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不能忍更不能等

 

胸痛不能忍更不能等

小伍 圖

日前,無錫市原衛生局局長王愛國在朋友圈裡發了一篇《有病不能等》的隨筆,收到眾多點贊。原來,有次他在凌晨一點鐘醒來,感覺心前區悶痛。任衛生局局長前,他曾在醫院心內科工作多年,於是立即意識到可能是心肌梗死。他當即叫上愛人,開車去人民醫院急診。雖然到醫院檢查後,排除了心梗,但他的這一做法,卻受到了醫生的肯定。無錫市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羊鎮宇對王愛國胸痛不等不忍、立即就醫的做法稱讚不已,稱此舉“為胸痛患者帶了一個好頭”。

胸痛不能等,服硝酸甘油15分鐘後症狀不緩解,應馬上就醫

胸痛是一種很常見但又非常可怕的症狀,會引起心肌梗死。因此,一旦出現胸悶、胸痛的情況,就要懷疑有心梗的可能。病人服用硝酸甘油15分鐘後還不緩解的,要馬上送醫。因為心梗後使用硝酸甘油,並不能降低心梗患者的病死率,最根本的治療還是及時開通血管。

在如今的醫療條件下,心梗已不算什麼疑難雜症,但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除了疾病本身十分兇險外,很大一個原因是,大多心梗病人發病後很晚才到醫院,或到醫院太晚而耽誤了寶貴的救治時間。有些病人半夜裡感覺胸悶、胸痛會選擇忍一忍,等到天亮再說。主要是顧及夜晚家人都在休息,不願意把他們叫醒。殊不知,如果是心梗,那麼拖一秒鐘,心肌壞死的概率就會大一分,心肌細胞受損的面積就會大一分。一旦延誤治療,會有很高的死亡率。胸痛發生後的每分每秒,都對治療及愈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羊鎮宇說:“現在錫城胸痛患者從發病到治療,這個過程需要5小時,有些人耽誤了太多時間而造成終生遺憾”。他提醒,一旦發生心前區疼痛,不管是不是心梗都要及時就醫。尤其在夜間,不要顧慮麻煩家人等問題,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去醫院。

如何去醫院有講究,叫救護車能贏回一些搶救時間

不過,羊鎮宇對老局長自駕到醫院就醫的做法並不贊同。他認為,胸悶胸痛的患者應叫120救護車。無錫城市較小,交通方便,如果叫120的話,半小時內一般就能到達醫院了。120在路上享有優先行駛權,能將病人準確轉運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更重要的是,120還配備有專業的急救人員、藥品和設備,可以對病人進行及時搶救,最大程度挽救生命。可眼下,錫城僅有20%的急性心梗病人是撥打120急救電話,乘坐救護車來醫院就診的。反觀歐洲一些國家,應用救護車就診的胸痛病人比例幾乎達到100%。

心梗病人很少叫救護車,一是因為病人不瞭解胸痛的嚴重性,不認為這屬於需要呼救的緊急情況,二是不瞭解救護車可挽救生命,他們認為救護車就是一種交通工具。很多在家中發病的患者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聯繫家屬,讓家屬駕車就醫,如果在路上發病,身邊沒有急救人員和設備,可能導致猝死。個別患者甚至是坐公交或者步行前往醫院。殊不知,這麼做相當危險,因為心梗患者需要絕對平躺,平臥時身體供應給心臟的血液是最多的。冠狀動脈本身就缺血,站和坐都會使心臟缺血更加嚴重,加劇心梗,病人可能前一秒沒事,後一秒就倒下了。曾有一位病人,家住清揚路,他自覺症狀不嚴重,於是步行去無錫市人民醫院,結果走到醫院,人就不行了。醫生提醒,症狀不嚴重並不代表病情不緊急,所以胸痛病人不要自以為能扛,應第一時間叫救護車送醫院。

心梗病情危急,急需手術時,有些病人卻很排斥。他們說“能不開刀就不開刀,能藥物保守治療,絕對不放支架……”原來,他們不相信醫生,而是被網上的這些謠言害了:“心臟支架早已是國外淘汰產品”、“心臟支架是暴利產品”等等。其實,心臟支架手術在世界範圍廣泛使用,是一種能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臟動脈阻塞的先進技術,在開通血管、恢復血流方面最有效,在國內外都是治療心梗的最好方法之一,美國每年有80多萬例心臟支架手術,中國人口遠比美國人多,但一年也只有60萬例左右的支架手術。醫生提醒,對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是救命的最佳措施,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千萬不要猶豫,不要錯失良機。(小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