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尼采的《悲劇的誕生》?

麥子Villa7


《悲劇的誕生》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弗列特李希.尼采,在一八七二年出版的美學著作。書的全名漢譯《悲劇從音樂精神中的誕生》。他當時才二十六歲,剛剛擔任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古典文獻學教授,他的哲學體系正在萌芽時期。他卻對古希臘古典文學是饒有興趣的。

《悲劇的誕生》一書,其主要內容,是通過對古希臘悲劇藝術的起源,本質,發展,沒落的探討,表達尼采對人類的\b\b藝術、文化、歷史、社會、人性、道德等眾多問題哲學基本觀點。這本小書,第一次向世人昭告了尼采特有的唯心主義的哲學中美學思想,這是值得留意的事情。

《悲劇的誕生》全書共二十五個章節。尼采認為美學不僅僅從邏輯來推理,而是要從直觀的直接正確性來理解。從直觀來理解,藝術的發展是與日神和酒神的二元性分不開的。在尼采看來,希臘藝術主要有兩類精神,一為日神,二為酒神。日神如夢高踞奧林匹斯山上,俯瞰宇宙人生,把它當成一個夢境,一個意象去欣賞。造型藝術如雕刻和繪畫,就是這樣產生的。酒神則如醉,沉酣人生,狂歌曼舞,在酩酊大醉中體驗生命的歡悅,忘記生命的痛苦。舞蹈和音樂就是這樣產生的。

古希臘藝術是兩類的結合體。因此希臘悲劇既是酒神的,又是日神的。它一方面是動的,象音樂一樣,是苦悶內心發出的呼號,另一方面是靜的,象雕刻一樣,是一種光輝、崇高的形象。這樣的悲劇只憑直覺,與理智無關。等到蘇格拉底的理智哲學和具有蘇格拉底主義美學觀點的詩人歐里庇得斯出現,希臘悲劇就自然趨於衰落,而讓位於喜劇詩人阿里斯多芬了。

尼采明晰地認為科學與道德阻礙生活,而藝術則發揚了生活。必須指出:尼采所稱希臘悲劇精神,就是以叔本華所說的苦痛的人生塑造成為歡悅的形象,以發揮強\b力的悲劇代替叔本華否定人生的悲劇。他所稱的日神,,實際上是超現實的夢幻的精神,他所稱的酒神,實際上是反理性的本能衝動的精神,主張藝術家應當高度地擴張自我,表達自我。

本書為他以後逐漸完善起來的以唯意志論,超人哲學為特色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起到了開\b篇發軔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