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該明白的三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人到中年,感覺到壓力很大,事業好像還沒有什麼起色,孩子還沒有長大,還沒成才,而父母已經老去。我們夾在中間,好像是一個夾心餅乾,腹背受敵,如何在如此困惑的中年走出一條明智的道路,孔子在當年,給我們提出了三點要求,如果你能做到,也許你的人生會不一樣。

人到中年,該明白的三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一、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

如果不講道義,那麼即使大富大貴,對我來說,也像是浮雲一樣,沒有任何的意義。

人人都向往大富大貴,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一味為了追求財富,而不顧廉恥,不顧道義,那麼這樣的富貴,哪怕取得了,最終也會失去,結局只能是害人害己。

人到中年,該明白的三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比如以前的毒奶粉,現在用激素注射的家禽,還有毒豆芽等等,汙染了食物的源頭,還有防不勝防的電信詐騙都是屬於喪失了道義,而一味追求富貴所導致的惡果。

總有一天,人們會認識清楚,一個社會要健全的發展,需要每一個人都能夠信守道義。這樣的社會才是文明進步、有前途的社會。

人到中年,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不該賺的錢不能賺,不該享的富貴不能享,做人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線。這樣才能問心無愧。

人到中年,該明白的三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二、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這是在說什麼呢。我們都是中年人,而我們的父母都已經七老八十了,正是需要我們付出我們的愛心照顧他們的時候,一方面我們看到他們這麼大的年紀,還有健康的身體,能夠陪伴我們,我們感到非常的喜悅;而另外一方面呢,由於他們的年紀越來越大,我們能夠陪伴他們的時間越來越短,所以我們也會感到憂心。

人到中年,該明白的三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古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歲月不饒人,我們應該抓緊時間,在他們的有生之年,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照顧他們、關愛他們。不要有推脫之詞,不要找藉口,不要因為工作忙而把他們晾在一邊。

人到中年,該明白的三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要想想在我們年少之時,他們花了多大的力氣把我們拉扯長大,為我們付出了多少,而我們能夠照顧他們的,就像是筷子一樣長,他們對我們的卻是像路一樣長的恩情,父母之恩大於山。

我們應當儘自己的最大的能力,讓他們感覺到晚年舒心快樂。這才是為人子女應當做的事。

人到中年,該明白的三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裡說的是學習的態度,懂得這個東西,不如愛好這個東西,愛好這個東西呢,不如以這個東西為樂。

人到中年,也還是需要學習的,那麼學習知識的態度有三種:知之,好之,樂之。正確的態度,是要以學習為樂。

人到中年,該明白的三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那麼如何能夠做到以學習為樂呢?興趣是最大最好的老師,俗話又說愛挑的擔子不嫌重。所以你應該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它是你最好的老師。

只要你有興趣去做一件事情,那麼你肯定會全情的投入,不會感到疲勞,也不會感到有怨言,並且呢,一定能夠不斷的摸索,從而掌握它的規律,精通這件事情,把這件事情做得非常的好。

人到中年,該明白的三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就像美國的一個老太太,她獨自一個人生活在一個山頂上,那麼她最大的愛好是什麼呢?就是搞園藝,於是呢,她就在她的園子裡種了各種各樣的花草。另外她還愛好寫文章,她寫了文章以後領到了稿費,她用稿費再去買花的種子。於是她的家裡的旁邊都變成了一大片的花園,美不勝收。大家都慕名前來參觀。

雖然她沒有結婚,她的晚年卻還是感到非常的快樂。我們也要像這位老太太學習,把我們的生活的過得有滋有味,美如畫。

人到中年,該明白的三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人到中年已是不惑之年,我們應當對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有一個更明確的瞭解,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懂得取捨。我們應當遵循孔子的教導,遵循這三條原則,來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充實和有意義,使我們不至於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