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開始這個話題之前,我們還是先從幾張圖片開始。

這是1988年上市的沃爾沃460,彼時,沃爾沃還被稱為富豪: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下面是不久前剛亮相的全新一代沃爾沃S60: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下面是第四代雅閣,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剛上市: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而這是第十代雅閣在當下的樣子: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這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桑塔納,也就是大眾Passat系列第二代車型: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而這是桑塔納的嫡系傳承,被稱為邁騰的第八代Passat: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再來看看SUV。下面是1984年亮相的第二代切諾基XJ,一定意義上,第二代切諾基XJ算得上是SUV概念的先行者。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而這是發展到現在最新一代切諾基,現在在國內被稱為自由光: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不難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車型代系的更迭,現在的車正在變得越來越圓潤和流暢。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誕生的產品,都清一色地有稜有角。

所以,當新一代吉姆尼以更加方正和硬朗的形象示人時,我們想到的第一個定語竟然是復古。

那麼,到底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子都是方的,而現在的車子都變成圓的了?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其實,相比於現在所追求的大溜背效果或圓潤化的效果,方形的輪廓在空間體積內的利用率是最高的。比如說,這是鈴木羚羊的內部空間: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雖然這款車整體尺寸不大,但平直的車型線條並沒有過多地影響到頭部空間。或者說,車內的壓迫感並不那麼強烈。而眼下的車型逐漸放棄這種方正設計的原因,無外乎這麼幾個方面:

審美趨勢的變化

這是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一般來說,車頂線條長度的增加會讓一輛車整車姿態看上去更加修長和動感,由此來增加體量感。

比如,下面是三廂版的馬自達阿特茲: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這是旅行版的馬自達阿特茲: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從二者對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旅行版的車型顯然要比三廂版的車型更加修長。雖然從尺寸上來看,三廂版的車型更長上一點。

所以,在三廂轎車的上裝線條設計方面,設計師們所追求的都是,在儘可能多地延長車頂線條的長度。而車頂線條越長,整車的姿態就會越完美。

比如,同樣是四門轎跑,奔馳CLS就會比CLA看上去舒展得多: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而在追求長車頂設計上,除了單純地提升車輛的整車外廓參數之外,將車頂線條和C柱線條融合,弱化車頂線條到C柱之間的轉折關係,就可以將C柱的形象歸納到車頂線條之中,這樣就可以起到一個在視覺上延伸車頂線條的作用。

關於這一點,可以來看九代雅閣到十代雅閣的變化: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而就潮流趨勢來看,現在這種圓化的處理其實也是一種輪迴,不信的話,我們可以找來一輛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別克世紀看一看: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另外,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設計中,修長感的呈現則更多通過長尾的設計來體現。比如說,這是第一代的雷克薩斯ES: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這同樣是一種很有意思的設計方式。所以據此推斷,按照潮流的輪迴來看,通過長尾來提煉修長感,沒準也會成為下一輪設計理念的主導。

法規干預

刨去審美的變化之外,造成現在汽車朝著飽滿圓潤化升級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還離不開法規的干預。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例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車型,和現在車型對比的話,會很清楚地發現,現在的車型在型面構成方面,如同中年油膩男子日漸隆起的肚子一樣,變得厚重而敦實。

相反,上世紀九十年代誕生的車型,倒是會更像他們年輕時候那樣,輕盈而充滿活力。這方面的改變,除了審美外還和側面碰撞法規有關。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在1990年,美國最早開始執行側面碰撞法規,FMVSS214正式執行。在1995年,歐洲也制定了相應的側碰法規ECER95。在1998年,日本也將側面碰撞的安全性法規正式納入到法規項中。

隨著全球各地側面碰撞安全法規出臺,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開始,車門內置的防撞梁開始佔據了車門的厚度。

與此同時,為了給側面安全氣囊提供足夠大的展開空間以及提供一定程度的緩衝,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的整車設計中,B柱也開始有了更多結構上的強化,從形態上來看,B柱變得越來越鼓了。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而在沒有這些法規限制的上世紀八十年代,車輛的門板是可以做的很薄的,窗框線條是可以明確的下壓的。

通過這些處理方式,整車的面板也以趨向於平直的方式,來獲得更大的內部空間。甚至,在這樣的定位下,還誕生過很有意思的Hardtop的設計。比如說日產第八代公爵的Hardtop版。

而這些結構上的變化就導致了,車輛的正面投影開始呈現出更加飽滿的斷面,在這個基礎上,飽滿的型面構成就成為了必然。在飽滿的型面構成下,那種方方正正的效果是很難去過渡出來的。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空氣動力學需求

至於最後一點,也就是我們說到的空氣動力學需求,也同樣是在日漸嚴苛的排放法規下帶來的變化。對於全球汽車企業來講,歐洲即將實施的WLTP測試規程,以及2020年和2025年這兩個排放大限的坎,都在促使著這些企業,必須在空氣動力學和動力方面持續地優化。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很顯然,從優化風阻係數的角度來看,圓潤化的形體相比於方正的形體是有著更大的結構優勢的。畢竟,經典的流體就是圓潤的形象。

不過,這裡說的並不是圓潤化的形體在整車上的構成,就一定要比方正的形體在整車上的構成會帶來更高的風阻,只是在為了達到一個更低的風阻係數的目標下,圓潤化的形體會更便於實現這一既定目標。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當然了,實現圓潤化的整車形體,最終也離不開製造工藝的進步。所以當我們同樣來看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圓潤化設計風潮下構成的產品時,就會發現,同樣的一張曲面,現在的車型處理的就會簡潔不少。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車型都是“方”的?

AL頻道小結

以上是以理性的角度來分析的結果。不過,要是從感性的角度來說的話,其實,我更喜歡在八九十年代的老車上,去找尋那種方方正正的質感,那種輕盈而充滿活力的感覺多美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