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邁·沉靜·文氣——淺談畫家王明明的書法藝術

雄邁·沉靜·文氣——淺談畫家王明明的書法藝術

王明明,1952年出生於北京,山東省蓬萊縣人。自幼酷愛繪畫,兒童時代的作品曾到三十幾個國家展出,曾獲世界兒童畫比賽特等獎、一等獎。

七十年代,王明明長期刻苦學習和創作,求教於吳作人、李苦禪、蔣兆和、劉凌滄、盧沉、周思聰、姚有多等諸名家,打下堅實的繪畫基礎。1978年考取中央工藝美院未入學,同年調入北京畫院從事專業創作。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大型畫展,曾在北京、新加坡、日本、香港、臺灣、加拿大等地舉辦個展及講學,出版多種個人畫集。

現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畫院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4年他被北京市委授予“首都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統一戰線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

·

王明明的畫,已是譽滿四海,贊者紛紛,好評如潮。對他的書法,則評者寥寥。幾年前我陪全國政協委員書畫家採風團採風認識了王明明,當我見到他在畫上的題跋、落款時,的確驚呆了好一會兒。恕我直言,在我的印象中當今有些畫家甚至大家的畫價值不菲,可寫的幾個字卻著實難以讓人恭維。而在王明明面前,即使是當今那些夜郎自大的所謂書法大家也恐怕會感到汗顏。

雄邁·沉靜·文氣——淺談畫家王明明的書法藝術

為了向他學習,去年我在中國美術館辦完個人書法展之後便登門拜訪。平時性格似乎有點內向的他,在熱誠中談興很濃,談藝術,談做人,談讀書⋯⋯在他身上未見大家架子,有的只是謙和、敏捷、深邃。接著,我從他手中接過贈送的《懷古寄情•王明明手卷作品集》和《王明明書法集》,如獲至寶,至今置於案頭,不斷欣賞研習。

雄邁·沉靜·文氣——淺談畫家王明明的書法藝術

王明明的書法,以行楷為主架,偶有篆隸之風吹入,內容多為古人經典詩文和他對人生、對從藝的感悟格言。其作品用筆勁厲,墨韻豐厚,結體古樸,佈局開張,筆法、墨法、字法、章法井然有致,精到秀逸,風華自足,餘味超然。書畫家都懂得用線條造型,用筆法抒意,二者一結合就形成了自己的畫風和書風。王明明用其高超的筆法和優美的線條不僅創造了他超邁、內蘊、幽遠的畫風,也創造了他雄邁、沉靜、文氣的書風。

雄邁·沉靜·文氣——淺談畫家王明明的書法藝術

所謂雄邁,只見他的幅幅作品,高爽雄健,豪放峻拔,骨肉勻適,欹正互出,方勁高古,氣勢宏大,讀後令人有一種舒展奔放、豪氣頓生、一往無前的感覺和衝動。古人對書法常提倡一個“勢”字:勢由氣生,法由勢生,貌由法生。氣勢對書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影響字體書風的決定因素。蔡邕在《九勢》中提出“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道理就在於此。看得出,王明明用筆的變化多以中鋒為主,加之他內心之雄闊、襟懷之坦蕩、氣度之豪邁,故他的作品,如榜書“觀海聽濤”、“紫氣東來”、“翰墨鑄情”、“超然有悟”、“胸懷灑落”以及幾幅數米長的行楷長卷等,字字中規入矩又天骨開放,筆力切鐵又駿馬行空,錯落有致又顧盼有姿。他的書法的確是在盡抒胸中之塊壘,是在釋放情感之能量,是在衝破世俗之羈絆。品味之餘,使你不能不神情振奮,心旌撼動,超凡脫俗。

雄邁·沉靜·文氣——淺談畫家王明明的書法藝術

所謂沉靜,則是他性格在作品中的反映,是他性靈在作品中的再現。接觸過王明明的人都有一種感覺,他天資聰穎而不事張揚,情感似海而心境平和,志向高遠而步履踏實,成就卓然而低調隨和。字如其人,一點不假。你讀他的作品就會發現,他的人生格言之一就是“心靜如水”。他身兼多職,平時公務繁忙,社會活動很多。這對有些藝術家來說,無疑是宣傳推銷自己的有利條件。但對王明明來講,卻是一個不利因素。要做到公務和藝術兩不誤,他只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沉靜下來、寂寞起來。當遇到某些社會現象的干擾時,他就拿出古人的經典之作,“兩耳不聞窗外事”地書寫起來。他外出公幹,就帶上宣紙本子,哪兒也不去,坐在房間裡靜心靜氣地書寫著。試想,沒有如水一般平靜的心境,能寫出像6至10米以上的《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歐陽修《秋聲賦》、《東坡詠蓬萊詩》、《千字文》等浩浩之卷麼!他說:“每一次沉下來、靜下來之後,總能找到一種新鮮感覺。”難怪他的書法作品總是那麼沖和寬博、豐潤質實、古樸茂美、渾穆遒穩、肅括宏深、內蘊沉靜,沉靜得像一座青山、一縷清風、一泓清泉,讓你清爽無比、回味無窮、思索無盡,讓你會隨著他的筆墨運行進入他的心靈深處,看見他那美妙異常的心底、博大純靜的內心世界。一位書家能從作品中開闢出一條讓讀者抵達其心靈深處的藝術之路,是何等的不容易!可王明明做到了。他用沉靜的風格,凸現出書法作品的藝術之美、心靈之美、性情之美。

雄邁·沉靜·文氣——淺談畫家王明明的書法藝術

所謂文氣,是指作品的文化氣象及作者的文化氣質。文化是藝術的核心,當然也是書法的核心。書法的品位取決於作品的文化意蘊,而文化意蘊又取決於作者的學養品性。中國自古至今沒有哪位大書法家不是文化底蘊深厚、書品學品人品兼優的大學問家。特別是到了宋代,隨著文人畫的成熟和理學的興起,對書家的學養、人品更為重視。黃庭堅就將學問放到首要位置。可以說,中國書法的發展歷史,明顯形成了學品(人的學養)決定人品(人的品性)、人品決定作品(作品的品位)這樣一條不可逾越的基本規律。王明明深諳此理。他常講:“作品是靠‘養’出來的,也就是靠長期的學養積累創造形成的。”又講,“歷史是無情的。沒有學養的作者、沒有文化內涵的作品,是經不起歷史檢驗和後人評說的。沒有對傳統的認知、學習、繼承,創新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為此,他總是在潛心齋裡潛心讀書做學問,在潛心讀書做學問中提升自己的學養、人品、境界,在提升自己的學養、品性中昇華自己的藝術造詣和書法品位。所以他喜歡寫“天道酬勤”、“博學文雅”、“福由心造”、“得大自在”、“思飄雲物外,詩入圖畫中”、“修身豈為名傳世,作事惟思利及人”。所以他的書齋中,櫥裡、櫃裡、桌子上、茶几上、沙發上、地板上到處是翻開的摺疊的書籍資料,一看就不是為照相宣傳、拍電視出鏡頭所用。文人氣質,足見一斑。從王明明身上,我們的確可以讀到他那人情練達的才氣文章,嗅到他那盈身溢發的儒雅書香。從他的作品中,可以接受到那濃濃的書卷氣的薰陶。

雄邁·沉靜·文氣——淺談畫家王明明的書法藝術

我是習書者,在讀帖臨帖中發現,古代不管是先書後畫還是先畫後書的畫家,多是書畫雙絕的大家。趙孟畫山水、木石、花竹、人馬尤為精緻,可篆、隸、真、行、草亦無不精絕,成為自唐以後集書法之大成者。吳門畫派旗手文徵明畫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通,其書法功力亦為卓絕,小楷、行書無人超越。八大山人寫意畫絕,書法亦稱雄於世。還有米芾、蔡襄、董其昌、吳昌碩以及當代的啟功先生、王學仲先生等等,無一不是書畫雙擅的大家。書畫相通,大致於此。黃賓虹就說過,精書法者,自有其利。倪元璐的畫就深得書法之助。

雄邁·沉靜·文氣——淺談畫家王明明的書法藝術

日月交替,斗轉星移,事物發展到今天,情況怎麼變了呢?雙擅者到哪裡去了呢?我凝望星空。在感慨悲嘆中,忽然眼睛為之一亮:呵呵,還有王明明先生哩!

雄邁·沉靜·文氣——淺談畫家王明明的書法藝術

我終於慶幸:中國書畫雙擅有來者了。我終於堅信:中國書畫藝術勢將衝破物慾層雲釋放出滿天春光!

資料由北京一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編輯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