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熱潮下,創業者該如何調整公司架構?

由於政策限制和上市審核的繁瑣程序,出現了國內A股上市“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的現象。近期,受市場政策波動的影響,許多新經濟“獨角獸”公司赴香港上市成熱門,2018年7月12日僅一天就出現了8家境內公司同時登陸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壯觀局面。從早期的騰訊到最新上市的小米,VIE紅籌架構幾乎是外資限制行業企業在香港上市的最受歡迎的選擇。

企業創業之初多是純內資架構。在當今海外上市的熱潮下,搭建VIE紅籌架構幾乎是每個從事外資受限業務的創業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經歷的過程。

典型的VIE紅籌架構搭建前後架構圖如下:

VIE紅籌架構搭建前:

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熱潮下,創業者該如何調整公司架構?

VIE紅籌架構搭建後:

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熱潮下,創業者該如何調整公司架構?

搭建VIE紅籌架構時考慮的因素:

中國企業經歷了多年的海外上市摸索,搭建VIE紅籌架構已積累了一些方法和明確步驟,但關鍵還是取決於對以下因素(包括但不限於)的考慮:

  • 分析公司行業外資受限情況
  • 決策原內資公司轉換為未來的WFOE還是VIE公司
  • 確認原內資投資者是否繼續介入還是退出,如果繼續介入應通過什麼方式在海外持股

搭建VIE紅籌架構時留下的問題:

不少創業者在VIE紅籌架構運行了很長時間以後,乃至臨上市之前才發現當初的搭建過程留下了很多財稅方面的隱患,後期解決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成本,有些甚至是無法挽回的。常見的例子包括:

  • 投資者退出渠道不順暢
  • 架構未完全滿足上市審查要求
  • 架構資源配置不合理,導致利潤分配困難,進而令公司財務表現打折扣
  • 發現投資人稅基損失,退出稅負增加

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VIE紅籌架構搭建之初就開始佈局和調配,此後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百利來,創立於1982年,紮根香港已有36年之久,並於國內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設有分行,具有豐富的公司註冊經驗及金融財稅經驗,熟悉搭建紅籌VIE的具體步驟,將結合可能出現的財稅風險和香港上市操作經驗,為您進行進一步的解析。如有需要搭建VIE紅籌架構,歡迎隨時聯繫百利來:微信公眾號(ibailil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