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鋒股份變更爲「北汽藍谷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借殼上市」即將實現

前锋股份变更为“北汽蓝谷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即将实现

8月8日晚,北京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鋒股份,600733)發佈公告稱,為適應公司發展需要,公司中文名稱擬由“北京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公司經營範圍擬變更為“設計、研發、銷售汽車(含重型貨車、大中型客車、輕型越野汽車、輕、微型客貨汽車、多功能車、專用車、轎車、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汽車配件、機械設備、電器設備、零部件加工設備等。

前锋股份变更为“北汽蓝谷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即将实现

押注新能源

7月20日,在北汽集團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北汽集團已經將全面新能源化作為北汽自主的創新之路,“燃油車不玩了,北汽沒戲,或者戲也不大”。此外,其提到,7月31日前,北汽自主品牌在北京地區全面停止傳統燃油車的生產;至2020年,將在北京地區全面停售燃油車;到2025年,在中國境內全面停止生產和銷售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由此看,北汽在新能源發展上非常果決。

不過從近年集團的銷量和業績情況即可瞭解這一做法背後的原由,據相關統計顯示,2017年北汽新能源銷量達103,199輛,同比增長98%,位居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銷量桂冠。而今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全系車型銷售53598輛,同比去年增長近八成。再看下北汽自主品牌燃油車,基本是連年虧損,2015 年虧損 33.4 億元,2016 年虧損 27.45 億元,2017 年虧損額更是達到了75.01 億元。此外,在整個集團收益中,目前合資佔了較大比例,北汽要發展自主品牌,新能源無疑是一條最佳路徑。

不過,由於新能源業務需要持續的研發、生產等方面投入,加上新能源補貼連年退坡,為保證企業綜合優勢,及早登陸資本市場,北汽新能源自2018年初便啟動了借殼上市之路。

借殼上市之路

據瞭解,早在2014年北汽集團就開始籌備北汽新能源的獨立上市路徑。但直到2016年公司才扭虧為盈,增加了IPO的時間成本,借殼上市也成為了北汽新能源登陸資本市場的最快路徑。

2018年1與20日,前鋒股份發佈公告稱,北京市國資委同意將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首創資管直接持有的四川新泰克100%股權無償劃轉至北汽集團。四川新泰克是前鋒股份控股股東,佔總股本的41.13%。而擁有四川新泰克100%股權的北汽集團成為了前鋒股份的控股股東,至此,北汽新能源正式開啟了借殼上市之路。

6月2日,前鋒股份與北汽新能源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收到了中國證監會的批文。

7月31日,前鋒股份再發布公告稱,公司已完成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之置出資產交付及置入資產過戶手續。根據此前公佈的方案,北汽新能源的全部股權作價288.5億元注入SST前鋒,後者的全部資產和負債則作價1.87億元置出,與北汽集團持有的北汽新能源股份中等值部分進行置換。

之前,徐和誼曾表示,北汽新能源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掛牌上市,此次名稱變更完成也意味著這一時刻即將到來。

據瞭解,除了第三季度掛牌上市外,徐和誼還提出了以下兩個小目標:北汽集團計劃在到2020年進入世界百強行列,比與現在的排名至少提升24位;與麥格納簽署合作後,北汽下一步將投產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車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