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所有事都要想到让别人干,一好汉三个帮,十人辅助可翻天

王道:所有事都要想到让别人干,一好汉三个帮,十人辅助可翻天

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什么事都想自己亲自干的人,另一种是什么事都会想着让别人去干的人。我看过中外100多位王者的经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自己什么都不会,只会指挥人。就算是身怀绝技,也极少亲自上阵。

开发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开发他人,那么,很快就会结成无坚不摧的团队。

在901探矿大队时,我只会开发自己,学习、工作十分刻苦,到最后连个工程师都评不上。在盐矿工作期间,我开始尝试凡事利用别人的力量来完成。很快,在专业技术上我带了几个徒弟,在每个产盐的环境上我安排了得力的负责人,于是,自己便从繁重的事务中解税出来了,便有了更多时间教孩子和做自己爱做的事了。

希特勒在《我的人生》中写道,当我20岁时,我没想到要成家,没想到学一技之长,没想到要去从事一个正当的职业谋生存,没想到要为母亲尽点义务。这一点,毛泽东也一样,他从小就立志要干一番事业。不同的做事角度,自然造就出了不同结果的人。

这个世上,什么人都有。

高人,你只要找,就一定找得到。

异人,你只要寻,就一定寻得到。

奇人,你只要搜索,就一定存在。

人有数种,有人可出谋划策,有人可做开路先锋,有人可安在枯燥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在每个环节上都力争有顶级人才把关,否则,整体竞争力就上不去,就会被对手击败。

记住;一好汉三个帮,十人辅助可翻天。

第一种人:勤奋而愚蠢则败事之人

白岩松说:“一个愚蠢的人要是勤奋起来,将会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多大危害。”事实上的确如此。

三国时的蒋干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勤奋而愚蠢的败事之人。他自以为了不起,认为自己的口才可以同春秋战国联横、合纵的雄辩天才相比。他向曹操自荐,他可以去说服周瑜投降曹操,而且信心十足,青衣小帽,再加一个书僮,一叶扁舟就去见周瑜。周瑜岂是白吃干饭的?年纪轻轻便能统帅百万军队岂是一个同窗的说士可以动摇的?

蒋干到达周瑜的兵营,连三句半都没说上,被周瑜玩得团团转,最后走得也不正大光明,带回的密信,让曹操上了当,损失二员水军大将。这还不算完,紧接着,蒋干二使东吴,又中了周瑜的连环计,最终曹操被火烧连营。曹操慌不则路,如果不是关羽放他一条生路,还有后来他什么事。曹操知道自己上当了,又是蒋干惹的祸,从此曹操留下了阴影,一见“蒋”或者“干”字,都会一阵心悸外加头皮发麻。

勤奋而愚蠢的人之所以是败事之人,原因就是他(她)经常犯自以为是的错误。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吃几碗饭,能干多少事。明明自己的能力或者水平有限,却不切合实际地去做自己不能达到而又想达到的事情,其结果呢,也就不言而喻了,等待他的只有是失败。蒋干就是这样,太自不量力,事没办好不说,居然还上了人家的当,真的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二种人:懒惰而愚蠢可以当奴才

懒惰而愚蠢之所以可以当奴才,这是符合奴才的要求的。一个合格的奴才对主人是言听计从,主人说往东,他绝对不会往西,主人说打狗,他绝对不会去撵鸡。老爷说的准没错,主子说的话就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不用自己动脑筋,不用费什么劲,当好主子的驯服工具就得了。

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因为他懒,什么都不想干,可是,主人的吩咐他是不得不听从的,主人者,衣食父母也,如果连主人的话都不听,那还到哪里去混饭吃。所以一心事主,不有二心,对主子要绝对忠诚,忠诚到无限热爱无限崇拜的地步,达到无我的境界。唯主子是从,一门心事花在服侍主子上。况且主子对我恩重如山,我能不报吗?像李卫那样,当主子跟他“共进午餐”时,李卫感动得泪流不止,伏地叩头,哭奏主子要爱惜自己的身子。原因之二,当然是因为他苯,没脑子,主人让他怎么干就怎么干,他不会无缘无故地加入自己的“创意”,因此,他一般不会坏了主人的大事。

鲁迅先生有一篇小说,就是这类奴才的真实写照,读来让人啼笑皆非。全文如下: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寥寥数语,将“奴才”的一副懒惰而愚蠢的“奴才相”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种人:勤奋而聪明可以当参谋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在这些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是被描绘的最为成功的一个。

诸葛亮,作者对他倾注了强烈的爱和尊敬,把他作为“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不可否认,诸葛亮是一个勤奋而聪明的人,他对蜀国的建立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人情,明风俗。要长相有长相,要口才有口才。连陈寿的《三国志》中以曹操为主的历史书籍中都说他“多智今呼妖”。赤壁之火、白河之水、舌战群儒、七星台祭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岐山、七星灯延寿、遗计斩魏延、木偶退司马,哪一条不够证明他的聪明?哪一条不证明他勤奋——鞠躬尽瘁。

国民党有一个将军白崇智,被人称为“军师”,当然有他的理由。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足以证明他的聪明。天安门地下通道施工,挑灯夜战,112天完工,打了个漂亮仗;兴兵南三环路,座座立交平地起,昔日旧道换新颜;东西两厢战事急,他风尘仆仆解难题、破难关,让道桥建设再树里程碑。“军师”升帐不坐帐。全局大小上百项工程处处留下他的足迹,施工忙,他常住工地,工人总能见到他的身影;他负责的工作头绪多,中午吃饭也不得安宁,看不完的图纸、资料晚上抱回家。这些又证明他的勤奋。

当然,天下勤奋而聪明的人多的是,可是并非所有勤奋而聪明的都可以当参谋。只不过,要做一个合格的参谋,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勤奋并聪明。因为勤奋,所以他能够身体力行,下到第一线,取到第一手的资料,又因为聪明,智是谋的基础,多智才能多谋,足智才能善谋,他能够把这些资料进行整合,从而出谋划策。

第四种人:懒惰又聪明可以当领导

拿破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懒而聪明的人是可以做统帅的。”所谓“懒”,指的就是不逞能,不争功,能让别人干的自己就不去揽着干。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无论是领导一个国家,还是指挥一个企业,正确选拔人才、合理使用人才都是最重要的。“事谋于精,人用其当”,这样才能成功,但上面提到的诸葛先生尽管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发明家,但是,他真的不是好领导。因为他是事必躬亲型领导中最典型的代表。

事必躬亲的人,他们大多心中装着太多事情,什么事都要考虑,什么事都放不下,只有自己亲手做才觉得踏实。这样的人,不能亲手照顾到每一个细节,他们就满心焦虑,总在想是不是哪里会出什么问题,手下是不是又出什么差错了?自己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就算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没办法很好地解决,仍然是一贯的忙里忙外,上窜下跳,经常搞得自己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则记载:诸葛亮曾亲自校对登记册,主簿杨颙知道后劝谏:“治理国家犹如一家的规则和秩序,上下职务不能相互侵犯。”他还打了个比方,有一户人家,男仆耕田种地,女仆烧火做饭,鸡管报时,狗管看家防盗,牛负重载,马跑长途。主人看到家里样样工作都开展得井井有条,各种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就放心休息去了。然而有一天,这位主人打算亲自去做所有的活儿,去做种种琐事,结果累得疲惫不堪,却一无所成。

这里并不是说主人的智慧不如男女奴仆和鸡狗,或是主人的办事能力不如手下,问题在于主人“丢了当家做主的方法”。杨顒的比方和劝说,可谓极是,可惜诸葛亮并没有认真听取,依然“亲理细事”、“夙兴夜寐”,内政军戎一把抓,大大损耗了自己的精力。到最后五丈原对峙之时,旷日持久,士兵有些松懈,需要整顿军纪。本应授权众将管理部属,可诸葛亮却是罚二十以上,皆亲自处理,忙得没日没夜,弄得“食少事烦”,司马懿闻后断言:“亮将死矣。”果如其言,不久,诸葛亮就累死在阵前,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恨。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懒惰又聪明的人,都可以当领导,但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必然是聪明且懒惰的。

这里的懒惰并非真正的懒惰,而是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而是同领全局,放手让别人去做。尽量借助别人的力量,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告诫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渴望成功的人:要善于“借力”。别人会干,就等于自己会干。

生产石化产品ABS而位居全球行业第一的台湾奇美公司的董事长是许文龙。奇美的规模虽然没有王永庆麾下的台塑庞大,但是它的生产力却是同行业的4倍。20世纪70年代,其产品曾以品质高、价格低而掀起石化业的一场革命,以致连美国和日本的同行都畏之如虎——只要是许想要投资的地方,众多美日厂商无不退避三舍、取消计划。说来奇怪,许文龙管理企业的风格和观念竟然是道家的“无为而治”,也就是所谓的“不管理学”。

许文龙虽然挂着董事长的头衔,这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虚位,简直就像英女王一样。对于企业内大大小小的事情,许老板始终是全部授权,从不作任何书面指令,即使偶尔和主管们开开会,也只是聊聊天、谈谈家常而已。很多时候,他根本不知道他的图章放在哪里,更奇怪的是,他连一间专门的办公室也没有。因为没有办公室,他只好经常开车到处去钓鱼。

有一次遇到下大雨,他想去公司看一看。员工看到他时,竟然很惊讶地问他:“董事长,没有事你来干什么?”他想了想:“对呀!没有事来干什么?”于是,他很快一溜烟地开车离去了。

这个例子让我们明白,懒惰又聪明的人是可以当领导的,领导者的要求就是要充分相信他人,放手给予他人做事的自主性。诚然,像许老板这样不闻不问,未免太过极端,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这一套做法毕竟达到了有效授权,还是大有可取之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