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付」血小板低,涼血化瘀以寧絡——謝別錄

眾所周知,ITP的主要危害表現就是出血,包括包括皮膚瘀點瘀斑、鼻衄、齒衄、尿血、便血、崩漏等。但我國著名的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專家謝別錄院長稱:“在我們臨床中醫診治血小板減少過程中,從中醫角度上看熱傷血絡為導致出血的第一原因。

中醫“對付”血小板低,涼血化瘀以寧絡——謝別錄

《濟生方 吐衄》中雲:"血之妄行者,未有不因熱之所發”。感受風熱之邪,熱傷血絡;過食辛辣刺激食物,釀生溼熱,熱迫血行;情緒抑鬱,肝失疏洩,鬱而化火,肝火傷絡;感受邪毒,伏而化火,火傷脈絡,此均為實火。

中醫“對付”血小板低,涼血化瘀以寧絡——謝別錄

虛火多見於陰精虧虛不能制陽,陰虛火旺,火動於上,往往夾有實火,水虧腎陰不足,水火失濟。

出血之後,脈外之血乃為瘀血,正如《血證論》所說:"離經之血雖清血,清血亦是瘀血。”對於慢性ITP,久病入絡,瘀血內蘊,氣血運行失暢,血不循常道而溢於脈外,也可誘發或加重出血。

中醫“對付”血小板低,涼血化瘀以寧絡——謝別錄

中醫“對付”血小板低,涼血化瘀以寧絡

《血證論》雲“知血生於火,火主於心,則知瀉心即是瀉火,瀉火即是止血”,臨床上可運用仲景之瀉心湯治療血熱妄行、實熱內結之證,症見皮膚新鮮出血點、尿血便血、鼻衄齒衄,發熱便秘,脈滑數,治以瀉火清熱、涼血止血,也可選用犀角地黃湯、十灰散等方加減化裁。

常用藥味有大黃、黃連、黃芩、水牛角、生地黃、牡丹皮、赤芍、羊蹄根、紫草、地榆、側柏葉、旱蓮草、白茅根、苧麻根、茜草、小薊、大薊、梔子。若陰虛不能制陽,無根之火亢盛,動絡傷血出血,則應在涼血止血藥物中加以育陰潛陽之品,如鱉甲、阿膠、牡蠣等。

中醫“對付”血小板低,涼血化瘀以寧絡——謝別錄

那麼,對於難治性ITP又該如何中醫辨證調整?

對於難治性ITP患者,可運用活血化瘀結合修復免疫缺陷的治療方法,因"離經之血,雖清血、鮮血,亦是瘀血”,ITP患者病程日久,久病入絡,久病及瘀,反覆出血,化為瘀血,臨證時當行瘀而不動血,臨床上常用景天三七、三七粉、花蕊石、炒蒲黃、地榆炭、花生衣等化瘀止血之品,使得止血而不留瘀、去瘀而不傷正。而同時引起血小板減少的根本病因主要是因為免疫缺陷引起的,中醫以補氣血為修復免疫系統。

雖然久病入絡,但久病必虛,不可過用攻伐,以免傷正,臨床多選用兼有養血作用的活血藥物,如丹參、雞血藤、三七、當歸等。又如紅孩兒、絞股藍、金邊海棠之藥施用,可取得良效。

溫馨提示:以上為謝別錄院長為大家所說的中醫治療血小板減少的臨床驗證,如果你需要找謝院長辯證施治,求得治病良方,不妨直接關注微信公眾號:北京血液病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