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宅文化
對於流量來說,成則兩全奇美,敗則兩敗俱傷
對於肖戰而言,演員的身份已讓他擁有至高榮光,如果能夠在《我們的歌》上表現出不俗的唱歌功力,他的人氣、成就自然會更上一層樓。而對《我們的歌》來說,邀請肖戰自然會收穫一個不錯的收視率,作為一檔新開播的音綜,這也是它急切需要的。
表面看,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但話說回來,如果《我們的歌》看中的只是肖戰的流量,那接下來的旅程就會有很大的潛在風險。肖戰表現好,觀眾和節目組自然喜聞樂見,若是表現欠佳,節目組的初衷則會遭到質疑:《我們的歌》存在的意義,到底是為了流量和收視,還是為了音樂本身。
更為嚴重的,若是《我們的歌》過多依賴肖戰的流量,而肖戰本身擁有大批擁躉,在兩者共同作用下,節目組“保肖戰而淘汰他人”也不是不無可能。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那對《我們的歌》和肖戰而言,無疑都是“招黑之舉”,結果也定是因小失大。
參加各種綜藝,是當下的藝人培養方式。而肖戰出道時間僅有4年,過往的藝人生涯中,音樂綜藝並不是他的慣駐場所,音綜舞臺上的經驗本也匱乏。如若在《我歌》不能夠滿足觀眾的期待,那他勢必會被扣上“流量明星”的帽子,此前在影視劇領域展現出的無限可能,或許會因此遭到侷限。
《我們的歌》定位為競演音綜,從前一場的比拼中可以看出,這既是一個實力派的競技場,也是真正歌手的試金石。肖戰雖有過不俗的音樂作品,但尚未形成特定風格,也未被髮掘出勝人一籌的專屬音樂特色。如果僅憑著演員身份的熱度,強行登陸一檔憑實力上位的音綜,那這就不叫多元化發展,而是捧殺!
《我們的歌》確實精彩,老帶青的形式也更易於對新生代歌手的發掘和培養,它在避免流行音樂出現人才斷層上的作用功不可沒。但說到底,它的本質仍舊是一檔綜藝節目,吸納高人氣明星參賽,本也無可厚非。
但正如前文所說,成則兩全其美,敗則兩敗俱傷,肖戰的流量,還是別輕易用的好。肖戰參加《我歌》,兩者都已贏得了關注,而接下來的表現,才是決定結果好壞的關鍵。
小娛樂大事件
我覺得選秀節目是一個非常好的能提現個人能力,才華的地方,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選秀節目給了很多人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又能娛樂大眾,是一個不錯的點子。同時也給了普通人成就自我的機會,很多普通人從這裡走出去,有的變成了明星,有的變成了網紅。
\n{!--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3a389aa2a5504bc4a208ae40f65d3e56\
小豬的眼淚
風靡一時的選秀節目不僅豐富了電視熒屏,也帶來了廣泛的經濟效益,取得巨大的市場成功。《超級女聲》、《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等選秀節目代表了一種審美市場化的文化現象,這種文化現象背後蘊含著巨大的經濟潛力。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選秀節目的經濟效益和理論依據,對如何建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戰略作出思考。
關鍵詞:選秀節目;經濟效益;理論依據
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9-0058-02
全球娛樂選秀類節目源於《英國偶像》節目,它是由英國倫敦的電視節目製作公司Fremantle Media製作的,2001年10月在英國ITV電視網首度面向公眾播出後,相繼捧紅了一些英國樂壇新人。而2005年湖南衛視電視選秀節目《超級女聲》揭開了中國平民選秀節目的序幕。
2005年《超級女聲》節目各利益方直接總收益約合7.66億元。按照上、下游產業鏈間倍乘的經濟規律分析,“超女”對社會經濟的總貢獻至少達幾十億元。2006電視選秀節目以井噴之勢淹沒了各級、各地電視臺的屏幕,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單上海東方衛視《加油!好男兒》、《我型我秀》、《創智贏家》、《舞林大會》四檔真人秀節目各環節的價值就超過38億元,對社會經濟的總貢獻達到76.89億元。2007年電視選秀節目市場飽合,電視觀眾受同質化節目轟炸產生審美疲勞,再加上廣電總局出臺的一系列對電視選秀節目約束性政策文件,導致2007年電視選秀節目的收視率和廣告收入大幅下挫。2009年,《超級女聲》更名為《快樂女聲》,讓這場盛大的流行文化與商業文化交融的電視盛宴繼續上演。2010年,東方衛視推出“舶來品”——《中國達人秀》,其節節攀升的高收視率讓許多人重新審視選秀節目的生命力所在。2012年,源自荷蘭的《The Voice》的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突然來襲,重新掀起草根娛樂節目狂潮。首播即高達1.5,第二期更飆升至2.8,即使是重播的1.13,也超越今年所有音樂類節目的首播收視。20天裡,《中國好聲音》的廣告費從每15秒15萬,飆升到每15秒36萬。總之,選秀節目帶來了廣泛的經濟效益,取得巨大的市場成功。
一、選秀節目的經濟效益分析
以2012年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為例,據統計,這檔節目在全國各地擁有約4億觀眾,平均收視率達到12.7%,超過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的收視率。總決賽期間,平均收視率更是高達19.16%,這也為浙江衛視帶來了鉅額的廣告收入,《中國好聲音》從第一期至總決賽,廣告費從每15秒15萬元,漲到最低115萬元,每期僅憑廣告就能帶來近2 000萬元的收益;加多寶以6 000萬的冠名費冠名《中國好聲音》,在《中國好聲音》中,主持人高頻語速唸叨的加多寶廣告,屏幕下方不斷閃爍的加多寶飲料瓶,讓這家處於品牌權紛爭的飲料品牌賺足了眼球。“中國好聲音”節目及後續演唱會等相關節目,僅就廣告、冠名、銷售等方面實現的稅收幾千萬元,以及對廠家銷售的推動,對參賽歌手本人簽約、廣告造成的效益,這種文化現象已經不容置疑地成為一種文化產業,而且此文化產業背後蘊藏著已經開發出的巨大經濟效益,還有尚未被開發的巨大經濟潛力。
選秀節目主要對五類經濟主體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它們分別是電視臺、贊助商、參賽選手本人和政府。以下以《超級女聲》和《中國好聲音》這兩個選秀節目中的傑出代表為例,分析選秀節目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反映新興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
(一)主辦電視臺的經濟效益
第一,主辦電視臺的冠名權收入。2005年《超級女聲》,湖南衛視對冠名權最終收入大約2 000萬元。而2012年《中國好聲音》,為購買“中國好聲音” 節目冠名權,加多寶投入了6 000萬元。在競得冠名權後,加多寶整合了包括平面媒體、戶外廣告、廣播以及網絡在內的媒體資源,同時結合線下進行數萬次路演宣傳為《加多寶中國好聲音》造勢。冠名廠家並非慈善家和歌迷,為什麼會投巨資在選秀節目的冠名權上呢?當然是取得冠名權後巨大的商業利益。冠名權為冠名廠商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幾千萬的冠名費也為電視臺帶來了巨大的盈利。可以說,這是一份成功的商業策劃,它讓人們充分認識到一種文化現象所具有的經濟推動力,也使人更清晰地意識到文化產業所具有的巨大商業潛力。
第二,主辦電視臺的廣告收入。與近年來大多在偶像劇中多種飲料廣告充斥整個畫面相比,作為2012年度“中國好聲音”贊助商——加多寶有限公司在這方面的表現並不遜色。從選手喝的、評委桌上放的,到處都是該公司的產品,就連在直播現場主持人也不忘代言,口中不時地蹦出三個字“加多寶”。
根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的“中國好聲音”,3小時的淘汰賽,每隔不到30分鐘就會插播一段5~10分鐘的廣告。有時,主持人甚至會“善意”地提醒,“接下來送給大家一段很長的廣告時間”。廣告雖然令觀眾心煩,卻給浙江衛視帶來了極為可觀的廣告收入。據悉,中國好聲音總決賽的廣告報價為9月13日,總決賽廣告招標會,15秒廣告,第一選擇權,標底價45萬元,111萬中標;第二選擇權,116萬中標;第三選擇權109萬……12條15秒廣告賣出約1 100萬,刷新了衛視15秒廣告的新紀錄。此外,除了浙江衛視從此次“中國好聲音”的比賽中獲得巨大廣告收益外,“中國好聲音”比賽涉及的地方媒體也可以獲得很高的廣告收益。
(二)冠名企業的經濟效益
命名企業的經濟效益主要來自銷售。冠名權的取得和廣告的宣傳,極大地增加了銷量,使贊助商成為選秀節目的第二收益者。
作為“超級女聲”的冠名商,乳業集團宣傳費用累計超過了1億元,但由於“超級女聲”的廣告帶動效應,2005年該企業的“酸酸乳”成為該公司主營業務淨利潤增長的主要來源,2005年全年銷售收入可達25億元。毛利潤至少為5.5億元。
而“中國好聲音”的冠名商,加多寶與浙江衛視有約在先,對於此次合作的具體數字不能公開。儘管如此,加多寶無疑對目前的收益非常滿意。第三方的數據顯示,更名後的加多寶涼茶同比增長已超過50%,在廣東、浙江等涼茶重點銷售區,同比增長甚至超過了70%,加多寶涼茶的銷售創造了階段性新高峰。加多寶涼茶在全國各地火熱銷售的同時,“怕上火喝加多寶”也已成為觀眾和網友們熱捧的口頭禪,喝著加多寶涼茶,品味著17年的專注滋味,欣賞著《加多寶中國好聲音》,已經成了2012年夏天的潮流之一。 (三)參賽選手的相關收入
2005年,李宇春為某品牌產品做“廣告代言人”的身價已達150萬元。就廣告代言業務,天娛公司將從中獲益至少1 000萬元。“超女”全國10場巡演,門票總收入就超過1.5億元,天娛抽取10%左右的分成,從而獲得約1 500萬元的收入。唱片《超級女聲終極PK》的首批發行量已經達60萬張,總銷量估計突破百萬張,收入約250萬元。
2012年“中國好聲音”參賽選手僅國內收到邀約80場,趁熱打鐵的20場巡演計劃10月底啟動。16個學員出場費分為10萬元和15萬元兩個價位。某商演公司負責人說:“現在好聲音選手太牛了,16強選手報價都是10萬以上,這還僅是勞務費。”暫時還沒有論據證明這一數字,但儘管如此,像奧運冠軍一樣,知名歌手的簽約和廣告的收益是不容忽視的。
(四)電信運營商的收入
2005年“超級女聲”上億條短信流量,成為電信運營企業短信行業應用最成功的經典案例。短信總收入約為6 000萬元,電信運營商則從“超級女聲”中獲利約為900萬元。短信增值服務提供商從“超女”節目中獲得的直接收益約為2 100萬元。
二、選秀節目的經濟學思考
選秀節目是新經濟時代的經濟現象,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給我們詮釋了諸多經濟學內容,留下了許多思考。
首先,選秀類節目的規模報酬呈遞增趨勢。一個網絡一旦構建,其邊際成本是很小的,幾乎為零,但收益是遞增的,甚至是無限的。如同一個電話網絡,電話線路的初裝費用(固定成本)是很高的,此時收益較低,而電話線路一旦構建完善,成本便會大大降低,而邊際收益會大大提高。文化產業也是如此,以“中國好聲音”為例,在電視,因特網等媒體已經滲透到生活各個角落的當今社會,媒體的商業運作中,邊際成本很低,而邊際收益則會大大提高,從而為媒體和商家創造巨大的商業利潤。
其次,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現實的制度需要變革,大到憲法,小到一般的法律法規,中國原本沒有的制度逐漸完善,對現實節約了大量交易成本,有利於經濟更快、更好發展。隨著中國與西方文化藝術以及審美標準交流的擴大,大眾逐漸接受了這種民主投票的選舉方式和遊戲規則,逐漸習慣了參與媒體的評論和運作,進而使類似“中國好聲音”的文化產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最後,從營銷理論分析,在經濟活動中,單一媒介所產生的影響效果稱為平面效果,而多種媒介共同作用產生的影響效果稱為立體效果。很顯然,各種媒介相互取長補短,共同作用產生的立體效果要比單一媒介產生的平面效果大得多,因而人們習慣於依靠媒介互動影響原理來促進經濟活動的開展,這也是在商業經濟活動中很難看到企業只用一種媒介做廣告來推銷產品的緣故。選秀節目的成功,可以說是媒介互動影響的典範。以“超級女聲”為例,“超級女聲”活動的外力是蒙牛資本的助推,7 000個大型戶外廣告牌,2億個蒙牛牛奶包裝盒,把超女和產品捆在一起,使得“超級女聲”活動走進千家萬戶,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吸引了數以億萬計人的眼球。各種媒體的共同作用,使得無數的“粉絲們”聽到了立體聲的超級女聲,各種媒介共同傳播的立體效果產生了,大大提高了組織者實現經濟預期的可能性,特別是新媒體網絡的運用,使人們看到了網絡經濟的巨大魅力之所在。比賽最後李宇春獲得352萬、周筆暢獲得327萬、張靚穎獲得135萬個短信的支持,至8月下旬,Google中超女搜索記錄刷新至165萬條,證明不以單渠道營銷的立體營銷或整合營銷模式在以選秀節目為代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YWJia霆鋒
我覺得選秀節目是給普通人一個成功的機會。現在普通人想要進入這個圈子多難呀,根本就沒有平臺。這種選秀節目可以說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平臺。何潔就是超女出來的。張傑就是超男出來的。他們都是通過選秀節目脫穎而出的。還有很多的明星都是通過這種節目出來的。所以我覺得這種選秀節目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