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鬆緊適度」利好樓市?資金不太可能青睞房地產

7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確定圍繞補短板、增後勁、惠民生推動有效投資的措施。

會議聽取了財政金融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彙報,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

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二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三是加快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到位,努力實現每年新增支持15萬家(次)小微企業和1400億元貸款目標。四是堅決出清“殭屍企業”,減少無效資金佔用。

其中,會議提出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要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將降準資金用於支持小微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等,並鼓勵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券,豁免發行人連續盈利要求。

資金供給有一定緩解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本身並未明確提及房地產,但可以從會議的內容中嗅出房地產行為下半年的一些趨勢及微妙變化。

張波指出,“去槓桿”變“穩槓桿”。會議提出由於外部環境存在極大不確定性,下一步明確會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所以貨幣政策的閘門已經開始調松,雖然國家鼓勵降準資金重點用於支持小微企業、市場化債轉股,但同時房企資金面的“乾渴度”亦有望得到緩解。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江瀚也認為,對整個房地產市場而言,資金供給將會有一定的緩解。最近一段時間,房地產企業融資難已經到了較大的環境範圍,甚至房地產企業在發債、上市這些手段都用完後啟動了向員工自融的方式,可見房地產市場整體流動性偏緊。在這一情況下,適度的增加流動性對房地產企業來說比較有優勢。

“其實這幾年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各類寬鬆政策基本上都是利好房地產的,這可能和資金最終會進入房地產有關。”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道。

江瀚對此表示,穩健的貨幣對整個市場的影響是比較平穩的。江瀚認為,今年以來,整個房地產市場或者中國的企業都出現了融資問題,無論是銀行不斷上調的房貸利率還是最近一段時間P2P的暴雷潮,整個市場現在出現的一個問題便是對於實體經濟以及企業的流動性是不足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整個市場而言的確是一大問題。國家適時的進行貨幣政策的調整,增加一部分流動性,對房地產市場以及整個實體經濟而言,都會有比較明顯的影響。

“貨幣政策強調流動性寬鬆的概念,所以說下半年貨幣政策肯定不會緊,這對於地產行業的資金面來說,可以比較果斷地判斷,最大的資金壓力或開始過去,接下來若是業務操作規範,其實還是可以享受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嚴躍進認為。

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資金會嚴管流向,尤其是流向金融的。後續傾向實業多一些,但是房地產受到資金青睞的可能性不高。

房價不會有太大波動

在貨幣寬鬆的基本面下,是否會對房價造成波動也備受關注。

“對整個市場的房價而言,並不會產生太大的波動。”江瀚指出,“當開發商有了更多的資金後,反而會增加房地產市場的供給。畢竟房住不炒的理念已經貫徹實施,所以未來整個房地產將會是比較平穩的過程,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會對提升房地產市場供給,緩解當前資金壓力,有一定的好處”。

張波指出,樓市的穩定重於一切。宏觀政策穩定的背後目的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作為佔據GDP重要比例的房地產行業,自身的健康發展對於經濟的平穩運行起到的作用毋庸諱言,下半年的樓市穩定性預示著大漲被嚴格控制,大跌亦是重點防範。

嚴躍進表示,預計隨著此類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寬鬆化的導向後,接下來在產業政策、內需政策等方面預計也會出臺新的寬鬆政策,此類政策形成組合拳,給當前經濟結構轉變提供支持,對於地產企業來說,肯定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是必須看到,部分基調沒有變,包括去槓桿、控風險等,所以地產企業和各市場參與者依然需要在合規的框架下進行操作。

張波指出,精準化調控政策將成為下半年的“重頭戲”。由於當前宏觀經濟形勢錯綜複雜,“一刀切”式的調控政策將越來越無法保障不同城市和地區房地產市場有序化發展。一線城市及熱點二線城市在從嚴調控的基礎上,會根據不同城市的特點,繼續出臺保剛需抑投資的政策;三四線城市則可能出現分化,部分城市調控力度還會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