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爲什麼說:好的電影沒人看,不好的電影票房高,票房高才能證明電影好嗎?

沖沖22871487


如果馮小剛真的說過這樣的話,我覺得主要是馮小剛想借題發揮,看似批判當前中國電影市場的亂象,實質上就是抒發自己的委屈,認為,自己拍的都是好電影,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票房回報。

這個當年1942上映之後馮小剛的反應就可以看出來,當年馮小剛對1942年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以為可以成為他口碑和票房的代表作,可最後票房和口碑都不理想,還有就是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後懟萬達影城事件,說明馮小剛認為他的電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主要的原因就是爛片高票房,好片沒人看。
當然高票房也不能證明就是好電影,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好的電影還是有人看的,不好的電影也不都是高票房。票房高,要看高到什麼程度,高到像戰狼2、紅海行動或者藥神這樣的票房,那肯定是好的電影,這些電影靠的是口碑才有的高票房,你能說這樣的電影不好嗎?


像煎餅俠和小時代這樣的電影雖然也是高票房,但真是超級爛片。


阿飛正在


這個問題太像說一下啦,比較明顯的就是兩個例子,一部是程耳導演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一部是吳京的《戰狼2》。兩部電影都看了,說一下個人的感覺。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大時代下的史詩鉅著,導演對每個人物的刻畫都非常到位,一看就能進入那個時代,演員表演的也很有戲,簡單說就是電影的視聽語言非常到位。但是電影本身的節奏比較慢,對於不愛看文藝片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個折磨,我也跟身邊不同的人聊過,結果就是兩級分化。 平常比較喜歡看文藝片的人,覺得這是多年不可得的一部好電影。不喜歡文藝片的人呢,就會覺得這部片子太繞啦,比較費腦,看一會就不愛看了。結果就是票房慘淡。

我身邊同樣的人,對最近上映的《戰狼2》也是褒貶不一,基本跟《羅曼蒂克消亡史》是相反的。即覺得《羅曼蒂克消亡史》好的人,覺得《戰狼2》就是垃圾。首先刨除價值觀的判斷,單就電影本身來看,《戰狼2》是一部商業片,就符合商業片的很多特點:故事簡單、節奏快、視覺效果比較好。對於很多平常工作比較忙的人來說,看商業片就是一個很愉快的放鬆。

回到馮小剛說的好電影,他作為行業裡的專業人士,他說的好電影肯定是故事、表演、視聽語言等各方面都很到位的電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關掉聲音,你是否還能看到這個電影講的什麼故事。但是這種電影,一般需要觀眾能靜得下心來看,而且還得有點電影知識儲備。這種電影吧,你既然是小眾電影,就別拼票房了,到哪得個獎肯定你一下就行了。

商業片就是面向大眾的,它的考核標準就是市場、就是票房。從編劇構思到發行推廣整個流程都是為了市場。所以,那些小眾電影票房比不過商業片也就正常吧。不能名利都讓你得了吧,有句話咋說來著,別即當啥又立啥~~


拍照亞傑


馮導這句話,有憤懣,有不甘,也有期望。

單論這句話,皮哥覺得基本符合當下國內影壇現狀,最起碼代表了大部分好或不好的影片。

當然影片好不好看,是帶有主觀色彩的,但是馮導口中的“有沒有人看”卻可以用實實在在的票房數據來客觀體現。

附:http://58921.com/alltime(總票房榜單)

國內電影市場中,顯而易見喜劇類閤家歡影片最受影迷歡迎。

數據也可以佐證,至今票房累積超過10億的國產電影共25部,其中有17部是喜劇片。

當然並不是說國產喜劇片就是爛片的代名詞,但最起碼佳片率很低。

例如《港囧》的16億,《捉妖記》兩部加一起過46億,《煎餅俠》11.5億,《澳門風雲3》11億。

這5部豆瓣均分5.4分,說是爛片應該不會有太多人反對。

所以馮導說“不好的電影票房高”,其實還是有些現實依據的,而且他說出來,我們聽進去,基本也都明白指的是那類靠大咖、流量明星撐起來的國產爛俗喜劇片。

對這些影片票房高感到不滿,因為佔據了太多排片,真正的國產好電影反而被搶了機會。

舉幾個例子。

2012年上映的劇情片《萬箭穿心》,顏丙燕主演,豆瓣評分8.5分,被譽為2012年最優秀國產片,實際票房僅有265萬,單日最高排片不到3% ,可謂極慘。

或許6年前的電影市場還沒如今這麼繁榮,那再看2014年上映的《心迷宮》,總票房1067萬。

還有去年張艾嘉導演的《相愛相親》,總票房也僅有1824萬。

當然全賴市場也不合適,有些傑出類型片,故事好,演技棒,劇情貼社會,挖人性,主題深刻,但就是不適合國內觀眾的口味。

看電影不就為圖個高興嗎,沒喜愛的大牌演員,既不是喜劇又沒有視覺特效,就這還想讓我去看?

不過近兩年隨著資訊傳播越來越迅猛,口碑傳播對一部電影的票房影響越來越重要,這一現狀已經改善了很多。

爛片依託於流量明星或瘋狂營銷或許還會有人去看,但好的電影已經能夠取得足夠的關注,既而爭取到排片,這就足夠了。

相信今後的好電影也不會再像以前一樣被埋沒,票房也會和影片質量成正比。

當然前提是,得能產出好電影。


皮皮電影


票房高才能證明電影好嗎?上映10天的《戰狼2》單天票房高達3.93億,不斷刷新國產電影單日票房紀錄。截止到7月27日《戰狼2》的總票房56.79億。

近日,54屆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吳京的《戰狼2》沒有獲獎,而且金馬獎影后影帝都是一些大家不熟悉的人,更別提一些陌生的片子了,對此網友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多人表示《戰狼2》不能獲得獎是應該的,除了主題受歡迎,很多細節都一般,這次《戰狼2》更是受到了評委的嘲笑,看來票房高和電影好是兩回事。

電影評價好壞,只看票房,我只能說這個人太俗了,簡直是俗不可耐。

電影是藝術,不可以用票房來決定一切。舉個例子,周星馳的《大話西遊》我們想必都看過吧。當年上映票房極其慘淡。然而現在卻被人們奉為經典。那什麼才是好電影呢?獲獎的才是好電影嗎?

《相愛相親》作為一部在豆瓣8.6高分的電影,30572人給出了好於96%愛情片、好於92%劇情片的極高評價,絕對是一部好電影!可是金馬獎上7項提名的它最後卻鎩羽而歸。

關於獎項這個問題,知名演員孫紅雷也曾表示:“他從來不相信各種頒獎典禮上的“專家評委”,真正的獲獎名單都是做出來的,所以,也不必太去計較那些獎項。當然,也不可否認會有這樣的事情。

回到馮小剛說的好電影,他作為行業裡的專業人士,肯定也是瞭解市場行情。只不過有些事看破不說破而已。


銳影Vanguard


首先,馮小剛的這幾句不負責任的原話是這樣的:

馮導演作為中國最著名的導演之一,說出這樣的話來,本身是很不負責任的。

在資本控制電影的時代,電影不好看,怪觀眾?

加入我開一個飯館,專門賣狗屎,後來資本家們覺得有投資前景,把一條街的飯館都注資並轉型開成了各種狗屎店,然後人們為了吃飯都來買狗屎

這時候一個馮某大廚說,狗屎不好吃,都怪你們來買,你們不買,這些狗屎就賣不出去!

馮導演,您睜開眼睛看看國產電影的排片,觀眾有的選嗎?就拿過去的2017年來說,真正好的電影區區幾部而已,觀眾總是要看電影的吧,去看電影還不對了?成了垃圾了?

馮導自己的電影也向來票房不錯,難道都是些垃圾嗎?

您拿著觀眾貢獻的錢拍電影,拍完了再來罵觀眾,您知道大尾巴狼怎麼寫吧?

好了,吐槽完畢,下面嚴肅答題。



馮小剛說這些話的原因很簡單,他作為中國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對每一個觀眾的興奮點都有著十分精準的把控,包括之前說豆瓣網友都是大尾巴狼,馮導每次開嘴炮,都能博得一部分(甚至是很大一部分)觀眾和看客的集體高潮。

從頭來說。

現在正在熱映的馮小剛電影是《芳華》,這部電影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嚴歌苓的小說上一次被改編成電影,是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張導和馮導選作品選得都是很對的,這兩部作品本身都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改編成電影引發關注和討論是很正常的事情。兩位大導演在再創作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做了取捨:取了煽情點和爭議點,舍了反思點。

這無可厚非。

張藝謀和馮小剛是很相似的兩個人,他們在電影生涯中分別曾將藝術性和商業性走到極致。張導的《紅高粱》和《大紅燈籠高高掛》是極好的藝術電影,馮導的《甲方乙方》和《手機》是極好的商業電影。當這兩位導演開始分別離開自己擅長的領域,而向另一方發展時,其表現也非常相似,他們一方面想純粹地拍商業或藝術,卻一方面又不停地留戀自己擅長的藝術或商業,說以我們看到張藝謀在《英雄》裡大玩色彩,馮小剛在《集結號》裡大玩深沉。

然而他們都沒玩好。

也可能他們並不想好好玩,商業片就是商業片,你加多少深沉進去,都是商業片。恰恰馮小剛是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之一,他對電影的節奏、笑點、淚點、怒點,對前期宣傳的話題點、爭議點都有著很精準的把控和敏銳的眼光。

說起《甲方乙方》,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葛優那句陰陽怪氣地“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那是一種癲狂的解構;

說起《集結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還是張涵予在煤山上固執地挖掘,那是個體面對體制的無力感;

以後說起《芳華》,很多人也會直接想起美麗的姑娘與紛飛戰火的強烈交織,那是看到美麗事物被摧殘的沉重;

其實這幾部片子的每一個點,都值得深入挖掘,而馮小剛都很聰明地點到即止——點到觀眾的興奮點上後,立刻停止,不再深入,再深入下去,觀眾就覺得痛了。

馮導演唯二的兩次失控,分別是《夜宴》和《私人定製》,一個是用力過度,一個事沒戳到觀眾的興奮點。他每次都能迅速回到狀態來,尤其是私人定製之後接了《老炮兒》,更是直接把幾乎所有的北京人搞的高潮迭起神魂顛倒。


“垃圾電影太多,是因為有一批垃圾觀眾”,這樣的話,猛地一看,感覺好有道理,簡直無法反駁,其實仔細想想,實在是個笑話。

馮小剛之所以這麼說,還是為了戳咱們的興奮點。

不信,你看這個問題下這麼多回答,以及類似的諸多問題,顯然,大家已經被戳興奮了。

包括我。

你興奮了嗎,別吝惜你的贊和評論哈。


迷離電影福利社


大家好,我是小月月。


首先,好的電影與不好的電影怎麼去判定。


最常見的就是去豆瓣看評分了。


其次,要分清楚文藝電影和商業電影。


文藝電影是導演的自我表達訴求,導演最重要是表達自我,不會過多的去考慮市場和觀眾的接受程度。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大象席地而坐》

(文藝電影也可以叫做小眾電影)


商業電影就是好萊塢似的爆米花電影,沒有內核與表達思想,只是靠特效,大場面,大製作,小鮮肉流量為主要的市場賣點。這就是為市場而生的電影,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賺取。這也許就是馮導口中不好的電影。

例子:《變形金剛》

那什麼才是好電影呢?

小月月認為是到達自我訴求與商業平衡的的電影,創作者即表達了自我,又為市場和觀眾還有投資商考慮。簡單的說,就是好看,還掙錢。

姜文的電影一直都是自我表達。

比如《邪不壓正》


而且市場效益也不錯,觀眾也喜歡。

口碑與票房雙豐收,這就是好電影。


還有就是類型電影,能為社會和制度做出貢獻的電影。

有內核,有表達,票房高。

最重要的是,促進了很多高價藥加進了醫保。這就是實打實的好電影。


其實馮導自己也說過:

“我拍垃圾電影,就是為了拍出更多的好電影“


大家自己慢慢體會吧。


朕在看電影


什麼樣的電影才是好的電影?有深度?有意思?有內容?對口味的?

眾口難調,拍下有深度、有內容的電影沒有票房,沒人看,這是最赤裸裸的現實。不拍商業電影,就沒有票房;沒有票房就沒有票子,吃飯都成問題,哪還有錢去拍電影。商業片已經成了一種圈錢的手段,而觀眾都喜歡看大片,要的是刺激!眼淚!感動!震撼的音效、場面!燃!炸!爽!小眾電影,寫實電影、劇情電影等等好題材的電影往往缺少的是這個。

票房高不代表電影就是好電影,只能說有的電影它迎合了大眾的口味,有觀眾想要的爆點,前期噱頭做的比較足,而往往小眾電影或者其它並不受關注喜歡的題材電影被這種噱頭掩蓋住,票房少的可憐。試問:當你付出諸多努力而收穫到的確實無數的哈欠和不理睬,你的心裡是什麼感受?就算你能繼續專注做這樣的電影,但是你的心態要有多麼變態的承受能力,才能夠繼續堅持下去?

就如同快餐的出現,現在的觀眾要的就是直接點燃,不要廢話,看得爽才行,心是浮的,怎麼能靜下心去接受平實,需要思考的好電影呢?

常常聽到國內沒有好電影,其實並不是沒有好電影,只是你的關注點不在方面,自然發現不了這樣的好電影,因為好電影都是震懾內心,引發思考的,是一種無形的震撼,無形勝有聲的吶喊,是一面真實的鏡子。真實,反而是人們難以接受的。

個人推薦幾部:《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鋼的琴》《17歲的單車》《嘉年華》《陽光燦爛的日子》《盲山》《冬》《大同》《遠山》《好死不如賴活著》《那山,那人,那狗》《推拿》等等。


4號影吧


嚴重懷疑這番話的真實性,“好的電影沒人看,不好的電影票房高”,這麼多年和小剛接觸不少,記憶裡他幾次開炮筆者也都在現場,類似的不敢說,但應該沒聽到過一模一樣的原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搜了下網絡,也沒找到相關的新聞報道。

當然,不管這番言論是否是馮小剛所說,至少圈內外很多人都發出了類似的感慨。不過,這事兒也不絕對。

何為好電影?這是很難界定的一個標準,按照現在比較通行的觀點,好電影需要在藝術、思想、手法等方面有所創新,甚至引領潮流、開創先河,需要名留青史。但反過來,與其它藝術形式有所不同,電影畢竟是一個商業和藝術的結合體,是商業讓電影生存,是藝術讓電影發展。兩者,缺一不可。所以,理智一點的話,我們對“好電影”的定位就不能單純停留在藝術層面,商業上的貢獻也是必須考慮到的因素。無疑,這也是很多人在討論一部電影好與不好時,經常出現的誤區。

因此,在評價一部電影好與不好時,我們更需要抱持一種寬容的態度,從普世觀點來分析,而不是從小眾的藝術狂熱愛好者角度去看待。

甯浩算不算是一個好導演?按照普世價值觀來看,絕對算。記得當年《瘋狂的賽車》上映時,甯浩就曾表達過要把商業片拍到極致的想法,這麼多年,他的確如此堅持,他的作品也是部部堪稱精品。

馮小剛算不算是一個好導演?當然算。可給予他“好導演”的定位,卻是建立在早年《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天下無賊》等商業賀歲片時期。

同樣的,翻看imdb電影排行榜不難發現,排在前十位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如假包換的商業片——《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低俗小說》《指環王:王者歸來》《黃金三鏢客》《搏擊俱樂部》……而除去這五部,《肖申克的救贖》《教父》《教父2》《十二怒漢》《辛德勒的名單》另外五部作品也都具備了極高的商業元素,沒有任何一部純粹的文藝片。

當然,在討論這一問題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忽視當今華語電影市場所存在的諸多問題。“IP”氾濫、“小鮮肉”受捧,這讓一些投資人和電影從業人員迷失了方向,用好“IP”招攬觀眾、用“小鮮肉”吸引粉絲,的確可以快速提升票房,實現盈利。

可這樣不計後果搾取商業利益的行為畢竟只是短期效應,當觀眾欣賞品味逐漸提升後,如此粗淺的“眼球效應”就可能失去它的作用。長此以往,失去的是製作方、出品人、導演,乃至整個中國電影產業的自身價值。

最後,我們重新說回題主的那句話——“好的電影沒人看,不好的電影票房高,票房高才能證明電影好嗎?”至少,從普世價值觀來看,沒人看的一定不是好電影,肯定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粗製濫造、譁眾取寵、曲高和寡……相反,票房高的也未必都是不好的電影,這其中我們國產的《戰狼2》和好萊塢的《指環王:王者歸來》都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或許,票房高未必能證明一部電影好還是不好,但一部好的電影票房也一定不會太差。


雨妖


馮小剛因為總是一激動就愛懟,這一點大家都清楚,馬上就60歲了,還是一個激動的老boy。若論“熱血”“激情”,花甲之前仍舊保持著這份“憤怒”,蠻難的的。

題主這句話,馮小剛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外電影商業與藝術的融合”的主題論壇上,有一個比較理智的說法。

“去年(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滑坡,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好電影少。但是我在想,這個說法是不是成立?是不是把電影做好票房就上來了?起碼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我看不到這一點,很多品質低的電影票房還是很高的,說明大多數觀眾是買賬的。”

馮小剛是很清楚的,電影好不一定就票房好,因為影響電影票房的因素有很多。而他氣則是氣在,很多從業者明明可以拍一些好電影,卻非要順著那些低俗的趣味,拍一些“哈哈一笑”的口水片,觀眾呢,卻非常買賬。

(《甲方乙方》劇照)

來看馮小剛自己的電影,“情懷”二字從來都沒有缺少,即便是馮氏系列的賀歲片也有些追求和情懷在裡面。不論是早年的《大腕》、《甲方乙方》還是後來的《非誠勿擾》《私人訂製》《我不是潘金蓮》,都是從社會現象出發,抓住一些社會問題,並且在努力的觸碰一些敏感的神經和話題。還有頗具反思精神的《集結號》《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馮小剛一直想要借電影說話,這一點從來沒有變過。

作為一個老派電影人,馮小剛一直堅持,“電影一定要有表達”。所以,他不認可只搞笑沒有表達的電影。

因此對於一些商業片的異常火爆他有些不理解,比如《戰狼2》《夏洛特煩惱》《前任》之類的片子為什麼票房會那麼高,他說自己越來越看不懂內地市場了。是的。市場不完全是作品決定的,現而今,切中大眾同理心的電影更會有市場,這一點馮小剛在他的《芳華》上,應該也體驗到了。

再翻回來說,好電影不一定有票房;但是票房好的電影一定有他的原因,畢竟市場的好壞並不直接依賴於作品,而是依賴於人。並且,電影在生產完成之後,還有營銷、推廣等環節,這些是在電影上映後更能影響電影的票房,所以與其非議還不如切實的去調動資源和精力去分析分析,找到一些更理性的數據,得出一些更準確的結論。


不止看戲


記得馮小剛這句話是在《私人定製》票房大賣的時候對著媒體說的,主要是針對前作《一九四二》票房撲街而言,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兩部電影的票房。

《一九四二》這部電影歷經18年跌宕起伏、9個月精心籌備、5個月艱苦拍攝,最後熔鍊一爐,可謂是馮小剛的心血之作,然而電影上映時反響並不好,雖然口碑尚可,但票房失利,鉅額投資讓華誼兄弟虧得血本無歸,而再看《私人定製》這部電影,效仿當年的《甲方乙方》,無論是電影投資還是注入的心血都很低,屬於玩票性質,而最後卻取得了7億多的票房,馮小剛這才說,“好的電影沒人看,不好的電影票房高。

小編以為,馮小剛說這句話有一種裝X的意思,你看我上一部電影賠了吧,我隨隨便便再拍一部喜劇片就把錢掙回來了,只要我願意,錢那是大大地有的!也的確是這樣,只要馮小剛肯取悅觀眾,拍大眾喜聞樂見的馮氏喜劇,不愁沒有票房,畢竟”賀歲片“就是他開創的!

那麼,票房的高低和電影的質量到底有什麼關係呢?票房高,電影就好嗎?

少數人決定電影的口碑,多數人決定電影的票房;少數人引領電影的進步,多數人順應電影的發展。小編以為,目前,一部電影取得了好的票房,只能說明它符合了當下的社會氛圍,滿足了受眾人群的需要,絕不能說明它的質量就是多麼優秀!

前幾年的那些青春片,什麼《匆匆那年》、《梔子花開》。。。哪一個不是伴著一片罵聲票房高歌猛進,影院只要想起幾首老歌就有人在那掉眼淚,“哎呀,我的青春啊”!也不知道你的青春怎麼那麼狗血!而像《心迷宮》、《十二公民》這樣有內涵、有演技、有批判的高質量電影別說票房了,關注的人都少之又少。

電影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文化內涵,它對國民是有導向作用的,富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的電影對觀眾是一種教育,而且是一種很容易被接受的教育,看了《戰狼2》、《紅海行動》我們更深愛我們的祖國、更相信我們的祖國!

誠然,電影也是大眾娛樂,我們承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種類型的電影滿足不同觀眾的胃口,爛片可以有,但不可不批判及加以遏制,隨著國民觀影素質的提高,一些低俗的、價值觀醜陋的電影必然會得到唾棄。屆時,讓電影的質量來決定票房的高低,讓票房與口碑齊飛!

哈哈,這樣是不是有些太理想化了,您說呢?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點擊上方的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