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印度製藥業的仿製和強制專利許可就能提高國內製藥水平?

學習印度製藥業的仿製和強制專利許可就能提高國內製藥水平?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熱潮已經過去了,同時對於製藥業的思考卻沒有停下來的腳步。大家對我國製藥業的現狀多了幾絲擔憂的同時也瞭解到了印度製藥業的發達,特別是仿製藥。同時希望中國製藥業迅速崛起,更多國產廉價仿製藥造福患者的願望也越來越迫切了,在這種迫切的意識的催動下,有不少人希望放鬆仿製的管束,動用強制專利許可。

對比印度製藥業,國內製藥企業需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在很多方面已經遠遠落後了印度,特別是仿製藥。

印度因仿製藥被譽為世界藥房,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印度藥品出口到世界上200多個國家,主要出口是美國。從2012年至2016年,出口總額由101億美元增長至169億,年複合增長率13.73%,2016年醫藥出口佔印度全國出口總額4.9%。2017至2018財年出口額為172.7億美元。在國際醫藥市場中,印度醫藥產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前,印度醫藥產業能夠生產400多種原料藥、6萬多種製劑,其中原料藥的60%和成藥的25%都已出口到國際市場。

學習印度製藥業的仿製和強制專利許可就能提高國內製藥水平?

印度不僅出口量大,質量更是得到廣泛的認同。根據印度政府官網數據,印度有超過500家經過美國FDA認證的製藥工廠,世界衛生組織WHO高度認可印度製藥,目前通過WHO預認證的疫苗數量高達44個,而中國只有可憐的2個!

看到這相信很多人可能會重新認識到印度製藥業的強大,這份強大與這個國家其他行業顯得格格不入,印度其他製造業往往因為質量問題被廣泛詬病。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印度製造業的崛起和神話?相信也有不少人把希望寄託在仿製和強制專利許可上。

別太天真以為仿製就是低端,相反這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行業(相對於原研藥可能不如)。國內也有仿製藥企,但是藥效實在。。。,甚至出現一種極端的說法,國內的仿製藥就是無毒的食品。所以別簡單的以為放開仿製和強制專利許可,國內製藥水平就能一飛沖天。

印度仿製和強制許可是果,真正的因隱藏在背後,很多人卻錯把果當成因。

印度製藥業的發達真正的原因是自由競爭缺乏管制。

印度的製藥業並不是一開始就發達的,相反獨立時印度醫藥市場80%以上都被跨國藥企控制。這種壟斷是自然造成的,國際藥企技術先進,而獨立時的印度很難談得上有製藥的能力。雖然國際藥企價格高昂但至少為印度人民提供了可以治療的藥品,遠遠好過無藥可救。接著印度進行經濟改革,在製藥領域推行市場自由化的經濟政策,鼓勵自由競爭,印度製藥業在隨後的日子迅速崛起。如今印度最大的醫藥企業已經又國際企業變成了本國的太陽製藥。

學習印度製藥業的仿製和強制專利許可就能提高國內製藥水平?

為什麼自由競爭會有如此大的威力?

  • 經濟學有一個規律叫技術擴散,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總會擴散到落後國家的,而自由競爭能使技術擴散最快,最有效。

雖然國際藥企之前壟斷了藥品市場,但同時也為印度國內帶來了技術,培養了專業人才。市場越開放,自由競爭越激烈,帶來的技術就越先進。因為自由競爭的存在,原先領先的技術很快就變得不領先了,迫使更多的先進技術應用到這個市場上來保持領先優勢。

比如我國的汽車行業像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開放,這些國家將技術引入到我國的同時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汽車專業人才。這些專業人才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下自由流動,為缺乏技術但有雄心的企業提供技術,為專業管理能力缺失的企業帶來了管理能力。假如這個市場不開放,那麼這些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會那麼容易,流通很困難,像吉利這樣的企業就成長不起來,更別談收購沃爾沃,入股奔馳。

在早期自由開放的互聯網企業體現的更加明顯,原先的互聯網是國企禁入的市場,留給了民營企業極大的發揮空間,民營企業在學習國外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和管理的同時迅速發揮自己本土化優勢,在國內百度與google,阿里pk亞馬遜,qq纏鬥微軟msn,這一家家小公司並沒有在與巨頭的戰鬥中犧牲,相反迅速成長為巨頭。

  • 沒有管制的市場最有發揮空間

雖然印度的強制許可政策引發了很多國際藥企的不滿,但他們卻沒有退出印度市場,相反紛紛在印度設立研發中心,加大研發投入。如今印度印度最大製藥企業依然有很多國際大藥企身影,例如雅培諾和諾德、葛蘭素史克等。其中最值得稱讚的就是印度國內最大的太陽製藥,在與國際大藥企的競爭中,通過不斷學習,技術創新和收購,目前在11個治療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包括CNS、心腦血管疾病、骨科、胃腸道疾病、糖尿病內分泌、皮膚科、泌尿生殖、腫瘤、眼科等等。以太陽製藥 ( Sun pharma )為首的印度藥企已經在國際上站穩了腳跟。 據統計,印度醫藥企業目前已在美國、歐洲等60多個國家建立了新藥研發機構。

學習印度製藥業的仿製和強制專利許可就能提高國內製藥水平?

印度醫藥市場份額,雅培第二,葛蘭素史克第九

為什麼印度對這些企業具有如此誘人的吸引力,甘願冒著被仿製被強制許可的風險也樂此不疲?

因為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病例非常多的國家。任何原研藥都離不開人體試驗,而龐大人口數量和疾病案例的印度是研發的理想地,最關鍵的是印度政府對於人體試驗的管制遠遠不如其他國家嚴格(這也是為什麼跨國藥企能夠一定程度上忍受印度的仿製行為)。試想一下如果在歐洲進行人體試驗面臨多大的壓力,別說人體,就是實驗用到的小白鼠都需要依法保障它們的福利,這種近乎“變態”的政策背後是變態的研發成本。根據部分國外媒體的報道,一些西方製藥公司利用印度病人對藥物展開“實驗”,僅2007年-2010年間,就有上千名印度人在參加“實驗”中/後死亡。而據估算,僅截止到2011年印度政府登記在冊的,就有1852項藥品臨床實驗,共有15萬印度人參與,而其中最少造成1730人死亡。

當然歐洲白左盛行,這種報道肯定存在故意誤導的可能。什麼叫實驗造成死亡,雖然不排除有極少數存在不法的行為,但我相信實驗對象往往是絕症患者,難道這些患者不參加實驗就不會死?很明顯參加實驗存活的可能性往往高於不參加。我們當然要堅決反對隨意對人體進行重大隱患的實驗,但也不能抹殺絕症患者選擇參加實驗的自由。死馬當活馬醫,自古有之,這是理所當然的人權,不能因為照顧多數人的倫理要求而漠視他們的權力。人的求生欲也不可能禁止這種行為的,法律只能禁止合理的實驗用藥,當這條道路堵死的時候,更多的絕症患者轉向各種偏方,甚至一些極端的治療方式!

放松管制開放市場是提高國內製藥水平是一條可以考慮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