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師課堂:教培行業的「新起點」還是「終點」?

說起雙師課堂,教培行業同仁並不陌生,但雙師課堂未來到底有多大威力,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筆者認為,雙師課堂有望成為重塑教培行業的利器,而那些不願深入研究雙師課堂的人,極有可能在這次變革中淘汰出局。

雙師課堂:教培行業的“新起點”還是“終點”?

一、雙師課堂一旦成熟,將是教培行業的“效率革命”

有一個最簡單的常識,叫“分工產生效率”。新東方、好未來兩大巨頭,當年也是靠“分工”確立行業地位的。

(1)新東方的分工,是把英語教學拆成單詞、閱讀、作文等多個部分,讓精細分工後的老師進行搭班教學。這樣,不僅讓每個老師在自己的領域內更加精專,教學水平飛速提高,有效保證了課堂體驗,還增加了老師出走的難度,因為,你如果不把搭班老師帶走,自己沒法單幹,而想把大家都帶走又很困難。

(2)好未來,也就是當年的學而思,在分工上的重大創新是:教學和教研的分離。這一舉措,最厲害的地方在於:過去,老師是機構的核心資源,課程才是產品,而當學而思把教學和教研分離之後,他們獲得了一種能力,那就是,把老師變成一種“產品”,也就是說,他們可以按照標準化的方式,批量生產老師。這樣,他們在面對競爭對手的時候,他們的競爭力整整高出一個維度。

雙師的分工,可能又是一個“把競爭力提升一個維度”的重大創新

過去,我們把老師分成好老師和普通老師,我們認為,他們本質一樣,只是能力有差別。但是,在雙師模型下,主講老師和輔導老師,不是簡單的能力差別,而是,他們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工種”。

主講老師,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教學演員”,如果特別牛,那就是“教學明星”。未來,他們不僅要訓練“教學技能”,還要學習“表演技巧”,因為,他們將長期面對“屏幕”。

輔導老師的角色是什麼呢?他們的任務,是伴隨學生成長,某種程度上,你可以把他們看成“學習上的保姆”。他們不需要表演技能,但他們需要很高的情商,能夠敏銳地發現學生的問題並加以調節。

如果我們這樣來理解“老師”這個角色的話,我們會發現,雙師貌似更合理,單師的模式反而是有問題的,因為,老師分飾兩角,又要琢磨怎麼把課講好,又要關心學生成長,顧不過來。

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老師在課堂上一邊講課,一邊觀察學生,效果是不如主講老師在大屏幕上講課,輔導老師在下面觀察學生的。

所以,當雙師都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之後,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應該會大幅提升。

二、雙師課堂,正在走向成熟

說一種模式正在成熟,勢必要從它能帶來的效果衡量。從目前的數據看,新東方、好未來這樣行業巨頭的雙師都取得了驚人的成績。

新東方首批試點城市低價班轉正價班的轉化率超過50%,二批試點城市正價班續班率均超70%;2017財年累計招生人次過萬,2018財年,自建8個雙師校區,累計招生已突破三萬人次。

學而思的雙師課堂數量已經1000+,南京、北京的雙師課堂的學生數均破萬,雙師的收入已經超過2億元。

在區域性品牌機構中,雙師的數據也在說明著這種模式是可以帶給機構快速擴張與複製的能力。

雙師課堂:教培行業的“新起點”還是“終點”?

北京鸚鵡螺教育的雙師課堂,在三四線城市的定位是中高端市場,學費標準一年2-3萬。從創立之初,鸚鵡螺的創始人就瞄準了雙師模式。2010年,首開雙師課堂,幹了一年,總投資25萬,一年就做到了80多萬營收。7年雙師之路,如今的鸚鵡螺已經研發出了自己的學習管家系統和服務,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直營連鎖模式,預計在未來三年完成50個最優質的三四線城市的網點覆蓋,線下網點規模數達到200個。

雙師課堂:教培行業的“新起點”還是“終點”?

河南林州一個縣級市,有一家“一點易教育”,本身的體量是21家校區,同期在校人數超過6500人,年培訓人次超過20000人次。創始人看好雙師教學模式,於2017年9月與高思愛學習合作開始雙師課堂,2018年5月與威渡合作組建了自己的“雙師直播系統”,6月27日一期直播系統投入運營,暑期共開播4種課程32個班次,雙師學員超過960人。規劃建設中的二期直播系統將在8月底開始投入使用,預計有3個直播間,20間雙師教室,實現超3000人次的雙師教學。

三、雙師課堂,還需要做什麼

雖然雙師課堂的分工模式,從邏輯上講,是整個行業發展的正確方向,但是,距離真正成熟乃至成功,還有一段距離。但只要認定這個大方向,整個行業的演化會很快。

1、雙師課堂的硬件標準會確立下來並很快鋪開

雙師課堂想保證體驗,硬件絕不能差,但只要標準確定下來,會有大量設備迅速投放到市場上。硬件供給絕對沒有問題,就看市場上有多少人看明白並迅速接受這個東西。

2、雙師分工會更加明確,兩類老師都要在自己的能力項上不斷精進

只要明確彼此的定位,具體該怎麼訓練,方法其實也是成熟的。

3、一套強大的適應雙師課堂的教學系統將被開發出來

這套教學系統比較複雜,考慮的細節非常多,可能只有新東方、好未來或者高思教育有能力開發,但是,這套系統一旦開發出來,其整個體驗及效果,將完勝現在的教學方式。

總之,雙師課堂,不是簡單的,兩個老師,一個線上,一個線上,而是在重塑老師能力項的基礎上,配合相應的硬件和軟件系統,這個過程可能比較複雜,但一旦整合完成,將碾壓傳統模式。

四、雙師課堂對中小機構的威脅和機遇

既然雙師課堂是未來趨勢,那麼,在這場變革中,中小機構將如何生存?

壞消息是:雖然中小機構有能力購買硬件,但是,培養具有全新能力項的老師,尤其是“教學演員”和“教學明星”,對他們來說,實在太難了,而打造軟件系統,也幾乎沒有可能。

好消息是:一旦雙師課堂成為主流,大機構肯定會圍繞“適應雙師課堂的教學系統”進行份額爭奪,為了換取對他們教學系統的使用,他們願意輸出“教學明星”,和那些擁有高質量輔導老師團隊的機構進行合作。

最後,我們發現,教培行業未來很可能不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即每家機構都恨不得做完所有的事情,而是大機構輸出“教學明星”和“教學系統”,中小機構培養高質量的輔導老師團隊,大家不再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而那些反應較慢,不能參與到“教培行業產業鏈”重構的中小機構,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雙師之於中小機構,是“得”還是“坑”?合作之於中小機構,是成就還是淡化?8月17日上午,杭州818大會智能+教育主論壇重磅開啟,來自一線雙師教育領域的校長周偉、楊建嬉、胡宇東、楊隧昌將圍繞智能教學的雙師模式和他們自己的雙師經驗進行精彩的分享,有他們走過的“坑”,也有他們收穫的“得”,讓前來參會的校長在雙師的探索上少走些彎路,合理選擇、高效發展。

雙師課堂:教培行業的“新起點”還是“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