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善同行——從電影《芳華》說起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世間最為高貴的品質,是所有美好德行的基石,如托爾斯泰所言:“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應該說,每個人的道德世界都有善良的底色。堅守善念,理應成為我們每個人最基本的處世原則。

與善同行——從電影《芳華》說起

在年前熱映的電影《芳華》中,劉峰的思想行動無疑將“善良”的意蘊演繹得淋漓盡致。為了幫助和成全別人,他全心全意地付出,甚至完全不在乎犧牲自己的利益。南方的戰友吃不慣北方的餃子,劉峰就給他煮掛麵;食堂煮破沒人吃的餃子,劉峰總是主動打來吃;為了給結婚的戰友省錢,劉峰親自買材料親手打了兩個沙發;別人家裡的豬跑了,會讓劉峰幫忙尋找;為了幫助他人,劉峰把自己夢寐以求的上大學的機會拱手相讓。在電影中,劉峰助人為樂,樂善好施,是大家公認的“活雷鋒”,已經成為了“善良”的最好化身。

與善同行——從電影《芳華》說起

按照常理,劉峰應該會因為自己的善念和善舉而感動身邊的人,也會因為自己的善念和善舉而收穫更多的快樂。如曾子所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人而不好善,禍雖未至,福其遠矣。”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劉峰不會因為自己的善良贏得別人應有的尊重和回報。他被喜歡的人舉報和誣陷,他被自己幫助過的人冷漠對待。在他身陷囹圄之時,別人不僅不施以援手,甚至連最起碼的憐憫都沒有。這裡固然有時代的特殊因素,但還是引發了我們的深思:這個社會究竟怎麼了?難道善良有錯嗎?為什麼好人沒有好報呢?

究其原因,筆者以為主要在於劉峰的善良沒有底線可言。在這種情況下,受善者覺得理所應當,卻並不心存感激。當善良無限制地失去了底線,就經常會被非善之人利用,行善者也就可能變成了軟弱可欺的對象。這樣的善良,雖然彌足珍貴,卻顯得毫無價值。正因為“沒有底線”地行善,劉峰更顯得“卓爾不群”。但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劉峰的境遇,可想而知。

與善同行——從電影《芳華》說起

所以,請把你的善良“武裝”起來。縱然善良不能給你帶來無上的榮光和讚美,但至少不要讓它成為別人傷害你的“軟肋”。善良本身沒有錯,但一定要有點“鋒芒”;真正的善良不是有求必應,不是盲目地遷就配合;堅守善良,不僅要留有底線,還要分清對象和場合。世界上,並非每個人都能理解到善良的寶貴,也並非每個人都能感激來自外界的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