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電望遠鏡發現太陽系外流浪行星

據英國《獨立報》6日報道,美國科學家證實,一顆質量約為木12倍的行星在離地球約20光年的地方獨自流浪,其並不依附於任何恆星,是使用射電望遠鏡發現的首顆此類天體。該行星的大質量和大磁場強度對科學家來說仍是未解之謎。

研究負責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天文學家麥魯迪·高說:“這個天體正好身處行星和褐矮星之間的邊界,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恆星和行星的磁過程。”

褐矮星很難歸類:它們太大而不能被稱為行星,但又不夠大到可被歸為恆星。1995年科學家才首次探測到褐矮星,它們仍有很多謎團等待揭開。

新確認的行星於2016年由位於新墨西哥州的甚大陣(VLA)望遠鏡捕捉到,最初被認為是褐矮星,科學家此前一直在嘗試研究包括它在內的5顆褐矮星的磁場和無線電發射。然而,當查看褐矮星數據時,他們發現,其中一顆名為SIMP J01365663+0933473的天體遠比其他天體年輕,這意味著,它是一顆自由漂浮的行星,而非褐矮星。

此外,通常用於區分巨大氣態巨行星與褐矮星的邊界是“氘燃燒極限”——約為木星質量的13倍,而新行星的質量為木星質量的12.7倍,離成為褐矮星差一點。

類似於地球上看到的北極光,新確認的行星和一些褐矮星儘管缺乏太陽風,也有自己的極光。正是這些極光的無線電特徵首先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讓他們能探測到這些遙遠的天體,但目前尚不清楚極光的形成原因。

不過,分析顯示,新行星的磁場極強,約是木星磁場強度的200倍,這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它擁有強烈的極光。

高博士說:“研究新行星的磁動力機制可為我們提供有關此類機制在系外行星上如何運行的新見解,我認為這些機制不僅適用於褐矮星,也適用於氣態巨行星和岩石行星。新研究表明,極光無線電發射可用於發現更多系外行星,包括不屬於任何恆星的流浪行星。”

看多了科幻電影的我們,不僅聯想,這顆磁場奇怪的圓球好像外星人基地啊。宇宙裡應該有很多遊離於星系之外的個體戶。只不過習慣了繞著恆星轉動的我們,少見多怪。將來人類能不能搭流浪行星去宇宙深處呢?當然,以現在的技術,想想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