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看完《無問西東》已是午夜時分,走出電影院的時候,心裡五味雜陳。

雖說人類的悲歡並不能相通,我們無法體會到上個世紀人類的悲歡,但有一點一定是相通的,那就是人性的拷問,對於這部電影,是選擇

在那個年代,亂世中,是選擇明哲保身還是無愧內心;現世中,是選擇隨波逐流還是堅持自我。人們說這劇中的人物都是“在最好的年紀,做了最壞的選擇”。

其實,這只是別人眼中最“壞”的選擇而已。

早先看《無問西東》劇照,看到章子怡吹彈可破的臉蛋時,還在感慨現在的化妝術了得。

《無問西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後來才知道,這部片子其實早在5年前就已經拍完了,囿於各種原因被雪藏,後來在導演和出品方企鵝影視的不懈努力下,才讓這部優秀的影片走進電影院,和觀眾見面。

所以說那時候的章子怡、黃曉明、王力宏,張震啊,都是如假包換的青春時代,演起大學生來沒有一點違和感。

而整部影片,就圍繞著四段不同時期的清華學子展開.....

1960年初的清華校園,王敏佳(章子怡飾)、陳鵬(黃曉明飾)和李想(鐵政飾)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王敏佳因忍不了師母欺負老師,和李想一起寫信舉報她。事情被發現之後,李想為了支邊名額選擇明哲保身,王敏佳獨自承擔了所有責任,因此被當成反動派。

《無問西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正被一場暴雨突襲。雨聲掩蓋了老教授的聲音,他無奈只得在黑板上寫下“靜坐聽雨”四個大字,學生們紛紛合上書本,沈光耀(王力宏飾)就是其中一個...

《無問西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1920年初的清華大學,學習氛圍濃厚。一名叫做吳嶺瀾(陳楚生飾)的學生國文經常滿分,奈何物理總是不列。“有本事的學生都學習實科”,可真的是這樣嗎?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悶之中...

《無問西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21世紀,廣告精英張果果(張震飾)因為救助了一家四胞胎而“惹上”煩心事。繼續資助這些孩子,真的值得嗎?

《無問西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四個年代,四段故事。很多人會覺得四條線顯得冗雜又錯亂,每個故事的聯繫不大,可你仔細梳理就會發現,這其中的聯繫,導演是花了小心思的。

之於表面,這些人物同為清華學子。而精神層面,則是人性的選擇。

在這裡我想著重說一下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和張震扮演的張果果,因為這兩個人看似是兩個極端。

《無問西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說實在的,在進影院之前,我對王力宏沒什麼特別期待,畢竟在大眾的認知裡,他是歌手。而看完電影之後,我被打臉了,他演得很好,而且和很多觀眾一樣,沈光耀這個人物是我唯一的淚點。

我想這個人物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大概就是他每一次選擇都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毋庸置疑的,沈光耀是那個時代的高富帥。

出身名門,還是個學霸,按照前人鋪好的道路走下去,即使一輩子不能大富大貴也可以衣食無憂。但沈光耀偏偏不走尋常路,一個人不遠萬里的跑到昆明去求學。

《無問西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面對惡劣的環境,糟糕的飲食,沈光耀都表現的非常泰然。

只是當戰爭的硝煙蔓延到西南聯大的上空時,當他看到玩伴被戰火轟炸到面目全非時,他再也坐不住了,瞞著母親加入飛虎隊。

其實在當時那個情況下,以他的家世,前面有無數條路等著他。回去謀個一官半職,出國深造都不成問題,可他偏偏選擇了最難、最危險那條。

《無問西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他難道會不知道當兵的危險?當然知道。飛虎隊在招募時掛著這樣一幅對聯,上聯是:升官發財請走別路,下聯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此等壯語,震懾住了多少人。

只是那個年代“不是華北之大,容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而是國家危亡了,我們都要去當兵了。”

沈光耀的部分,毫無疑問即將赴死的鏡頭最讓人印象深刻。當時的情況是他可能還有機會生還,但毅然決然的選擇與敵艦同歸於盡。

整個氣氛被烘托得格外壯烈,他卻顯得很平靜,接著對已死的隊友說了那句讓無數人淚崩的“回家”。

整部影片在這裡得到一個昇華。很多人說這個鏡頭太理想化了,但我卻覺得這個鏡頭把沈光耀那種人性的光輝表現的恰到好處。

他偉大,可以為國捐軀,可錚錚鐵漢也有柔情的一面。他何嘗不想回家和母親團聚,他何嘗不想和自己喜歡的姑娘安穩度過下半生......

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國家有難,豈能置身事外。這就是沈光耀的選擇。

如果說沈光耀身上體現了至高無上的大愛,讓你覺得太遙遠,那我們再來說說看起來很接地氣的張果果。

很多人說張果果這部分,太過突兀,是影片最大的敗筆,我覺得其實不然,他身上恰恰濃縮了高貴與市井的影子。

首先他是世俗的。他會帶著功利的目的,去醫院救助生病的四胞胎,只為把這個作為噱頭,拿下自己的客戶。

在廣告方案失敗後,他就對四個孩子該如何安頓產生了困惑。是該繼續用自己的錢資助,還是放棄他們?如果繼續資助,被賴上了怎麼辦?畢竟人心不古啊。

他生活的世界也是世俗的。好不容易回家吃頓飯,母親想要包一頓餃子,卻因商家在她不注意的時候多加了幾塊肥肉而掃興。

在這個世俗的世界裡,“只做對自己好的”好像已經成為了默認的生存法則,每個人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張果果當然明白這一點,所以即使自己是想救四胞胎的,還是擔心會被“道德綁架”。

好在後來爸爸給他講了救命恩人李想的故事,並對他說:“孩子,我們希望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這個遙遠的故事裡,張果果找到了答案,最終選擇遵循自己內心,安置了四胞胎。

整個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從張果果開始,到張果果結束,導演的用意已經非常明確:生命是一個輪迴,選擇何嘗不是一個輪迴?

當年沈光耀選擇參軍,救下了快被餓死的陳鵬。陳鵬告誡背叛了王敏佳的李想“逝者已逝,生者如斯”。醒悟過來的李想選擇把自己的食物全部留給張果果的父母。後來張果果又選擇拋棄世俗的觀點,安置四胞胎......

而這一個個充滿善意的選擇,最終都指向了一點——直面你的內心,這也正是影片裡四代人傳承的精神。

《無問西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電影裡張果果有這樣一句獨白: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

確實如此。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曾在選擇面前因為各種世俗的羈絆而困惑、迷茫,甚至因為在乎別人的眼光而活得小心翼翼。

可說到底何必想那麼多呢,不管選擇是大是小,如果你認為是對的,那就放手去做吧。人這一輩子啊,總有一次選擇要遵循自己的內心。

這也是這部電影想要告訴所有人的:“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