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海一男子因一男孩碰到女兒積木,對男孩飛踹事件?

其扯卡叉


典型的熊孩子和熊家長的故事,男童雖然不大,但是已經明顯有了向熊孩子生長髮展的趨勢,而這位家長則更是明顯的熊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一而再再而三的對一個兒童下手,儘管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但是至少已經給這個孩子以及自己的女兒都造成了心理影響。

“護犢心切”的心情我們理解,但是對於這樣一起沒有什麼實質傷害的微小事件,這位家長大動肝火,極為衝動的行為令人不恥,何況對象還只是一個幾歲的男童,確實不應該。從這件事也可看出這位熊家長平常也是一個脾氣暴躁,性格衝動的人,家長是孩子的榜樣,這樣的性格不加以剋制,那麼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自己的孩子。

從這件事情來看,當事男童一方的家長平常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沒有到位,已經7歲的孩子對於一些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應該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像這種任性而為踢倒別人搭建的積木他心裡肯定知道是不對的,但就是喜歡這種作弄別人的惡作劇,只要自己喜歡自己開心就行,絕不會在意別人的感受。

值得慶幸的是此次事件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彼此的孩子都沒有受到傷害,但是希望雙方家長都能在這件事中懂得點什麼,吸取教訓,從自身和家庭教育做起,樹立榜樣給孩子正確的愛和教育。


喬峰喬大哥


培訓機構內,父女積木堆,玩得起正勁,竄過一小鬼,年幼是男性,今年才七歲。膽大把皮跳,抬腳積木擂,造型傾間倒,辛勞化菸灰。



女孩父親怒,出手小鬼推,當即倒地坐,工作人員窺,箭步跑過去,勸說忙解圍。

小鬼也無畏,扶起還撅嘴,臨走積木撿,扔向父女飛。女父發了寶,歹毒竟抬腿,咬牙切齒踹,朝著小鬼背。由於力道大,自己也倒黴,一股跌地上,活像一烏賊。


報案民警到,送孩醫院窺,還好無大礙,沒有傷及內。

調處三方聚,小鬼父母悲,要求兇手捕,還要把錢賠,低於八千五,一切話白費。女父見點真,這才心好悔,腦殼耷褲襠,衝動吃大虧。

幼童天性劣,不知是與非,牛犢虎不懼,教育第一位,動口不動手,動手必輕揮,只能做做樣,豈能當鐵捶。如此下狠手,性質變了味,衝動如魔鬼,全是己作祟。搬石砸自已,不可埋怨誰。敢與婦幼鬥,你算是傲腿!


平淡人生一帆順


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失控的家長

看到這個新聞《匪夷所思!僅因女兒積木被踢倒 父親暴怒飛踹7歲男童》,我驚呆了。

新聞視頻中顯示:“7歲男童玩耍時,用腳踢倒了旁邊女孩搭的積木,看到這一幕,女孩的父親衝上前去,雙手將男童推倒在地,男孩的頭磕在玻璃上。工作人員見狀趕緊上前查看男孩的情況,而這名動手的父親則餘怒未消,還不時的指責著男孩。工作人員準備將男孩帶離這裡,但男孩似乎有點不服氣,把手中的積木朝女孩父親扔了過去,於是這位怒極的父親騰空而起,飛踹男孩。事發後,該男子還強調:自己的行為是有所剋制的,所以才沒有導致男孩嚴重受傷。幸運的是經查,男孩並無大礙,雙方進行了調解,施暴男子賠償對方8500元。

這件事出來以後,卻有人為打人的父親叫好!

有人說“熊孩子家長不教育 自然會有人幫你教育”;

有人說“熊孩子怎麼沒被大人打死?就飛踹一腳?我支持把熊孩子打死!父母不教孩子,就該被別人打!”,

還有人說“我覺得打的好,就是欠收拾”。

孩子不對,你可以教育他,或者讓工作人員過來處理,但是,作為成年人,你不能對孩子動手,而且下手那麼重。

熊孩子固然可怕,但是,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失控的家長。熊孩子尚且可救,但失控的家長不可救,因為失控的家長,發起瘋來後果會嚴重很多,甚至會致命。

上個月,河北廊坊也有條類似的新聞“男子見兒子玩鬧吃虧 掐脖重摔對方6歲幼童致其疑似胸椎骨折”。

兒童王某某(6歲)與楊某某(3歲)等在園內玩耍。楊某某父親楊某見兒子在與王某某的追逐打鬧中倒地,就上前掐住兒童王某某脖子,將其拎起後重摔在地,致使該男童背部外傷,胸椎壓縮性骨折。受傷兒童王某某當日就被送往醫院救治,幸運的是並無生命危險。

孩子尚且年幼,有了過錯可以說是不懂事,但是作為成年人,難道也不懂事,也不知道重摔在地,可能會導致孩子受傷?

不說6歲的男童是不是故意,退一步說,就算6歲男童是故意把你兒子推到在地,但是你動手打熊孩子,也不是教育,只是以暴制暴。再說熊孩子哪有那麼多,誰家孩子小時候沒有調皮搗蛋過。

真的,這種情緒容易失控的家長,比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熊孩子更可怕,熊孩子可能只是讓你的物質受損,但是失控的家長可能會要命。

上週我帶女兒去遊樂園玩,就碰到類似這樣的事情。

在遊樂園的旋轉圓盤上,一個差不多三歲左右的女童正坐在上邊玩,玩的正高興,一個七八歲大小的男孩衝過來,抓著旋轉圓盤就轉了起來,正在玩的女孩一不留神就被甩了下來,在旁邊的女孩媽媽眼疾手快,接住了女孩,我們旁觀的人都鬆了口氣。

而看到自己闖禍的男孩,站在一旁有點怯怯的,男孩的奶奶正要走上前跟女孩的媽媽道歉,只見女孩的媽媽三步兩步走到男孩面前,啪的甩了男孩一巴掌,邊打還邊罵,熊孩子,讓你不學好,你爸媽不管你,我替他們管你。

被打男孩的臉一下就紅腫了起來,男孩的奶奶上前指責打人的女子,打人的女子卻一直罵罵咧咧說男孩活該,要是自己女兒摔下來出點啥事,就把男孩打死。

聽到打人女子那些充滿戾氣的話語,我趕緊跟閨蜜一起帶著孩子離開了。

後來,聽人說,男孩也沒什麼大礙,就是臉腫的厲害,但是打人的女子拒不道歉,並一直聲稱男孩這樣的熊孩子,活該被打。

這個男孩確實是熊,但他畢竟是孩子,況且又沒有讓你女兒受傷,犯得上這樣不依不饒嗎?你一個成年人,打一個七八歲的孩子,還說什麼教育,明明就是一個施暴者。

熊孩子固然可恨,但是,我們不能一邊倒的仇視“熊孩子”、妖魔化“熊孩子”。比著可恨的熊孩子,失控的家長最可怕,用自己成年人的智力和體力在碾壓一個孩子,這是多麼殘忍的事情。

你們家的孩子是孩子,難道別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嗎?就像文章開頭視頻裡的打人父親,如果有一天你的女兒也被人這樣對待,你會不會心痛?

或許是這個社會報道熊孩子的事太多,所以會讓一部分人以為,調皮的小孩就是惡意的,搗蛋的小孩就是狠毒的,但別忘了,他們永遠都只是孩子,他們的智力體力都是處於弱勢的狀態,他們應該是被這個社會保護,而不是仇視的。

作家李海鵬曾經發過一條微博:

我們是小孩的時候,肯定不是完美的小孩,但是應該得到愛與保護,當我們得不到的時候,刻下了生命的傷痕。

我們是大人的時候,也不是完美的大人,但那傷痕不是教我們要刻薄報復,而是要擁有阻斷它再次傳遞的勇氣,所以更要為新一代的小孩們提供愛與保護。”

所以,當你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發生衝突時,請冷靜,再冷靜,剋制,再剋制,記得你是成年人,你是家長,你是父母,想好這一切,再採取行動。

畢竟,一個成年人,跟小孩子斤斤計較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我們的聊齋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看到的是,一個欠缺情緒管理的大熊孩子,在揍一個不識時務的小熊孩子。

何出此言?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新聞。



七歲男童當著一家人的面推倒寶貝女兒的積木。可以想象得到,男童在家是多倍受寵愛以至於不懂分寸,不識時務。

兩三歲的孩子當著成人的面推倒對方孩子的積木還情有可原,畢竟兩三歲的孩子還小,還不太能自我管理。這時候的孩子出門在外尚且都需要家長無縫隙監管,避免孩子因做出不合適行為而引來不必要的後果。

但新聞中的男童已有七歲!七歲意味著孩子已上小學,至少也上完幼兒園啦!該有的社會道德、社會禮儀等等即使家人沒教,幼兒園也會有所涉及,但孩子依然做出這些行為!這意味著!孩子在家是完全不受監管的狀態,或者,家人完全管不了!所以孩子才會如此不懂分寸!當著陌生成人的面傷害對方心愛的孩子!

正常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受欺負肯定都會心裡不舒服,更何況男童遇到的不是一般的成人!而是欠缺情緒管理的已經長大了的熊孩子!



所以!女孩父親一氣之下,將男童推倒在地!你當著我面欺負我的孩子,就是侮辱我!我在這居然還敢欺負我的人!!而且!我家閨女好不容易才拼好的積木!怎能容忍你破壞!而且你還是帶有侮辱性的用腳推倒!你聽!閨女哭得多傷心!瞬間,憤怒的火花充滿了頭腦!哪管對方只是一個七歲的孩童!哪管旁邊還有自己心愛的女兒圍觀!發洩完怒火再說!


女孩父親被女孩母親拉開後,依然雙手叉腰不時指著男孩責罵。

心裡的怒火還沒完全消掉,就看男童不順眼!也因為男童父母不在場,所以,女孩父親也一直罵不停口。

怎料,男童也不是吃素的!畢竟在家天不怕地不怕,在外也一樣強大!

因為由工作人員攙扶著離開案發現場,感覺有工作人員撐腰,量女孩父親也不敢對自己怎樣!所以,男童不賭氣的向女孩父親丟了一塊積木!!!



這次,還沒平息怒火的女孩父親再度怒火攻心,騰空而起飛踹男童!!本來情緒管理就有所欠缺,偏偏還遇上愛惹事,不懂分寸的熊孩子!


當然,在飛踹男童的同時,女孩父親也因騰空而起的動作而重重地摔倒在地。


呈一時之氣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工作人員趁女孩父親起身的空檔趕緊把男童帶離現場,避免再發生不必要的衝突。

事後,父親因自己重摔在地,耍帥失敗,飛踹失敗,女孩大哭不止,種種複雜的原因夾雜在一起,父親已失去理智。一邊怒罵一邊狠摔椅子發洩怒火。完全不管身旁的女孩是否圍觀。



當工作人員上前詢問事情經過時,僅有的理智又再度回來了,所以他一直強調,自己故意的行為已經有所剋制!否則男童會傷得更重!否則也不會有自己重摔在地的行為!就是因為有所剋制!





最後,民警把雙方帶到派出所驗傷。所幸,男孩並無大礙。但也因女孩父親這一系列行為造成的傷害,需要賠償8500元。可謂得不償失。





這次情緒失控的代價除了金錢的損失以外,還有孩子的教育。讓女孩目睹父親當眾飛踹男童的畫面必定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陰影。所以女孩一直大哭不止。一方面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另一方面是目睹了至親暴力的場面。

而男童不懂分寸的代價是成人的暴怒,也讓他感受到了來自外界對他行為的不接納。這次獲賠不是一件好事。倘若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如此惹人嫌的話,以後,還會吃更大的苦的。

你呢?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幼師育兒


這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牽絆著我們倫理道德的許多方面...和...和劣根性。



前幾天遇見一事,五歲幼孫被鄰居家大二三歲齡李、吳二童,邀約園區玩耍,吳孩很熊,悄悄的在李後背上給了一巴掌,卻裝的若無其事。李童很“冷靜”,向幼孫伸出雙手,幼孫一直對她很信任,出手握住了她...她牽扯著幼孫手,轉了兩圈,然後一放,幼孫被離心力撞向岩石,幸好差了半毫,頭未撞上岩石,只是腿和腰部受了輕傷...

見如此,我趕忙過去,做出“兇巴巴”的樣子,斥責李童,要求她道歉...李童緊抿著嘴,強硬的對抗著(她誤會是幼孫打了她後背)...我也要求吳姓孩子,給她道歉...吳姓見我態度兇狠,服了軟,向她道了歉...但,即便如此,李童也強勢的不服輸,不道歉...



正僵持著,李童的外婆趕來...瞭解了情況,觀察了幼孫傷情...她沒說一句道歉或檢查治療的話...卻說:摔死了就賠命...今後不在一起玩了...等等等等,說完,拉上李童,揚長而去。

後幾天,李童確實沒來玩耍...且...李童的外婆見了我們,也如仇人一般,氣沖沖的...

其實,從內心講,雖然說幼孫受到傷害,也很心疼,但自己的本意是:不好的結果已經發生了,再冒火也無濟於事,關鍵是要杜絕今後不再如此...尤其是李童,要從此學會...學會如何瞭解真相;學會如何解決委屈;學會“告狀”...更要學會道歉,“人心寬厚,絕不殘忍。”!

後來,終於見著了李童的母親,母親也是教師,與之交流,並希望她與李童外婆溝通...我之所以態度兇巴巴的,是要讓李童有所敬畏(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也要知錯認錯...面對委屈時,應該“給大人說”,“給老師說”,“給公安、法官說”...由“社會來判決和懲罰”,而不是自己或請了人“打回來”,絕對不能“用土匪去治土匪!”...但觀點,顯然不被李童媽媽接受。




如果都是以土匪的方式,去制止或懲戒土匪行為,也許教訓了熊孩,出了一時之氣,但會...會不會另外培訓出一撥又一撥的土匪?!

這是一個大是非,不知暴踢男孩的那位女孩父親懂不懂?


zry張非


凡是不能剋制自己情緒的人都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

上海一男子的女兒在玩積木的時候被一個小男孩碰到,結果這位父親在自己的女兒面前對七歲的男童進行拳打腳踢,並且在處理該件的時候還一直在逃避自己的過錯,最終在民警的協調下這位父親給受傷的男孩賠付八千多塊錢。

在這個過程中,該父親的做法是非常的不理智,孩子之間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孩子去處理而不是自己衝動的去對別人家的孩子實施暴力。大貓覺得這已經不能簡單的歸結為衝動了,而是這位父親的價值觀本來就存在問題。

把積木碰到了又能怎麼樣,至於對別人家的孩子這麼暴力嗎,我無法想象該男子在生活中是如何和其他人進行相處的。

父母在做,孩子在看。當這位父親在自己的女兒面前把七歲的男童一腳踹飛的時候我也不知道這會不會對自己的女兒心理產生陰影,孩子會不會想:原來我的爸爸這麼的恐怖。

得饒人處且饒人,況且在你眼前的是一個沒有犯錯的孩子,這位父親應該思考思考自己的稱職與否了!

這是大貓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留言評論!

大貓聊三農,我是王大貓。喜歡大貓的可以關注一下啦!

大貓聊三農


在我看來,熊孩子是該教育,但不能以暴力的手段去懲罰。

更何況事件當中的小女孩並沒有受到實質的傷害,雖然可以理解這名父親維護女兒的心情,但行為還是有些過激。

這名父親是帶著自己的女兒在一家培訓機構裡玩積木,旁邊一名男童把女孩的繼母推倒了。該名父親當即被激怒了,將男孩推翻在地,工作人員將男孩攙扶出去,男子又上千一腳踹向男孩,後來在屋內踢翻桌椅發洩不滿,稱有控制自己的力道,並沒有使男孩受到實質傷害。而一旁的女孩被嚇得大哭不止。

教育熊孩子也應該以正確的方法

教育這樣可能是惡作劇心理而搗亂的熊孩子,第一時間應該通知他的父母。讓他的父母從家庭教育的方向出發施行教育和批評,勸誡孩子切勿再犯。

動手是最下乘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熊孩子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家庭溺愛。

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溺愛,使得孩子缺乏家教,而肆意妄為。

所以監護人還是要起到看護的責任,教育孩子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不該做,遵守公共場所的規則和秩序。

家庭教育的缺失,會使得孩子的成長走上歪路,最終被社會上的人教育或者是國家法律教育。

監護人應該敲響警鐘,重視起來。

公共場所遊玩,監護人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

這樁事件中,女孩的父親是守在女孩身邊的。

實際在公共場合,孩子的監護人理應不能離孩子太遠。

不僅是為了孩子的人生安全著想,也是能夠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如果發現孩子惡作劇了,也要及時制止,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事件發生。

成年人應該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成年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熊孩子的行為可惡。

但是女孩並沒有受到實際的傷害。而這名父親卻一而再地去教訓那個男孩,先是將男孩推倒在地,又是踹了男孩一腳。

第一個舉動可以說是護女心切,但接下來飛踹就有點發洩的意思了。

成年人的力道再怎麼控制,還是很容易對年幼的孩子造成傷害。

所以不管怎麼說,成年人因為一時氣憤而對孩子動手,始終不妥當。

其實孩子玩耍中肯定有互動,因為年紀都小不分輕重也有可能。如果有矛盾了,家長也應該以疏導和解為主,不能輕易動手干預孩子之間的社交關係。

總的來說,這名男子呵護女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行為有些過激。

而男孩的家長也要反思自己對孩子教育上的缺失。

少點熊孩子,就會少很多矛盾和不必要的損失。


上海小資美食生活


之前也看過多個類似的報道,只是場景不同:或超市、或遊樂園、或幼兒園、或馬路上,等等。

基本上“受害者”家長或觀眾此刻都會一邊倒地站在“受害孩子”這邊——也是,無可厚非,男子的做法真有點過了,“以強凌弱”肯定要受到譴責、處罰

相當多的人(尤其是家長)還可能會辯解說:孩子天性不就是活潑好動麼?這是沒辦法的事。但也可能有人和我一樣想:這種孩子已經不是活潑好動,解放天性,而是侵犯他人了。

唉,我還經常見到有人把孩子高聲尖叫、隨性放炮竹(吹口哨)、搶人東西、隨地大小便這些個沒教養的行為,當作孩子的天性。更有少數父母盲目自戀,還把這種事當成孩子真性情。剛剛今日頭條上看到一個奇葩奶奶:孫子要什麼一定給,連兒媳都看不下去;偷小店玩具,公然包庇:這東西分明就是我孫子自己的……

我只想說:除了釋放孩子的天性,做家長的更應教會孩子應在公眾場合遵守基本底線。既是這個社會的一員,就必須遵守社會準則。過度放縱自由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自由永遠和規則相伴相隨——以約束自己為前提的自由才最有教養!既然參與了社會活動,就得遵守遊戲規則,否則遲早會被淘汰出局。

故有點反感“天性與自由”論,教養該教就得教。教養不僅僅是要恪守公共底線,往高點說,還是發自內心的溫暖、坦蕩,是替人著想,是予人予己最大的善意。孩子有權利活潑,周圍人也有權利享受安靜、舒適和不被打擾。若家有一個把天性凌駕在社會規則之上的熊孩子,呵呵,某些父母也該醒醒了!

其實上述事發生之前(7月23日),我已在今日頭條上發過一文——《好家長更需要自我教育 不斷學習 不斷進步》。有孩子的家庭,家教家風必須要好,整個家庭要時時處處洋溢著一股“健康、向上、溫馨”的氛圍——其身正,不令而行!積極健康的良好氛圍,其實就是最好的家風家教,其潛移默化作用相當巨大。而且孩子七歲前的教育最重要:孩子七歲前不教育好,父母往後就等著吃苦受累了,壞習性一旦養成要改就難了!

所以說,好家長勝過無數個好老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或幾個“有問題”的家長……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範本”,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好家長也需要不斷學習並進步:不是穿了西服就能變紳士,不是生了孩子就會做父母!

(插圖來自網絡)


種金易


一個七歲孩子,沒有家教,故意破壞別人的東西,還無所謂的樣子,被受欺負孩子父親責怪之後還囂張扔積木,可見毫無家教可言。

受欺負孩子的父親,作為一名父母,在孩子受到欺負時,保護孩子,是職責所在。這樣對自己孩子而言,保護了孩子的心靈,以後受欺負時不會害怕,否則父母在身邊,孩子受欺負而父母無動於衷,會讓孩子以後有陰影的。但是父親行為有點過激,一個7歲孩子,讓他受到點教育就行了,沒必要那麼大動干戈。要懂得控制自己情緒,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

孩子不好好教育,自然有人幫你教育。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教育好子女,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金色的橘子


凡是孩童買票進入遊樂場,都有權使用玩具,孩童在擺弄玩具玩耍時,不小心碰到或抱著好玩的心態推到了對方的玩具包括積木,由此引起一方孩童的哭鬧,作為在場的大人只要哄勸啼哭的孩童,不一會兒就會雨過天晴,沒有必要大聲呵斥對方的孩童,更不應該對對方孩童拳腳相加,如是這樣,這是無知缺乏做人基本素質的表現,一旦失手傷害了對方孩童,將會受到法律的追究,這樣做更給自家孩童心靈上留下壞印象。奉勸這位對對方孩童動粗的大人認真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認識錯誤,向對方賠禮道歉!努力做一個講文明的好市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