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破獲首起虛假報撤單操縱股市案 「超級牛散」被批捕

處罰要多大的力度才能震懾到犯罪分子?或許有的“一點”就改,或許有的“再多”也改變不了。

近期,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經過縝密偵查,成功破獲一起犯罪嫌疑人通過虛假報撤單的手法操縱證券市場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是被業內稱之為“超級牛散”的唐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位“超級牛散”可謂市場操縱界的“老手”,據悉,這是上海破獲的首起虛假報撤單操縱證券市場案。

市場操縱慣犯唐某被批准逮捕

8月9日,上海警方對外披露,唐某等2人已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據公安機關介紹,2012年至2015年間,犯罪嫌疑人唐某等人先後利用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操縱10餘隻股票,證監會先後對唐某等人相繼開出4張鉅額罰單,但唐某等人並未就此收手。為躲避證監會的監管,唐某想出了很多規避方法,與證監會上演了不亞於《竊聽風雲》一般的貓鼠遊戲。

唐某蟄伏在香港,控制多個證券賬戶,利用“滬港通”操縱內地上市公司股票。他原本以為香港的交易信息與內地不通,證監會抓不到他的把柄和證據,但實際上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早就簽署了《滬港通項目下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加強監管執法合作備忘錄》,香港證監局在唐某等人的香港住處搜出7臺電腦,鎖定了諸多操縱市場的證據。

這位沉浮於股海10餘年的“超級牛散”,靠著虛假報撤單賺得盆滿缽滿。這一次,證監會對唐某等人作出處罰後,將唐某等人違法犯罪線索移送至公安機關。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在公安部經偵局的協調指導下,在證監稽查部門和滬深兩地交易所的配合下,從蛛絲馬跡中發現了共同操縱的一致行動人,確定了該團伙的犯罪手法,即通過控制大量證券賬戶先行建倉,再以不同賬戶以大幅高於現價委託買入的手段,使該股形成受市場追捧的假象後立即撤單,誘騙投資者為其高位接盤。經查:有多個交易日,唐某等人控制賬戶組在成交前撤回買入量的比例超過當日該股市場總委託量的50%以上,其行為已嚴重影響該股交易價格及交易量,觸犯《刑法》第182條操縱證券市場罪的相關規定。

目前,該案仍在進一步偵辦當中。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表示,將繼續深化與行政監管部門通力合作,嚴厲打擊各類證券領域犯罪,切實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和證券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

唐某是誰?

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個人大家應該都知道,你去查一下,就知道唐某對應的是誰。他在市場搞了這麼多年,有名,不難猜。這幾年監管層一直在加大對操縱市場的處罰和管制,此次他被刑拘,對市場長期發展是好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歷史資料發現,能遭到證監會多次處罰、同時曾去過香港利用“滬港通”操縱內地上市公司股票的“超級牛散”只有唐漢博,而其通過虛假申報撤單的方式操縱證券市場早在2014年就曾被證監會處罰。但無論證監會如何處罰他,都未能阻止他操縱市場的“心”。

資料顯示,2012年2月27日至3月2日,唐漢博控制“張某金”、“陳某”、“王某暉”、“關某”、“楊某”、“唐某斯”、“趙某斌”、“朱某喜”、“王某中”等9個賬戶交易“華資實業”,致使“華資實業”收盤價從2012年2月27日的6.02元上升至3月2日的6.36元,實際盈利649.4萬元。

2014年5月,經過調查後,證監會依法對唐漢博作出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即沒收違法所得649.4萬元,並處五倍罰款,即3247.02萬元,罰沒款共計3896.43萬元。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12年到2015年的三年間,唐漢博及其操縱團隊曾經三次因市場操縱違法行為被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罰沒款金額累計約5500萬元。

顯然,5500萬元並沒有震懾住唐漢博,其隨後輾轉至香港,通過“滬港通”操縱A股。

2016年2月4日至6月23日,唐漢博及其操盤手王濤利用三個香港賬戶和一個內地賬戶,利用資金優勢,通過虛假申報、盤中拉抬、對倒等手法,對滬股通標的股票小商品城實施操縱行為,非法獲利4188萬餘元。

另外,在唐漢博、唐園子等操縱市場案中,唐漢博及其操盤手袁海林、袁超、唐淵琦等操縱“同花順”、“傑賽科技”,唐園子操縱“廣發證券”,唐漢博、唐園子等共同操縱“新希望”和“博雲新材”,涉案操縱行為非法獲利共計約為2.5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最終,證監會從重對涉案當事人作出了頂格行政處罰,兩案罰沒款合計逾12億元。

上海破获首起虚假报撤单操纵股市案 “超级牛散”被批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