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後,再也沒有一種關係叫同桌……

上高中後,再也沒有一種關係叫同桌……

未來的學生將不再有一個固定的班級,一群朝夕相處的同學,也沒有了那個歌聲中的“同桌的你”,甚至班主任也消失了。

新模式下的“走班”咋走?

實際上,走班制並不稀奇,這樣的教學制度在西方國家已有很長的歷史,中國的大學教育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視之為走班制。相較於目前高中固定班級的教學模式,走班制不會把學生固定在一個教室,或根據學科的不同,或根據教學層次的不同,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動上課。

高考改革後的“3+3”考試模式,前面的“3”是指語文、數學、外語(課程);後面的“3”由學生自己在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6門課中自選3門,數學老師會告訴你,這至少將產生20種以上的排列組合。

上高中後,再也沒有一種關係叫同桌……

這意味著,每個學生的課程表都可能是不同的,學生按照自己的課程表走進不同的教室,聽不同的老師講課,下課後再對照課程表找到下一堂課的教室。如果看到這兒,你腦中浮現的是一些國外影視劇作品中,課間學生在走廊裡從自己的置物櫃翻出下一堂課的書,然後匆忙奔向下一個教室的畫面,那麼你想得不錯,未來的“走班”差不多就是那樣。

高中生,我們能提前做什麼準備?

部分高中老師建議,首先頭腦中不能再有文科生、理科生的概念,應注意在把每科的基礎打牢,避免出現嚴重偏科的情況。其次,要特別注意獨立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因為高中“走班”後沒有了固定班級,對於集體的認識會大打折扣,可能疏於對紀律上的要求。“走班”後還可能帶來學生“非課”時間的增加,這裡的“非課”主要指自習課、作業輔導課、圖書館使用等,能否利用好這些時間,也要靠我們自己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走班後有可能你和任課老師的交流比固定班級時少了,所以要更主動地向老師請教,就學業上的薄弱環節與老師多溝通。

不過“走班”會給我們帶來更自由的空間、更多元的選擇、更大的交友圈。擴大我們的交往範圍,由於沒有了固定班級,學生在每門科目的學習中會接觸到不同的同學,交往範圍可以擴大幾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

如何未報到先認識同班同學?

在新學校怎樣快速識別校花校草?

高中最漂亮、最厲害、最逗逼的老師是哪位?

你需要找同窗,一個快速結識校友的社交平臺。找老同學,交新朋友!心裡的小九九,終於有了安放之處!

上高中後,再也沒有一種關係叫同桌……

上高中後,再也沒有一種關係叫同桌……

關注“找同窗”開始找呀找呀找朋友!簽到積分還有社區福利等著你哦!!!

上高中後,再也沒有一種關係叫同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