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善於察言觀色,兩代開國帝王被他耍得團團轉

此人善於察言觀色,兩代開國帝王被他耍得團團轉

此人善於察言觀色,兩代開國帝王被他耍得團團轉

《韓非子》有一段話,論述了大臣取得寵幸的手段,大意是說:凡是奸臣都想順從君主的心意,以取得君主的寵幸和權勢。因此,君主所喜歡的東西,大臣就加以讚美、吹捧;君主所憎惡的東西,大臣就加以詆譭、攻擊。人大概都是這樣:贊成什麼、反對什麼,彼此意見一致,就會相互肯定;贊成和反對的不一致,就會相互否定。大臣所讚譽的,正是君主所喜歡的,大臣所詆譭的,正是君主所厭惡的,大臣同君主的好惡完全相同,這正是大臣取得信任和寵愛的途徑。古往今來很多人深諳此道,封倫便是一個高手,兩代開國帝王都被他忽悠地團團轉。

此人善於察言觀色,兩代開國帝王被他耍得團團轉

封倫也就是封德彝,本來是隋朝的大臣,隋朝立國不久,隋文帝命令宰相楊素負責修建宮殿,楊素任命封倫為土木監,將整個工程全交給他主持,他不惜民力,窮奢極侈,將一所宮殿修得豪華無比。那個一向以節儉自我標榜的隋文帝一見不由大怒,罵道:“楊素這老東西存心不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將宮殿修建得這麼華麗,這不是讓老百姓罵我嗎?”

此人善於察言觀色,兩代開國帝王被他耍得團團轉

楊素害怕因這件事而丟了烏紗帽,忙向封倫商量對策,封倫卻胸有成竹地安慰楊素道:“宰相別著急,等皇后一來,必定會對你大加褒獎。”

此人善於察言觀色,兩代開國帝王被他耍得團團轉

第二天,楊素被召入新宮殿,皇后獨孤氏果然誇讚他道:“宰相知道我們夫妻年紀大了,也沒什麼開心的事了,所以下功夫將這所宮殿裝飾了一番,這種忠心真令我感動!”封倫的話果然應驗了。楊素對他料事如神很覺驚異,從宮裡回來後便問他:“你怎麼會估計到這一點?”

此人善於察言觀色,兩代開國帝王被他耍得團團轉

封倫不慌不忙地說:“皇上自然是天性節儉,所以一見這宮殿便會發脾氣,可他事事處處總聽皇后的,皇后是個婦道人家,什麼事都貪圖個華貴漂亮,只要皇后一喜歡,皇帝的意見也必然會改變,所以我估計不會出問題。”

此人善於察言觀色,兩代開國帝王被他耍得團團轉

楊素也算得上是個老謀深算的人物了,對此也不能不歎服道:“揣摩之才,不是我所能比得上的!”從此對封倫另眼看待,並多次指著宰相的交椅說:“封郎必定會佔據我這個位置!”

此人善於察言觀色,兩代開國帝王被他耍得團團轉

可還沒等封倫爬上宰相的位,隋朝便滅亡了,他歸順了唐朝,他又要揣摩新的主子了。有一次,他隨唐高祖李淵出遊,途經秦始皇的墓地,這座連綿數十里、地上地下建築極為宏偉、墓中隨葬珍寶極為豐富的著名陵園,經過楚漢戰爭之後,破壞殆盡,只剩下了殘磚碎瓦。李淵不禁十分感慨,對封倫說:“古代帝王,耗盡百姓國家的人力財力,大肆營建陵園,有什麼益處!”

此人善於察言觀色,兩代開國帝王被他耍得團團轉

封倫一聽這話,明白了李淵是不贊同厚葬的了,這個曾以建築窮奢極侈而自鳴得意的傢伙立刻便換了一副面孔,迎合地說:“上行下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風氣。自秦漢兩朝帝王實行厚葬,朝中百官、黎民百姓競相仿效。古代墳墓,凡是裡面埋藏有眾多珍寶的,都很快被人盜掘。若是人死而無知,厚葬全都是白白地浪費;若人死而有知,被人挖掘,難道不痛心嗎?”李淵稱讚他說得太好了,對他說:“從今以後,自上至下,全都實行薄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