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現代營銷之父科特勒曾說過:“營銷不是通過價格出售產品, 而是在出售價格本身。”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99%的銷售,都遇到過以下類似問題:

“客戶說我們產品太貴了,怎麼辦?”

“A公司又開始降價促銷了,怎麼辦?”

“B公司的低價我們做不到,怎麼辦?”

“銷售業績這麼差,領導還不肯降價,怎麼辦?”

……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在初級的銷售手裡,降價似乎是唯一的武器。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高手會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呢?

今天教你們一個高手的套路:設置參照物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人們如何判斷產品是否太貴了?

第一 通過價格對比

場 景 1:上次買才80塊錢,這次怎麼變100了?太貴了。

場 景 2:別家只賣80塊錢,還有贈品,你賣100太貴了。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第二 通過價值對比

場 景 1:材質看上去不太好,還要賣100塊錢,太貴了。

場 景 2:你的品牌又不知名,還要賣100塊錢,太貴了。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第三 通過預算對比

場 景 1:剛發工資,吃頓飯100塊錢,不貴;月底沒錢了,吃頓飯100,太貴。

場 景 2:一件衣服1000塊錢,月薪5千的人說太貴了,月薪5萬的人說很便宜。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這就是價格的真相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用戶其實是通過對比來判斷價格的,而不是理性的分析。

既然有對比,就一定存在參照物

凡是被用戶嫌貴的產品,都是參照物錯了。

讓用戶按照你選的參照物做對比,這才是銷售高手的秘密套路。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如何選對參照物?

針對以上不同的人群,需要採用不同的策略。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對比價格的人群

參照物的策略:利用價格錨點。

放一個價格更高

的參照物,讓消費者覺得你的產品不貴。

如何找錨點?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 方 法 1:把市場價或歷史價作為錨點。

這種方法最常見,產品促銷價的旁邊,往往會放一個很高的歷史價或者市場價。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 方 法 2:把店內的高價產品作為錨點。

不少店鋪會在醒目位置,放一個很貴的產品,往往賣不出幾件。這樣產品的目的,就是為了襯托店內其他產品的價格不貴。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 方 法 3:把其他產品作為錨點。

例:辦一張健身卡,你只需要用請朋友吃一頓飯的錢,和看一部電影的時間,就能擁有健美的身材。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 請朋友吃一頓飯的錢 ”和“ 看一部電影的時間 ”,就是兩個錨點,襯托出健身便宜、耗時少的兩個優勢。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 方法4:把子分類作為錨點。

所謂的子分類,即不同的套餐、不同的配置、不同的設計等。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例 1:單品價89元,套餐價99元。

套餐價明顯就非常划算了。

例 2:低配版89元,高配版99元。

兩者一對比,高配版的銷量就上去了。

例 3:常規款89元,定製款99元。

個性定製的價格更接地氣了。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麥當勞、肯德基是這方面的老手了,他們菜單上永遠放著各種套餐組合,讓你覺得不買套餐簡直虧大了。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對比價值的人群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參照物的策略1:利用光環效應。

一個物品的某方面一旦給人非常好的印象,人們對它的其他方面,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可以理解為以偏概全、愛屋及烏

明星代言

,就是最常見的一種光環效應。明星代言之後,產品的似乎變得更高了,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

傍名人:書籍封面上的名人推薦語、餐廳裡的名人合影照、朋友圈裡的馬雲馬化騰。

傍品牌:走高端路線可以將店開到LV旁邊、走平價路線可以將店開到Zara旁邊。

傍成就:銷量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曾獲得某項國際大獎、曾策劃過某知名案例。

傍設計:好的外觀設計,能夠提升產品檔次,這是毋庸置疑的。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值得一提的是,飢餓營銷也屬於一種光環效應。

限量發售、黃牛炒號、一搶而空,這些都給人造成了熱銷的印象,也就悄悄提高了人們對產品的評價。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參照物的策略2:利用稟賦效應

一旦物品被認為是自己的,它的價值評估就會提高。

比如:

在釣場裡,自己釣上來的魚,往往願意花更多的錢買下來。

親手製作的蛋糕,會覺得它更有價值,也會高估它的市場價。

……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這些現象,都是一種稟賦效應。

該如何運用稟賦效應呢?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小米的參與感。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讓用戶參與手機設計,提高了參與者對手機的評價。而這群人,又是手機發燒友,在各自的圈子裡屬於意見領袖,他們給出的好評,帶動了更大範圍的口碑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因此,如果想提高用戶對產品的價值評估或者好感,可以先讓用戶覺得這個產品是他的,比如免費試用7天、DIY、個性化定製等等。

對比預算的人群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參照物的策略:利用心理賬戶

什麼是心理賬戶?

場 景 1:你提前買好了演出門票,出門前發現把票弄丟了,價值1000元,請問你還會去重新買票看演出嗎?

場 景 2:你沒有提前買演出門票,但是出門前發現把購物卡弄丟了,價值1000元,請問你會去買票看演出嗎?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第一種情況,絕大部分人都選擇了不去看演出。

而第二種情況,絕大多數人選擇了會去看演出。

同樣是丟了1000元,卻做出了完全相反的決策。

這就是因為心理賬戶。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人們在心理會將消費進行歸類,建立不同的心理賬戶,並分配好各自的預算。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比如我的心理賬戶是這樣的:

吃飯、逛超市屬於日常消費賬戶

看演出、周邊遊屬於娛樂消費賬戶

假如上半年周邊遊花錢超支了,會導致我下半年不再逛超市了嗎?並不會。

但是我會減少看演出的預算。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不同的心理賬戶之間,影響力較小;同一個心理賬戶內,影響力較大。

因此,當消費者的預算不足時,可以引導他切換到另一個預算充足的心理賬戶。

腦白金就是這方面的高手。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腦白金作為保健品,本來屬於健康管理賬戶,但是它把自己放到了禮品賬戶中。

送禮賬戶的預算一般比較高,花錢決策也容易。而且,在健康管理賬戶中,藥品、醫院、健身等消費項目佔據了很大的份額,保健品並沒有強競爭力

價格的真相:用戶嫌貴,並不是真的貴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