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還田,到底是「傷害」還是「真愛」?

隨著經濟得到發展,環境問題越發突出,為了防止農村環境進一步汙染,國家對焚燒秸稈的行為是零容忍,一旦發現,就嚴懲。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村民對秸稈進行還田,從而避免因秸稈焚燒而引起的大氣汙染。

秸稈還田,到底是“傷害”還是“真愛”?

幾年下來,雖然秸稈還田逐步被人們接受,但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一些秸稈還田的弊端也在陸續凸顯出來:

1、還田蟲害多,影響收成。

農業最怕的除了自然天氣這些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意外,就是病蟲害了,秸稈中含有大量幼蟲,在粉碎過程中很難消除,農民第二年會接著種糧食,開始翻土,再次把蟲子翻到土裡,慢慢成長成成蟲,成為莊稼的一種隱患,威脅莊稼收成。

2、降解週期長,影響播種。

秸稈還田後,會被翻到土壤下面,很難徹底清除乾淨,然後再接著種農作物,但是這樣農作物並不會完全接觸到土壤,所以要立即灌溉,使土壤和種子進行完全的接觸,不然一旦出現乾旱缺水,農作物就會“死掉”,從而影響播種,降解週期。

3、種地成本增加,糧食減產(秸稈還田需要人工處理,要花錢)。

如果還沒有等秸稈完全的被土地吸收消化就開始種新的莊稼,勢必會影響到農作物的出苗率,也會導致土地的肥力下降。農民為了保證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會繼續加肥,再加上沒有處理乾淨的病蟲害,農民費錢又費力。

4、造成土壤蓬鬆,農作物倒伏。

由於秸稈連年還田土壤過於蓬鬆,種子紮根在秸稈層,農作物變得非常不抗倒,生長後期稍有點風加雨便可能出現倒伏。

5、水分過大,造成作物爛根。

小麥播種後就怕土壤水分大,如還田後被埋在表層土下,含水量較大,而且不容易幹,會造成小麥爛根。如果雨水一多,土層下沒有漚爛的秸稈正好吸附了水分,將嚴重影響小麥生長。

秸稈還田,到底是“傷害”還是“真愛”?

秸稈不經過堆漚處理,科學實行秸稈還田,能夠有效地促進土壤肥力的不斷提高,節約運輸力和勞動力,進一步緩解青壯勞動力短缺的壓力。下面介紹秸稈直接還田的作用:

1、改善土壤結構性。

秸稈還田直接施入土壤,要比先把堆積分解,而後施入土壤更有利於改善土壤的結構性。

2、固定和保存氮素養料。

作物收穫後立即將秸稈切碎加以翻耕,能增加土壤的固氮作用,同時又能使土壤中原有的含氮化合物免於損失。新鮮秸稈施入土壤後,一方面為好氣性和嫌氣性的自生固氮菌提供能源而促進固氮作用。新鮮秸稈分解過程中所保存的氮素,大部分易轉化為有效態,供當季作物利用。

3、促進土壤中植物養料的轉化。

秸稈直接還田較之堆漚腐熟後施用,更能加強土壤微生物的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加速有機質本身所含植物養料的分解,而且有助於土壤中原有的磷、鉀等礦質養料的釋放,從而加速了土壤中“生物小循環”的進程,有利於土壤有效肥力的進一步提高。


作物病害不發愁,點擊下方“瞭解更多”,下載神農識,拍一拍,病蟲害問題立馬解決。快捷、精準、高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