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讀懂《孫子兵法》的精髓

提到《孫子兵法》都會認為這是一本很神秘的書,有了它可以百戰百勝縱橫天下。這隻能說沒有領悟到全書的精髓,甚至是沒有抓住全書的綱領。《孫子兵法》並不提倡百戰百勝,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戰則一戰定天下。

三分鐘讀懂《孫子兵法》的精髓

孫武

《孫子兵法》共十三篇,其中“計篇”放在第一位,也是行軍打仗最重要的環節,“計”是計算的“計”而不是計謀的“計”,即出兵前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其中五事七計是孫子提出的,即五個科目需要算出七個方面,要正確評估出雙方的實力,廟算不勝,那麼作戰就有很大可能失敗,失敗的代價是慘重的,所以統帥就要考慮是戰還是不戰,是講和還是等待時機。

孫子不提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法,而我們經常看歷史中以少勝多的案例那都是千分之一的概率,而且背後經過了大量的計算統籌。孫子兵法運用最靈活的當屬韓信,韓信打仗“攻必取,戰必勝”,背水一戰是韓信典型以少勝多的案例,韓信非常瞭解敵軍的優勢和自己的劣勢,他首先使用“間篇”的用間計瞭解的趙國的統帥,知道趙國的統帥沒有聽從李左車的建議他非常高興,便讓自己的三萬主力部隊駐紮在水邊作為誘餌,讓士兵沒有退路,從而激發士兵的最大潛力,同時分撥兩千騎兵在山林埋伏,趙軍全部出戰後韓信水邊的主力被打的開始撤退,這時候趙軍看到韓信要潰敗全軍出擊開始決戰,而韓信埋伏的兩千騎兵衝向趙軍城池,將趙軍的旗幟全部換成漢軍的旗幟,趙軍以為城池被攻下亂了戰法,然後兩千騎兵變成主力衝向敵人徹底擊垮敵人士氣,韓信水邊的部隊看到城池已經攻下來便回頭開始決戰,這時候水邊的部隊又轉化成主力部隊,兩頭掩殺,最終以三萬兵力擊敗趙軍二十萬大軍,一戰收復趙國。韓信是充分利用了計篇、間篇在戰前做了準確無誤的廟算,運用兵勢篇、虛實篇將戰時的易變、兵力的主次轉換、配合、士氣的勇怯以及軍隊的集結包圍做到了極致。

三分鐘讀懂《孫子兵法》的精髓

孫子提倡“不戰而屈人之兵”而不戰不是求和不是請求不戰,而是讓敵人聞風喪膽讓敵人投降,所以在“計篇”中能看到孫子主張在戰前雙方對陣兵力要至少多於敵人一倍的兵力,包圍要多餘敵人的十倍的兵力,這樣再加上戰法運用得當就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是戰爭不同形勢下的不同策略,如果必須要出兵,並不是要打多次百戰百勝的仗,打仗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即使勝利對方損失的物力財力最終也轉換成你的戰利品減少,所以在打仗前就要想好敵人所有的土地、財寶、子民都是自己的,一戰定天下是打仗中收貨最大的戰法,韓信打趙國、齊國甚至打項羽都是選擇最佳時機一戰收復,尤其是打項羽,他知道項羽的實力,所以自己沒有充分的把握即使劉邦再怎麼催促也不出兵。一定要等自己有實力了,找到敵人弱點了一戰定乾坤。

三分鐘讀懂《孫子兵法》的精髓

我們在商業中同樣會遇到各種問題,那麼在做出決策之前要廟算出自己的實力,客戶的真正需求和同行業的競爭優勢,最終根據廟算結果來決定是要推進還是放棄,如果推進派遣多少人什麼樣的人出資多少才能最大收貨,那麼,我們就需要在平時就培養好自己的團隊,增加儲備資金或者公司的融資渠道,利用自己的優勢抓住時機一戰成名佔領市場。尤其是互聯網時代,利用好平臺會讓成功的商業模式加速。

但是廟算的過程要求是極其嚴格的,大多數人對事情的判斷都是憑感覺,最終把很多好的機會都扼殺在搖籃裡,廟算需要有大量的實踐大量的調查,所以在做任何決定時候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