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友的實力是否被高估了?

文紹J


很多人現在噴張學友,就是有一部分腦殘粉把他捧得太高了,盲目把它與去世的樂壇前輩比較,抬高一個人踩一群人,才被人不喜,從專業角度來看,張學友的控場能力確實還是很強的,謙虛點說,在當今華語樂壇,他的唱歌水平就算不是數一數二,至少也能排個前五了。



張學友的颱風是屬於那種霸道而有激情的,加之風騷走位,在《餓狼傳說》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張學友被人稱作是少有的現場演唱實力超過CD的歌手,也就是說,他幾乎不需要請抖音上傳說中月入百萬的調音師親自調音,要知道,即便是專業歌手,偶爾走音也是比較正常的事情。


而在華語男歌手中,真正意義上沒有走音過的男歌手幾乎沒有,勉強算一下,也就是林俊杰,林志炫等人,所以張學友本身唱歌實力是存在於第一梯隊的,那說到實力是高估問題,最有爭議的就是“歌神”這個稱號了,有人覺得張學友唱歌的確是很高級,起承轉合,顫音轉音技巧都很流暢,但是封神就有些過譽了。

張學友確實是唱過很多優秀的作品,但同期同樣也有很多很棒的歌手,他並不是屬於把第二名甩得一騎絕塵的狀態,當時香港四大天王最火的也不是張學友,有人會提到張學友唱功是最厲害的,那你可能忘了香港樂團一個大神,林子祥先生,《男兒當自強》,大家一定都聽過吧,恕我直言,在香港唱功比他好的,沒有出現過。



炭燒的菠蘿



首先我個人認張學友的實力毋庸置疑,他在業界外界都公認的“歌神”,他在音樂方面已經獲獎無數了,相信大家都知道的。而我個人對他唱歌真不感興趣(純屬個人愛好,請別噴🤗),不過我卻很喜歡他出演的電影,而且我非常認同那句形容他在電影圈實力的話“一個被唱歌耽誤的影帝”,他飾演的各種角色真的入木三分,演技秒殺一大批小鮮肉!而且人家演戲僅是副業來的,這就是為什麼網上很多網友說他是一個被唱歌耽誤的影帝”!

下面看看他有份主演的電影,有沒有大家喜歡的。

1)、蒼蠅哥《旺角卡門》




2)、輝仔《喋血街頭》飾演電影中梁朝偉的好朋友好兄弟!





3)、《倩女幽魂》知秋一葉,燕赤霞。






4)、《笑傲江湖》中那的眼神,有沒有讓你有點怕怕🤓



5)、《江湖》左手哥!





6)、《東成西就》中最英俊、瀟灑、雪白、乾淨的丐幫少幫主!





7)、《東邪西毒》酷酷的洪七




8)、比較近的《赤道》教授


他近幾年沒怎麼接拍電影,比較專注他的主業,他之前還拒絕了《我是歌手》音樂綜藝節目。不過採訪他的對話,估計也只有他這種級別的人才敢講





大家是不是覺得他很像下面梁朝偉說的臺詞!
還有就是像《旺角卡門》裡他最具代表的臺詞

他的電影還有不少,都很精彩的,大家可以再欣賞一下歌神的演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有喜歡的就點個贊👍吧,給我一點點支持!謝謝!


老納不走


首先很榮幸自己有這個機會來回答這個問題。對於張學友是否被高估,很多人都有過疑問,畢竟樹大招風,人只要名聲一大就會有各種輿論。但等我分析完,大家就不會對張學友有懷疑了。

張學友到現在為止已經出到30餘年了,可以說他是和劉德華一樣從出道就活到現在的明星。張學友在1984年以歌唱選秀冠軍的身份進入演藝圈,所以對於他的唱功是不需要質疑的,次年他就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就如梅豔芳,同樣是一選秀冠軍的身份出道,最後不是成了一代天后了嗎?

除此之外,張學友還曾和世紀巨星邁克爾傑克遜同臺演出過,傑克遜對他有很高的評價;在2006年國際唱片工業協會公佈的全球唱片銷量排行榜中,傑克遜以7.5億張居首,而排名第二的便是張學友,要知道張學友是受到全球認可的。歌神的稱號那可不是吹出來的,經過張學友翻唱過的歌,原唱基本都是被秒了。另外,張學友還有現場CD,自帶立體環繞的能力,哪怕是清唱,你都能感受到他那極具吸引力的聲音。

雖說在音樂方面張學友僅僅只是一個歌手,他不寫歌,不填詞,但他用他的聲音足以征服所有人,況且人家在電影方面也是有所成就的,並不只是單一的歌者。所以說張學友並沒有被高估,無論是在電影還是音樂方面,他都是開創出了一片自己的天空,至少他的成就是受到大眾廣泛認可的。


世事奇談


張學友崛起之時,可以說是華語樂壇真正快要走向輝煌的時刻,那時候的樂壇在譚詠麟,張國榮,羅大佑,B安等人或樂隊的開拓下,已經逐漸步入成熟。然後張學友步入歌壇了,然後華語樂壇最輝煌的時刻就來臨了。九三年,吻別一出,當年亞洲銷量第一,世界銷量第二。“歌神”稱號正式臨於學友的身上。九五,九六連續兩屆獲世界流行樂壇最權威的World Music Awards世界音樂頒獎禮全球銷量最高華人歌手獎。讓整個世界流行樂壇不再忽視和小視我們華語樂壇的實力和地位。張學友讓我們華語樂壇第一次站在了世界的最頂峰,讓世界知道了華語樂壇的力量,是世界知道了張學友的地位。在那時張學友是可以與當時流行第一人邁克傑克遜平起平坐的世界流行界的絕對天王之一。在蒙蒂卡羅的世界流行音樂的最高殿堂上,邁克傑克遜在看到學友時,也不僅對他豎起了大姆指,對他另眼相看。可見,學友當時在整個世界樂壇的影響力巨大。在當時絕對處於世界流行音樂界落後地位的華語樂壇中張學友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在代表世界最頂尖的流行盛典中讓他有所斬獲,讓他們專門設了這銷量最高華人歌手獎,可見學友當時的高度已經達到了讓世界流行界都無法忽視的地位。讓華語樂壇正式步上世界流行樂的殿堂,引領整個亞洲流行樂壇走向世界。作為華語樂壇或整個亞洲樂壇來說,張學友的在世界樂壇領域的成就絕對是史無前例的。是位影響著整個世界的流行天王級人物。九七年,華語樂壇第一部流行音樂劇——“雪狼湖”出世,開創了流行樂壇的新紀元,絕對影響深遠,在華語樂壇中必然會寫下重重的一筆。而且雪狼湖更是在香港這彈丸之地書寫了在紅館這種大型體育館連開四十多場的紀錄。想想在香港這種小地方,一次性連開四十多場的音樂劇演出,這是多麼震憾,無與倫比的記錄啊。在當年迴歸後,學友被“時代週刊”評為香港特別行政區25大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以一個流行歌者在公眾中有如此地位,只能用超然來形容。一個影響力已經超出歌壇範疇式的成功人士。九九年,世界十大傑出青年之一,華語樂壇第一位成為世界傑青的人,學友再次以歌藝成就登臨這一權威,對世界所有成功年青才俊所設的獎項之上,是華人演藝界中繼成龍之後的第二人,亞洲流行樂壇的第一人。成就之高已經把華語樂壇帶到了亞洲流行界霸主的地位。在當時世界的權威在評定學友時,都認為他是亞洲流行樂壇當之無愧的第一人。亞洲銷量之王。當然這些是世界性的成就,在本地或華語樂壇來說,學友的成就和獎項更是多不盛數。但平心而論,若當論獎項的話,學友可能比之華仔要少點,但這並不影響學友在整個亞洲樂壇霸主的地位,更不會影響學友在華語樂壇“神”的高度。

  出道23年,發行專輯80多張,拍攝電影60餘部,獲得獎項不計其數……

創作華人樂壇第一部原創音樂劇《雪狼湖》,並開創全球巡演103場的音樂劇演出的空前輝煌記錄

第一個把流行演唱會與交響樂團合作的歌手

第一位華人歌手獲得“世界十大傑出青年”榮譽

《吻別》獲華人和亞洲銷量第一、世界第二

亞洲及華人第一個獲得美國音樂華人最高獎項(95年獲得世界華人銷量最高獎和非華人區最受歡迎華人獎、96年獲得世界十大最關注歌星)

第一個亞洲及華人獲得格萊美音樂大獎提名獎

華語樂壇中第一個舉行世界巡迴演唱會的華人。並保持華語樂壇連續開演100場的紀錄。(嗯這次學友自己可能會打破這繼續哦!哈,今年的好久不見演唱會據說定下的已經有九十多場了。只要身體條件許可,超過百場對學友來說應該沒有問題吧!現在看來學友還是亞洲歌壇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如果有人有置疑就先打破學友這些在華語樂壇創下的輝煌紀錄先。)

噹噹是上面這些紀錄和把華語樂壇帶領到世界最高的流行樂壇之上的成就來看,都有是現在任何華語歌者都無法超越的成就了。

如果說譚詠麟和羅大佑等是華語樂壇走向成熟的開拓者,那麼他——張學友絕對就是華語樂壇走向輝煌的開創者和引領者,在九十年代初到至今學友的地位都始終處於華語樂壇乃至整個亞洲流行樂壇的最巔峰,這從多哈亞運會把學友請來表演時我們就可以知道學友在亞洲樂壇當之無愧的霸主地位和對整個世界樂壇的影響力。要不立志想辦一界最偉大最華麗最成功的多哈亞運會組委會也不會邀請學友來唱大會主題歌了。因為學友的演唱會有助於這屆亞運會的影響力和成功。這從一個側面已經有力的證明的學友的成就。而寶麗金敢在當睥如此理直氣壯的說只要張學友跨出一小步,那麼整個華語流行樂壇必將前進一大步的言論。更是代表學友那“神”的地位。學友在華語樂壇確確實實已經到了那樣的至高地位。說他是華語樂壇走向輝煌之路的開創者和引領者絕不為過。就是他讓華語流行樂步向世界流行樂殿堂的。在學友這二十年的出道時間中,學友也碰到了華語樂壇步向輝煌時代的一些其他的讓人無法忘懷的歌手,是他們和學友一起把華語樂壇共同推向輝煌之路的。但他們雖然也都是天才橫溢的歌手,雖然實力也一樣無與倫比(起碼比之現在那些“虛假造星”下所謂的明星強多了,他們都是一步步憑自己自身的實力屹立在華語歌壇的,也正是有他們在才會與學友一起把我們的華語樂壇推向一個輝煌的頂峰的。這是現在那些選秀明星所無法企及的,而那些造星下所謂的明星也不可能把華語樂壇的地位再次提高的。我們的華語樂壇需要的是像學友他們那批有實力的真正歌者,只有像他們一樣,一起互相竟爭互相進步才可能使華語樂壇再創新的高峰)但這些與學友共存一個時代歌者也是不幸。他們有幸與學友一起書寫華語樂壇的一個輝煌時代,但也不得不面對學友那“神”的光環,那是他們所無法破除的神光。這是他們最大的不幸。就好像那些與邁克喬丹同處一個時代的偉大球星般,王傑,周華健,王菲,林憶蓮,趙傳,劉德華,小虎隊,草蜢,張信哲,李克勤,張宇這些華語樂壇如雷貫耳的人物或組合,都在始終無法破除張學友身上的那“神”的光環。像當年的王傑一度成為最高銷量的保證,像周華健被一度稱為天王殺手,像王菲也被稱為華語樂壇的第一女歌手,像林憶蓮最會唱歌的人,趙傳的豪邁的歌者,劉德華一個在演藝界的“超人”,小虎隊曾經的“神話”,草蜢“B安”之後,香港最成功的的組合,張信哲張式情歌無人抵擋的“王子”,李克勤譚詠麟的接班人,張宇曾經亞洲的獨賣天王。這優秀的華語樂壇的歌者都始終無法達到學友的高度,因為他們的成就都還是“人”,而學友是“神”。是一個讓華語樂壇影響到世界的“神”。這是他們最大的不同。這之後,華語樂壇也出現了一些另外奇才式的人物,如創近年來漢來銷售紀錄的任賢齊,“鋒”頭極盡的謝霆鋒,梅豔方之後的百變舞王

蔡依林,以及孫燕姿,古巨基,容祖兒,SHE,五月天等新人或新組合等都還遠未達到他們前一代像王菲,周華健等人的高度,更不能憾動張學友“神”的地位。而新一代中“實力天王”陳奕迅,創作天王陶則,新天王周杰倫,天后張惠妹也都還需努力。想要達到張學友那種程度,恐怕他們都得超越近二十年來在華語樂壇上最接近學友高度的劉德華和王菲才行。並在整個世界樂壇上取得優異的成績才行。但時至今日張學友還仍是華語樂壇那最高的一人還是肯定。從現在的演唱會就可以看出來。

恐怕現在華語樂壇乃至整個亞洲樂壇沒有人可以像張學友般一開就是百數場演唱會吧。而最近零四年開始的雪狼湖一百零三場已經又一次驗證了這位華語樂壇“神”級高手的實力和號召力。這都是現在華語樂壇無人達到和超越的事。

而演唱會的市場正是檢驗你自身真正實力和市場影響力的地方,這比之網上那些虛擬的影響和已經被搞的烏煙障氣的各種頒獎來的真實多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相信只有在演唱會這最能檢驗真理的實踐之地才會真正知道一個歌手的實力和影響力.那些什麼網上評比啊,投票啊實在太虛假太片面了.我不知道那些在網上得了個什麼人氣獎,在什麼選秀活動中得了新秀獎之類的所謂明星,來開演唱會,來讓市場來真真檢驗他們時,是不是還會有人願意陶錢去看他們的演唱呢?而且是票價還比較貴的演唱會呢?

 如果誰覺得現在已經有人在華語樂壇的成就和地位已經超過張學友了,那麼就讓他來開演唱會吧,從實踐中讓市場來真真的檢驗一下他們的地位和成就.

 如果他們能像學友般連開百場世界巡演,讓音樂劇連演一百多場,他們都能夠做到的話,那們他也一樣會是華語樂壇的另一個"神",以那種世大的影響力他也一樣可以像學友般以市場影響力樂壇成就來得到世界樂壇的肯定.當然那時他也可能會成為華語樂壇邁向另一個輝煌的引領者.期待這種人早點出現.但至少目前在整個華語樂壇還沒有人做到.連最接近"神"的劉德華和王菲也沒能做到,連華語樂壇的啟動者譚詠麟,羅大佑也沒做到,連現在被少男少女譽為最紅的人周杰倫也沒有做到.

 這些人為什麼不能做到的,其實說明白了,就是張學友比他們更有成就,更有影響力,更"紅".所以連被華仔迷稱為最有影響力的人劉德華他也無法像學友般連開百場演唱會,所以連被一些業內人士譽為最有地位的人譚校長也沒有連開百場巡演的壯舉,連被現在一些媒體稱為現在最紅的周杰倫也還是不敢連做百場的世界級巡演.

 這些說明了什麼?說明口頭的叫囂,虛假的獎項,片面的調查,都是狹義的,不客觀.

 還是那句話,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市場是驗檢歌手一個人實力和影響力以及受歡迎程度的唯一地方.而演唱會就是其中最直接,最客觀,最能反映一個歌手市場影響力的方式.

 這才是事實,其他一切都是不客觀,甚至虛假的

 一開就是連續百餘場的巡演,前段時間的雪狼湖更連演一百零三場.這些最說明了張學友仍是當今華語樂壇最有實力,最具影響力,最"紅"的那個"神"!

 至今除其之外,再無他人!

 事實說明在華語樂壇到目前為止,他張學友成就--前無古人


葉葉閃光1




現在有的人對於歌神張學友有看法,說學友被捧上了神壇,實力被高估了,我想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說,學友的實力絕對沒高估,良心話。如果說被高估了,我想問問,還有誰比他唱得好,還有誰能有被封為歌神稱號的?如果沒有,哈哈,那就算了吧。



張學友為什麼被稱為歌神,我來分析一下。首先,嗓音跨度大,高中低音都能勝任,音質清脆混合著少許渾厚,自然發聲,不做作,不像那位看不起刀郎的人(某坤),本身就一便秘,公鴨嗓子,還看不人民的歌手刀郎大俠。



第二,學友在大紅大紫之後,退身流行音樂,轉而音樂劇,就像一個電視演員推出專攻話劇一樣,比如陳佩斯,比如何冰。唱歌和演電視劇屬於藝人,演話劇演音樂劇屬於藝術家,兩者明顯不在一個檔次。




看了上面說的,有的人還會再說張學友的實力被高估了嗎?顯然沒有。



當然,雖然我的歌唱的很好聽,但是比上學友君,還是差了一點點,不過,他沒我帥,僅此而已。


令箭荷花感


張學友唱歌也不錯,港媒封為歌神,還是有一定實力的,不過,還有一個當年赫赫有名的飛碟唱片封的華語第一人、亞洲天王就是王傑,創作能力超過學友,天然音響的嗓音條件,高音可不用假聲輕鬆上去,鼻音自帶低音炮,學友沒法比,香港幾次報道民意測試王傑都排名榜首,可見不管誰得過多少獎項,看民意才是最公正的評判,老百姓心中自有桿秤,不像官方的水分重。只因王傑是個很有個性的人,處事不喜歡圓滑,得罪過某些人,港媒抹黑他多年,導致他堅決不回香港開演唱會。王和張的歌迷打口水仗多年,都是為偶像爭冠而鬥,我不黑不吹,王傑可唱學友任何一首歌,而學友能唱王傑的《忘記你不如忘記自己》《一無所有》《今生無悔》《可能》《人在風雨中》《流浪的心》《酒醉酒醒》《少年的心》《怒海孤鴻》《我如何知道你愛我》《心裡的呼喊》《繼續行》等這些歌嗎?能達到王傑的無敵音色嗎?不能,所以歌神天王滿天飛,不如華語第一人最真。當然喜歡誰聽誰的好了,這是大家的自由



























動人風和霧


沒錯,張學友,演唱會抓逃犯的功能確實被高估了!但是論唱歌,那歌神,永遠未被高估!

如果說獎項那張學友得過的,光截屏得截一會。不信自己百科搞一搞。

論地位,圈子天皇天后一大堆,這王那王也不少。但是能登上神壇的有幾個?

論唱歌,張學友唱的確實挺一般的,乏味可陳,聽現場和聽光盤啥的一個樣。

想想現在很多所謂新生代歌手,某些導師歌手,唱個歌要需要多少錄音老師。

用高曉松的話,普通人那是P圖,歌星那是P歌。

再說唱片銷量,截止06年歌神張學友1.2億張了,華人無出其右。93年專輯《吻別》在當年全球銷量第二,還有其他一堆數據,自己去查,不在這裡贅述了。

娛樂圈是一個腳下非常黑暗,頭上無數聚光燈的修羅場,人站在上邊所有的好壞都會被燈光無限照亮,放大。

而腳下的黑暗,更是時刻守候要把神探上的人拉下來。而張學友屹立不倒,靠的絕不只是現在盛行的顏值,流量。更是過硬的實力。


艾斯娛樂


01. Michael Jackson7.5億張 美國 70年代-00年代 (1979-) 流行/R&B

02. The Beatles 4億張 英國 60年代 (1962-1970) 搖滾/流行

03. Elvis Presley 3億張 美國 50年代-70年代 (1956-1977) 鄉村/搖滾

04. Madonna 2.75億張 美國 80年代-00年代 (1984-) 流行

05. Nana Mouskouri 2.5億張 希臘 60年代-00年代 (1959-) 流行

06. Cliff Richard 2.5億張 英國 50年代-00年代 (1959-1969,1977-1979,1986-1999) 搖滾/流行

07. The Rolling Stones 2.5億張 英國 60年代-00年代 (1964-1981) 搖滾

08. Mariah Carey 2.3億張 美國 90年代-00年代 (1990-) 流行/R&B

09. Elton John 2.2億張 英國 70年代-00年代 (1972-1976,1989-1991,1997-) 流行

10. Celine Dion 2.2億張 加拿大 80年代-00年代 (1990-) 流行

11. Pink Floyd 2.1億張 英國 60年代-00年代 (1970-1983,1994-1995) 搖滾

12. Led Zeppelin 2億張 英國 60年代-70年代 (1969-1979) 搖滾/布魯斯

13. Metallica 2億張 美國 80's-00's (1991-1997) 硬搖滾

14. Julio Iglesias 2億張 西班牙 70年代-00年代 (1969-) 拉丁/流行

15. Queen 1.8億張 英國 70年代-00年代 (1975-1995) 搖滾

16. AC/DC 1.8億張 澳大利亞/英國 70年代-00年代 (1980-1992) 硬搖滾

17. Whitney Houston 10張專輯 1.8億張 美國 80年代-00年代 (1985-2000) R&B/流行

18. ABBA 1.6億張 瑞典 70年代-80年代 (1974-1982) 迪斯科/流行

19. U2 1.5億張 Ireland 80年代-00年代 (1983-) 搖滾/流行

20. The Jacksons 1.5億張 美國 60年代-80年代 (1969-1980) R&B

21. Garth Brooks 1.45億張 美國 80年代-00年代 (1989-2001) 鄉村

22. Janet Jackson 11張專輯 1.3億張 美國 80年代-00年代 (1986-) R&B/流行

23. The Eagles 1.2億張 美國 70年代-00年代 (1974-1979) 鄉村/搖滾

24. 張學友 1.2億張 中國 80年代-00年代 (1984-) 流行

25. The Bee Gees 1.1億張 英國/澳大利亞 60年代-00年代 (1975-1979) 流行/迪斯科

26. Bon Jovi 1.1億張 美國 80年代-00年代 (1986-2000) 搖滾/硬搖滾

27. R.E.M. 1.1億張 美國 80年代-00年代 (1991-) 搖滾

28. Kenny Rogers 1.05億張 美國 60年代-00年代 鄉村/流行/搖滾

29. Black Sabbath 1億張 美國 70年代-00年代 硬搖滾/金屬

30. Barbra Streisand 1億張 美國 60年代-00年代 流行

31. Mireille Mathieu 37張專輯 1億張 法國 60年代-00年代 流行

32. Alla Pugacheva 1億張 R美國sia 70年代-00年代 搖滾/流行

33. Prince 1億張 美國 70年代-00年代 搖滾/流行

34. Ricky Nelson 1億張 美國 50年代-80年代 流行/鄉村/搖滾

35. Luciano Pavarotti 1億張 意大利 60年代-00年代 歌劇

36. Brenda Lee 1億張 美國 50年代-60年代 流行/鄉村

37. OmPrakash 1億張 印度 90年代-00年代

38. Illayaraja 1億張 印度 70年代-00年代

39. Johnny Mathis 1億張 英國 60年代-00年代 搖滾/流行

40. Lionel Richie 1億張 美國 80年代-00年代 流行/R&B

41. Dolly Parton 1億張 美國 60年代-00年代 鄉村

42. Donna Summer 1億張 美國 70年代-90年代 迪斯科

43. Aerosmith 1億張 美國 70年代-00年代 硬搖滾

44. Billy Joel 1億張 美國 70年代-00年代 流行 / 搖滾

45. Fleetwood Mac 1億張 英國/美國 60年代-00年代 流行/搖滾

46. Johnny Hallyday 1億張 法國 50年代-00年代 流行

47. Charles Aznavour 1億張 法國 50年代-00年代 流行

48. Bruce Springsteen 9000萬張 美國 70年代-00年代 搖滾/流行

49. Def Leppard 9000萬張 英國 80年代-00年代 硬搖滾

50. Bob Dylan 9000萬張 美國 60年代-00年代 民謠/搖滾 網上找的


阿灰灰155


音樂特別是流行音樂,娛樂性是第一位的。就象《水滸傳》喜歡給每一位好漢起一個綽號一樣,當年的媒體也喜歡用中國特色為流行樂壇的各位英雄英雌排座次起綽號,歌神啦,天王啦,天后啦,等等。其實我理解是一種炒作吧。我從張明敏開始關注港臺流行音樂,好象是1983年左右吧,一直到所謂四大天王為止,港臺流行音樂就再也不聽了,因為個人覺得從此時起,港臺音樂雖然借大陸各種沒聽過港臺流行樂的歌迷對四大天王的痴迷達到市場的巔峰,卻明顯表現出質量的嚴重下滑。因為公司得抓緊時間出唱片,越快越好!因為大陸市場實在太大,大到完全超出港臺人的想象!音樂的質量是次要的,因為再低質量的港臺腔音樂,在大陸歌迷眼中,也超過大陸本土音樂很多。很滑稽,但當時恰逢港臺樂最巔峰期,情況就是這樣的。然而,港臺流行音樂也正是從那時起,走下坡了,諷刺吧。

本人只評論到九十年的港臺男歌手。

真正唱功好的,是四大天王之前的一批人。為啥?唱功不好,人家不認可,要餓死的!香港市場多大?五萬就稱為白金銷量了。你一年唱片賣幾千張,日子過得下去嗎?連張國榮都曾在表演時拋向歌迷的帽子被不領情地拋回來,其他一般歌手如果不認真用功的話,生存情況可想而知。

各位極力強調的張學友演唱會的效果,其實譚詠麟張國榮現場效果更超張學友,演唱會的數量和唱片銷量一樣,是大陸歌迷造成的神話。即使與學友同時期的,李克勤的演唱會功底也超過張學友。

眾多港臺神話,都是煙雲。大中華真正有流行音樂才幾十年的時間,我輩居然這麼幸運,在這開頭的幾十年裡就遇到了神、仙、皇、王、後、殿堂級、教父?

何其荒誕。


廣平先生


張學友作客節目談拒絕參加歌手比賽原因,他表示不去是因為這輩子參加的比賽太多不想再參加了,他也直言“其實我很佩服參加《我是歌手》的歌手,還要去給評判來評,老實說那些評判都不知道懂不懂的。”主持人開玩笑說:“你沒必要參加《我是歌手》啦,因為你已經是歌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