。


孤客生


尕司令馬仲英

馬仲英在西北也是一號人物,原名叫馬步英,後來因為和馬步芳矛盾,因而改名叫馬仲英,應該也算西北馬家軍的一份子;其父馬寶原來是馬麒的一個營長,後來被馮玉祥的國民軍懷疑“通匪”而逮捕槍決。

當時只有十六歲還在軍校學習的馬仲英得到消息後,聯合了父親以前的部下或者同事,襲擊國民軍的運輸隊,繳獲了大量武器,通過這批武器,馬仲英得以迅速發展壯大,人稱“尕司令”。

為了替父親報仇和發展壯大自己,馬仲英在甘肅和國民軍進行了長時間的軍事對抗,後來不敵孫連仲,最終退走河西。

但是,馬仲英的膽謀和智慧還是很出眾的。

馬仲英一直想要一塊地盤

馬仲英想要奪取新疆,完全是為了能有一塊自己的地盤,在被國民軍打敗後,繼續進行鬥爭,先是在甘肅進行戰鬥,後來在國民軍的不斷打擊下,1929年最終退入寧夏。

馮玉祥讓吉鴻昌進入寧夏去追剿,馬仲英雖然不敵國民軍,但是當地馬家軍對馬仲英都很支持,在多次交手後,馬仲英被馬鴻逵收編。在被國民黨正式收編後,馬仲英開始勵精圖治,逐漸在酒泉站穩了腳跟開始擴充實力。

然而,當時青海的馬步芳已經崛起,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於1931年開始進攻馬仲英,在馬步芳的壓迫之下,馬仲英選擇領兵入疆。

可以說,從甘肅到青海,最後再到新疆,馬仲英一直尋找一塊地盤,所謂軍閥,沒有地盤的還叫什麼軍閥。

當時新疆出現問題給馬仲英奪取的機會

1931年的時候,新疆正處於戰亂之中,當時金樹仁並不能控制局面,各種派系林立,被馬仲英看到了機會。

反抗金樹仁的主要力量是哈密起義軍,哈密王為了取得內地中央政府的支持,暗中派遣特使到南京去請援,但是途中遇到馬仲英,兩人相談甚歡,馬仲英感覺這是一個機會,在被馬步芳吊打的情況下,選擇進攻新疆。

事實證明馬仲英的嗅覺是極為敏感的,馬仲英當時只有四百多騎兵,在進入新疆之後不斷髮展壯大自己,在反金部落的配合下,馬仲英勢如破竹,雖然沒有攻破哈密城,但是也收穫頗豐,也算作奪取新疆的一次探路了。

1932年金樹仁任用盛世才剿滅加尼牙孜,加尼牙孜再次請馬仲英入疆,1933年馬仲英親率三千人從酒泉出發,在馬仲英的打擊下,當時的迪化城都有淪陷的危險,聲勢極大。

馬仲英除了利用軍事手段,還採取政治攻勢,沿途張貼《為討伐金樹仁告新疆民眾書》,羅列金樹仁十大罪狀,宣揚36師"奉中央命令""志在排解糾紛,挽救危局,使同胞出水火之厄"。

由於反金勢力的強大,金樹仁的統治搖搖欲墜,結果盛世才半路截殺,在金樹仁下臺後,盛世才被推選為新疆督辦。

馬仲英與盛世才之間的戰爭

盛世才成為新疆督辦後,開始積極的鞏固自己的政權,利用馬仲英和加尼牙孜之間的矛盾,進行分化。馬仲英在失去加尼牙孜的支持之後,逐漸不支,最後狼狽逃到吐魯番。

後來馬仲英在吐魯番繼續糾結力量,可以說馬仲英還是很有力量的存在,在和盛世才的鬥爭中也多次擊敗盛世才的軍隊,後來盛世才在取得蘇聯的支持後,才逐漸打敗馬仲英。

因此,馬仲英奪取新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新疆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有馬仲英在青海實在是有點站不住腳了。當然,軍閥間為爭奪地盤大打出手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史論縱橫


馬仲英因十六歲時任少校營長,十七歲時自己拉隊伍成立所為;“陝、甘、寧、青,青年聯軍”並自稱“司令”,因其年幼從軍,所以,人稱“尕司令”。帶著他的“尕娃兵”(因其部兵多以年青人為主)馳騁於甘、寧、青、新,打擊國民軍,成為西北五馬之一,當時的南京日報報道稱這是一支紅色武裝。

關於入新疆的原因,1931年哈密維吾爾農戶不堪忍受金樹人政權的殘酷壓迫,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義軍受到新疆省軍及其金樹人的軍事圍剿,義軍不支敗退山區,推薦首領之一堯勒瓦斯率領一個代表團去向南京政府請願,途經酒泉得知馬仲英住軍在此,力邀請馬出兵哈密解圍,馬仲英率部四百餘人一夜之間克服沙漠的乾渴炎熱,傳奇般的越過戈壁荒漠進入哈密地區,攻克哈密新城,在向巴里坤進攻中,守軍團長何振聲一槍未發宣佈投降,繳獲很大,獲得大批武器裝備,直接威脅到金樹人的統治,任命魯效祖為東路剿匪總司令,盛世才為參謀長,揮戈東征,先行部隊到達七角井時,即被馬仲英偵知,馬仲英隨即決定放棄回師攻打哈密老城計劃,令其弟弟馬仲傑繼續圍攻哈密老城,自己則親率勁旅西進七角井迎擊。當時雙方兵力懸殊,馬部只有二百餘騎,省軍有一千五百人之多,比馬部多七、八倍。在武器方面,省軍佔絕對優勢,除擁有兩門德國克虜伯大炮外,還有許多輕重機槍,特別是佔據了瞭墩高地,即有水草供人馬食用,又居高臨下。馬仲英部經過長途跋涉,人疲馬乏,即無掩體,又無外援。實際上是孤軍深入。形式極為不利。戰鬥打響,馬仲英一馬當先,二百餘騎隨後直驅省軍陣地,省軍雖然槍炮齊發,但並沒有能夠阻止住馬部的衝鋒。省軍丟棄克虜伯大炮及重機槍大敗潰逃,參謀長盛世才若不是爬躲藏在灌木叢藉著夜色掩護險些成了俘虜。此戰役中馬仲英或大勝,繳獲頗多,但是在衝鋒中不幸腿部中彈,後傷勢嚴重不得已退回酒泉修養,在哈密只留少量部隊幫助起義農軍。

1932年11月,馬仲英在酒泉整軍後,蔣介石給與部隊番號,命名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三十六師”,馬仲英任師長,派部下兵分南北兩路分別進入北疆和南疆吐魯番盆地,隨後自己親率主力部隊三千餘騎,由酒泉出發第二次進入新疆。進佔哈密三城後召開軍事會議,宣揚新編三十六師是“奉中央命令”“率部西來”的。“志在排解糾紛,挽救危局,使同胞出水火之厄”。年輕的馬仲英(時年21歲)在取得新疆天山南北大部分地區後,1933年1月,進軍迪華,在即將攻下迪華時,為了不傷及城內百姓,採取了圍而不攻的策略,希望城內放棄抵抗展開和平談判。在此期間,手中握有軍權的盛世才取代金樹人獲取了“代理新疆督辦”的新疆最高統治地位,並積極開展投靠蘇聯的活動,通過蘇聯領事向斯大林表示自己要求加入聯共“布什維克”,並承諾,自己若在新疆執政,願意把新疆劃為蘇聯的一個自治區或者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容許蘇聯開採阿爾泰的稀有礦藏等無恥的賣國行為。蘇聯為了自己的利益決定扶持傀儡盛世才政權,派兩萬餘蘇軍分別從伊犁和塔城入境,換裝新疆軍隊服裝,假冒新疆“塔爾巴哈臺”軍,突襲圍剿了伊犁邊防駐軍張培元部,張培元師長眼見丟失了國土,在向南京政府發出最後一份電報“蘇軍以佔領伊犁,中國將丟失伊犁”的電文後,在師部拔槍自斃,以告國人。蘇軍長驅直入,直撲迪華。在蘇軍的飛機、裝甲部隊和哥薩克騎兵的打擊下掩護下,馬仲英部在騎兵旅長、前線總指揮馬虎山的帶領下與哥薩克騎兵在頭屯河岸展開騎兵大戰,經過激戰二十餘天,雙方各自死傷1500多人。最終在蘇軍飛機裝甲部隊的狂轟亂炸下,沒有重武器只有騎兵的馬仲英部用血肉之軀無法抵擋蘇軍的進攻,沒有取得迪華,敗退大阪城,迪華解圍盛世才成為迪華的最高統治者。

進入南疆:在奪取迪華未果後,馬仲英帶著他的殘兵進入南疆,在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擊潰喀什“東突共和國”在那裡設防的東突分裂分子武裝,沉重打擊了分裂分子,此後,沿途的所謂“東突共和國”武裝分子聽到“尕司令”的名字就聞風喪膽,不戰而逃,馬仲英的先頭部隊摧毀了東突分子在喀什建立起來的所謂“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以及和田地區的分裂分子的“伊斯蘭共和國”。馬仲英部進入喀什城後,召開民眾大會,向英國、俄國、阿富汗等國住喀什領事宣佈;“我代表中國政府收回喀什!喀什屬於中國”!此舉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值得讚賞!

1934年7月10日,馬仲英在周圍幾位進步人士(有的是共產黨員)如張雅韶、蔡雪村等人的影響下,考慮到自己隊伍的發展前途,決定去蘇聯學習,在蘇聯領事的斡旋下,新編三十六師暫由騎兵旅長馬虎山代理師長,駐防和田地區。馬仲英帶著他的二百八十多名年輕的高級幕僚進入蘇聯學習現代軍事知識,馬仲英本人在莫斯科軍事學院學習航空飛行。其他幕僚也都在蘇聯各院校學習軍事、政治,科技等現代知識。

1935年冬,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到達河西走廊時,蘇聯派專家10多人,同馬仲英等組成了一個聯合參謀處,專門研究三個問題;

(一)中國西北的地形、

(二)國民黨在西北的軍事力量,

(三)迎接紅軍入疆問題,

這個參謀處連續工作三個多月。

關於馬仲英的結局,尚無人提供準確史料;據傳說(1)在蘇聯學習駕駛飛機時,失事而死,(2)參加西班牙戰爭陣亡,(3)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獻身。據馬彥良(馬仲英幕僚,和馬仲英同赴蘇聯學習,馬仲英委派提前回國整軍,準備把部隊開赴抗日前線)在1938年10月到延安會見毛澤東主席時,毛主席說:“馬仲英現在仍在蘇聯,你們以後可以見面”。


Tonggang


馬仲英為何要奪取新疆?很簡單,因為他已經被馬步芳攆的無處可去,同時,始終沒有根據地的馬仲英也急需自己的地盤。

馬仲英的四周,他既打不過寧夏的馬鴻逵,也惹不起青海的馬步芳,甘肅又是馬鴻賓的地盤,西藏海拔過高,環境惡劣,人煙稀少,不適合作為根據地。所以,為了保存和擴大實力,馬仲英有且只有一個選擇——新疆。




馬仲英,西北五馬之一,年僅16歲就已經成為一隻隊伍的領袖,因他年齡過小,也被稱為尕司令。他是五馬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唯一一個沒有自己地盤兒的馬家軍閥。馬仲英和“青馬”馬步芳是堂兄弟關係,16歲起兵之前,他在馬步芳家族的軍隊“寧海軍”中擔任營長。


西北馬家軍崛起於清末同治回亂。當時回亂的領袖之一馬佔鰲看到清軍勢大,率隊伍投降了左宗棠,成為了左宗棠平定叛亂的得力助手。也因此,靠著戰功,西北馬家軍逐漸在西北崛起。

到民國期間,西北馬家軍第三代已經佔據了西北數省,往西僅有新疆不在馬家軍的統治之下,也因此,新疆成為了馬仲英覬覦的地盤。馬仲英起兵時年紀很輕,無論是人生經歷還是政治能力,都十分不成熟,馬仲英的隊伍的政治主張也始終十分混亂。


甚至在馬仲英的隊伍流竄西北各地期間,對漢、蒙、藏等多個民族進行了屠殺和屠城,慘絕人寰,駭人聽聞。但與此同時,在新疆期間的馬仲英也平定了野心家所謂的“獨立運動”,維護了祖國的統一和領土完整。

兩次進疆的馬仲英成為了當時“新疆王”盛世才統治新疆的最大障礙。而最終,也並非盛世才擊敗了馬仲英,而是盛世才以投靠蘇聯,簽訂數個不平等條約為代價,換取了蘇聯的出兵。

1934年,與盛世才激戰數年的馬仲英部在蘇聯的飛機轟炸下被擊敗。失敗後的馬仲英選擇了去蘇聯,而這一年,馬仲英年僅22歲。到達蘇聯後,馬仲英神秘消失,直到如今,他的死因和行蹤仍是一個謎。


鳶飛九天2018


馬仲英奪取新疆的行為並沒有那麼複雜,就是看到機遇,帶兵奪取地盤。和孫殿英去西北一個樣子。

馬仲英,1908年生,河州寧海軍世家。

1、第一次起兵

我們一般比較熟悉,1626年6月,國民軍在五原誓師,大軍南下,迅速奪取陝西、河南。其實同一時間,國民軍也佔領甘寧青。並向各地派遣鎮守使。1927年秋,國民軍師長趙席聘任河州鎮守使,因為徵兵徵糧問題與當地衝突。

北伐戰爭與西北軍政格局

馬仲英的父親是馬麟寧海軍下面的營長,代表當地與穆斯林談判,被懷疑通匪槍決。

雙方矛盾再難調和,推舉其子馬仲英為司令起兵,號“黑虎吸馮軍”,明確與馮玉祥作戰。

從1928年春到1929年,多次在甘肅、青海、寧夏與國民軍作戰。後來與吉鴻昌作戰兵敗,部隊被馬鴻逵收編。自己也去北平遊歷。

(西北軍諸將)

其實這時候失敗很正常,當時馮玉祥部和蔣介石的矛盾還沒激化,相當軍力在西北。其對陣的基本是西北軍宿將,如吉鴻昌、孫連仲、佟麟閣、門致中等,都身經百戰。而且馬仲英沒有穩定的支持者。

2、第二次起兵

去北平等地遊歷,總結過去教訓,吸收新的人才。

在1930年夏在河州起兵,迅速佔領甘州(酒泉)、肅州、張掖,招兵買馬,事實上佔據了河西走廊。這一成功有兩個原因:蔣介石對其支持,西北軍全軍東進,後方空虛

但大馬家內部從來不是一回事,同樣是中原大戰勝利者的馬步芳在一系列操作中擊敗馬仲英。

其實他們彼此作戰,或者讓其他人介入,如孫殿英;讓中央軍介入,如胡宗南準備進入,都是蔣的治理之術

中原大戰與西北政局

3、西進

隨著中原大戰結束西北軍政格局的調整,馬仲英已經失敗。但機會並不是沒有,楊增新遇刺,金樹仁執政新疆政局不穩,哈密改土歸流引發叛變。

有人來勸他,自然就欣喜嚮往,獲得屬於自己的地盤。率兵西進。

可以說馬仲英入新從主觀方面來說是為自己獲取發展空間的必然選擇,從客觀方面來說,也與哈密民族軍的邀請與以及南京國民政府的支持有莫大關係。

總結:

馬仲英兩次起兵都遇上了西北軍政格局變化,其失敗也是如此。他的西進並沒有那麼複雜,就是要找到新的地盤,這在民國很常見。

值得注意的是:馬仲英和西北諸馬一樣,都是優秀的騎兵將領。

參考文獻:

薛曉東.略論馬仲英與“哈密事變”集團關係演變的影響[J].蘭臺世界,2014(31):46-47.

薛曉東. 馬仲英與“哈密事變”集團關係研究[D].新疆大學,2014.

薛曉東,賈自昶.馬仲英入新原因之分析[J].前沿,2014(Z1):219-220.

薛曉東.馬仲英研究資料綜述[J].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13,32(05):97-102.

郭勝利. 馬仲英述評[D].蘭州大學,2006.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馬仲英年輕氣盛,被別人當槍使了,逃跑到新疆的,和他一起倒黴的還有“甘馬”的少主馬廷勷。

網上一直說馬家軍如何兇悍,戰鬥力如何頑強等等,真實的馬家軍很弱小。因為西北窮,他們的裝備都很落後,自然也談不上什麼戰鬥力。

從同治年間的陝甘叛亂起,到民國末期,馬家軍三代軍閥最關注的就是如何才能不被內地軍事集團或是軍閥兼併。

1924年的北京政變爆發後,馮玉祥被奉系趕出北京城,就任西北邊防督辦。馮玉祥把西北當做他逐鹿中原的大本營,所以國民軍一進入甘肅就立刻肅清或是整編了所有漢人武裝力量。

由於西北民族問題複雜,馮對馬家軍表面上拉攏,但背地裡處處限制,時刻想將其兼併,這使得西北諸馬如臨大敵。

當時西北馬家軍分三大派系,甘肅馬家軍是創始人,他們實力最強勁,但是掌門人馬廷勷是位少主,寧夏的馬福祥和青海馬麒都是他父親馬安良的老部下。

面對馮部咄咄逼人的態勢,年輕的馬廷勷最先和馮的手下劉鬱芬公開對著幹,而青海的馬麒是老狐狸,他一面聯合東北的張作霖,一面在馬家軍內部煽風點火。

“國民軍要把我們用各個擊破的辦法,以期消滅全部地方武力,我已經老了,年輕人沒有幾個兒子娃,如果有的話,出來和國民軍幹一下,跟隨的人一定不會少。”

馬仲英就是聽了馬麒的攛掇公開反馮的。馬仲英起事後,馬廷勷因與劉鬱芬矛盾很深,在馬麒的暗中支持下起事反馮。最後馬廷勷又與馮部冰釋前嫌,但最終還是在焦作被馮的手下殺害。這樣馬家軍創始人馬佔鰲家族就徹底敗落。

馬仲英的人馬都是臨時集合起來的,雖然有南京的支持,但最終還是被西北軍名將吉鴻昌打得抱頭鼠竄。馬仲英淪落甘州時,又被馬麒的兒子,臭名昭著的馬步芳大敗,帶著幾百殘兵逃入酒泉。

馬仲英後來聽說新疆又農民起義,然後就打著“奉命出關”的旗號逃跑到新疆了。馬仲英奪取新疆就是為了逃難,要是能在甘肅站住腳,他才不回去新疆。

這場事變馬仲英和馬廷勷都被馬麒利用了,甘馬因此被馮連根拔起,從此馬家軍從“三足鼎立”變成寧馬、青馬的“二馬相爭”。


史料不輯


以後在酒泉遇到新疆的哈密王曉樂博斯,邀請馬仲英到新疆,推翻金樹人的政權 。馬以四百人的作戰部隊,號稱三個縱隊進攻哈密。奪取一部分槍支彈藥,及糧草。後因金樹人手下盛世才攻擊,退回甘肅。

1930年又受新疆和加尼牙孜邀請,第二次進疆,這次人強馬壯,很快奪下哈密回城

這次人強馬壯,很快奪下哈密回城,並率兵圍攻迪化(烏魯木齊)


。這盛世才調集兵力,並配有歸化團,和原東北軍的兵,才打退馬仲英的部隊,但是馬仲英以經戰領東疆及南疆大部。以後又幾次進攻迪化,幾乎奪取迪化盛世才只好求助蘇聯,派來飛機轟炸,,使馬仲英損失很大,敗退南疆,在南疆打敗東土爾其斯坦叛亂分子,維護了祖國的統一。在以後去蘇聯學習,以後失蹤,據說叫斯大林暗殺。


張思遠33


"馬步芳,年紀青,爺爺說話你不聽……"馬步芳X你娘,逼的老子上新彊……″這是民國年間,馬仲英部住河西時廣為傳唱的兩首小調,據說是馬仲英親自唱的,大意就是說馬步芳年紀青,老人勸說都不聽,容不下馬仲英,逼的馬仲英上新彊。那麼事實就經如何呢。


(馬
麒一一寧海鎮守使,馬步芳父親)

事實上,馬仲英起事和馬麒有很大關係。由於馮玉祥部劉鬱芬委派的河州鎮守使趙席聘,導河縣縣長葉超在徵糧,徵款,徵兵上過於心急,在加上在處理河州西鄉,南鄉回民新教老教衝突過於極端,引起回軍各鎮地方實力派的不滿,特別是寧海鎮守使馬麒,心中特別不平,當著手下說"趙,葉兩人這樣糟蹋人,難道就沒一個有出息的兒子娃給他們一點教訓嗎?"此話被在寧海軍中任營長的馬仲英聽到,於是,馬仲英就帶了一幫手下哥們,搶了國民黨招兵局的槍反了起來,馬仲英起兵造反,所到之處,回民大多依附,不幾日嘯聚數萬之眾。劉鬱芬急忙調兵鎮壓,但於事無補,戰亂之初,甘青回族地方軍閥實力派還想沿襲大清左宗堂,北洋政府招安,封官許願那一套,平息戰亂,但馮玉祥,劉鬱芬不吃那一套,使事變演化成了民族仇殺,馬仲英等部所到之處,攻城略地對漢民燒,殺,搶,奸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地方荒廢,民不聊生。圍剿馬仲英等部的國民軍也對依附馬仲英等部作亂的回民進行屠殺,使回漢矛盾進一步加深。


(馬仲英)

一九二九年,馬仲英揮兵佔領寧夏,後被吉鴻昌部所敗,落魄的馬仲英把殘部交給手下節制,和胞弟馬仲傑投到蔣介石門下,蔣介石就把馬仲英,馬仲傑留在國民黨中央軍官學校學習,後來馬福祥請準蔣介石,把馬仲英調到馬鴻逵部任參議。

一九三O年,馬仲英兄弟在馬鴻逵部留居期間,被該部的中共地下黨發展為共青團員。一九三0年夏,馬仲英潛回寧夏,糾集舊部,乘甘肅國民軍東調,防務空虛之際,兵不血刃,佔了河西重鎮張掖,自任甘,寧,青聯軍總司令,大張旗鼓的招兵買馬,此事觸碰了馬步芳的利益,馬步芳不顧老人們的勸說,親率大軍,進剿族兄馬仲英所部,馬仲英戰敗,率領親軍幾百人,一路往西逃入瓜州境內,由於關外三縣地貧人稀,馬仲英部的到來,使當地人民苦不甚言,不久,馬仲英乘新彊哈密維族和金樹仁發生衝突,率部進入新彊,幾仗下來,金樹仁部潰不成軍,馬仲英部繳獲不少,金樹仁急調部隊截擊,馬仲英自知不敵,仍退入甘肅境內。


(馬仲英)

一九三二年,經多方活動,馬仲英部被楊虎城收編為"新編三十六師"馬仲英藉機名正言順的擴軍,在擴軍的同時,馬仲英一邊嚴格整頓軍隊,狠抓軍隊軍事訓練,一邊和哈密維吾爾族部分武裝首領一一和加尼牙子,堯樂博士暗通書信,做二次進彊的準備。

一九三三年四月,馬仲英率部二次進彊,由於和維吾爾族同教,逐聯合維族武裝迅速在天山南北座大,戰火幾乎遍及全疆!

縱觀歷史,如果說馬仲英笫一次上新彊是被逼無懶,那麼他笫二次上新彊,奪新彊就是個人野心的澎漲!


鷹x眼


馬仲英原名馬步英 與其堂哥馬步芳一樣 都是陝甘地區回族軍閥 但是馬步芳後來擁護中央 投靠到國民黨蔣介石麾下 馬仲英則頑固不化 堅持割據一方 後馬步芳受中央指使 在青海練兵 之後北上夾攻馬仲英 仲英大敗 盡失陝甘地區地盤 馬步芳因是同族堂哥 不忍趕盡殺絕 遂派說客遊說仲英 仲英為人桀驁不馴 不願聽中央指揮 夢想獨立 佔地為王 成立一個以回族為基礎的伊斯蘭教國家 陝甘老家已被馬步芳所佔 不得以 馬仲英西出玉門關 攻打哈密 準備奪下新疆 以為資本 再回頭與漢人爭天下 但縱觀馬仲英在新疆的流竄和與其他各路軍閥的交戰歷史 他都和李自成 黃巢一樣 都只不過是個流寇 其手中兵力長期也只有一到兩萬人 後來在北疆被 盛世才聯合蘇聯擊敗 流竄到南疆 更是打著中央政府的旗號 對南疆維吾爾族群眾望風搶劫 大肆殺戮 導致至今 不明真相的維族群眾 對回族 和 漢族 提起來都還有舊恨 所以 馬仲英 到新疆打天下 是被政府軍剿滅大部後 為保存實力 擴展新地盤而進行的流寇式流動作戰 其本人貪財好殺 屬於是董卓一類的亂世奸雄 最後被蘇聯人處決 結束了他罪惡混亂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