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調整閱讀數據 「虛驚一場」後刷量賣家照常接單

雖然騰訊並沒有明確表示,接下來將會採取什麼措施來“剔除虛假數據”。但一位知名互聯網公司的技術人員表示,可以通過反作弊的技術手段實現。

8月7日凌晨,微信公眾號圖文分析頁面跳出了一則通知,稱為保證平臺的健康運營,公眾號後臺的文章閱讀數據將於今天起,剔除機器等非自然閱讀帶來的虛假數據。因統計口徑的切換,導致新的統計數據與歷史數據對比可能出現波動,該變動對運營者的流量將不產生實際影響。

這是一則看起來前後有些矛盾的通知。

通知的前半部分提到將剔除機器帶來的虛假數據,後一句又提到對運營者的流量不產生實際影響。如果是打擊刷量行為,則前端的流量應該會受到影響。

雖然一時間微信還未解釋清楚,但還是引起了刷量主們的恐慌。有網友表示,她以為2016年9月的“刷量大號裸泳事故”又要重演。

然而消息出來後不久,微信便刪除了相關通知並出面澄清,解釋此次調整主要是為了統一前端和後端的數據。

目前公眾號圖文消息底部數據已經採用了新的統計口徑,意味著這一次只是把後臺的統計口徑和前端的口徑調整到一致,前端的閱讀量不會跟著受影響。

接下來騰訊會不會採取措施“剔除機器等非自然閱讀帶來的虛假數據”,我們不妨再等等。但是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刷量公司還沒有停下來。

刷量平臺依舊在接單

多位公號運營告訴記者,此前,文章顯示的閱讀數和他們在後端看到的閱讀數會有偏差,後臺的閱讀數據一般會滯後,這也是此次微信調整口徑的主要原因。

雖然是一場“誤會”,但有一個事實無法忽略——刷量的操作依然普遍存在。

2016年9月28日,微信曾進行過一次接口升級,讓一些靠刷量起來的大號出現了“裸泳”,有公號的閱讀量直接從平時的十萬加落到幾千。

有數據顯示,當時有124個賬號的閱讀數暴跌了80%以上。但兩年後,刷量工具仍被公號們普遍使用著,刷量技術也根據新接口進行了調整,價格也隨之上漲。

根據新榜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新榜已確認372個賬號具有明顯的“刷閱讀”行為,其中在今年前7個月確認的就有116個。

據瞭解,對刷量有需求的一般分為四類。公關和廣告公司、企業號小編、代運營工作室,這些都是刷量服務的潛在用戶,同時還有一類重要的用戶,自媒體人。

淘寶上有專門的店鋪為這些人提供刷量服務,包括閱讀量、點贊數,甚至還有機器刷出的評論。記者隨機諮詢了淘寶的兩位賣家,他們均表示並不清楚微信更新的通知,截止到7日下午依舊在接單。

通過技術手段可實現剔除虛假閱讀數據

2016年的那次“事故”後,刷單不但沒被打擊,價格不跌反而貴了不少。

一位運營人員表示,刷單實際上從2013年就開始了。最早是刷粉絲,公眾號文章顯示閱讀數後,同一撥人開始經營刷閱讀量。2016年以前,一千的閱讀量十幾元就可以,現在價格已經翻了好幾番。淘寶一位賣家還告訴記者,刷量分快刷和慢刷,但不論快慢都會在當天24點前完成。

除了價格和速度不同,刷量還分為“人工刷”和“技術刷”兩種,但人工刷成本高效率低,所以現在基本都是技術刷,即利用手機和電腦這些常用設備進行刷量。

刷量人員藉助電腦同時操縱幾十甚至上百臺手機,通過登錄在手機上的微信號進行循環刷量。據瞭解,為了規避微信的檢測,有些刷量工具甚至還可以設置閱讀量增長速度和運作時間段。

刷量並不只存在於微信平臺,一位賣家向記者介紹,他們除了閱讀數和點贊,還可以刷各平臺的點擊量和使用量,以及視頻網站的播放量等。

當然,業內人士也提出了一些判斷是否刷量的技巧。例如,以一小時或半小時為單位,人為觀察公眾號閱讀量的變化。正常的文章閱讀量增長速度應該是先快後慢。而刷量公司的做法是每小時刷一定的量,或者深夜猛刷一波。再比如,公號發完廣告後,閱讀量不降反增,或者閱讀量和點贊數明顯不成比例等。

但是,這樣的判斷標準仍舊不能排除,刷量公司通過技術手段花樣提高數據的可能。

騰訊並沒有明確表示,接下來將會採取什麼樣的措施達到“剔除機器等非自然閱讀帶來的虛假數據”。但一位知名互聯網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可以通過反作弊的技術手段實現。

簡言之就是通過分析用戶行為日誌來定位作弊,比如超高頻行為(某IP/用戶ID/設備ID產生了遠高於正常情況的行為日誌數據)、異常的用戶路徑(如一個用戶只有文章閱讀行為日誌,但沒有微信打開動作日誌,就很可能是作弊的)、交叉驗證(比如騰訊繫有多個產品,對應的作弊設備ID可以共享)。

一位刷量人員對記者表示,即便微信出了相關的措施,他們也可以採取人工刷量的方式,而人工刷量可以確保沒事。

但記者從上述技術人員那裡瞭解到,人工刷的數據雖然難度大一點,但仍有辦法識別:“比如人工刷的往往集中在某一個辦公地點,出口IP一樣,行為也趨同;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比如被刷的文章閱讀量增長曲線會有明顯異常,同時有一批異常文章彼此之間曲線也很類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