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東南亞挖「牆角」 中國手握三大優勢夷然不懼

美國在東南亞挖“牆角” 中國手握三大優勢夷然不懼

剛剛結束的東盟外長會議似乎成為了中美兩大國的博弈新戰場。在這場會議上,中國不僅與東盟十國達成了《南海行為準則》的單一磋商文本草案,還計劃於今年10月舉行聯合軍演,演習排除了美國與澳大利亞。與此同時,美國通過了對印太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並在東盟外長會議上兜售自己的想法。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8月7日刊文稱,中美兩國在東南亞的競爭各有優勢,在這場漫長的競爭中,中國的優勢更明顯。原文如下:

美國務卿蓬佩奧最近訪問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標誌著美國和中國在東南亞的競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特別是蓬佩奧公佈了美國的印度-太平洋戰略,通過呼籲採取更加“公開透明”的投資戰略,間接挑戰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戰略。

美國的戰略強調私營企業的投資,這與中國的倡議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在東南亞的投資涉及眾多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為了增加印太戰略的說服力,美國宣佈將在該地區投資1.13億美元用於技術,能源和基礎設施等領域,意圖與中國進行直接競爭甚至替代後者。

鑑於美國公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和經濟威脅,兩者之間必然會發生競爭。由於東南亞地區的經濟潛力和地緣戰略的重要性,該地區已經成為中美直接較量的場所。關鍵問題是:美國能否在東南亞與中國競爭?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答案,因為這兩個大國在亞太地區各有利弊。簡而言之,中國在經濟和地理方面具有優勢,而美國在地緣政治和全球影響方面具有優勢。

美國仍然是一個在東南亞具有重大優勢的全球大國,不過這種優勢直接受到美國的政策優先級影響。美國在該地區的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美國在東南亞擁有多個盟友和合作夥伴,包括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等。這很重要,因為如果最終發生不測事件,這些國家會向美國尋求安全保護。考慮到中國在該地區沒有正式盟友並且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找到一個盟友,美國聯盟體系在競爭中佔據很大優勢。

美國在東南亞挖“牆角” 中國手握三大優勢夷然不懼

中國與泰國空軍演習

其次,由於歷史,經濟或戰略原因,一些東南亞國家仍對中國持有不同程度的擔憂。他們可能會因與中國做生意而受益,但他們也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距離。

第三,美國的價值在該地區仍然普遍存在,儘管美國軟實力在特朗普時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其“美國第一”的口號並沒有贏得亞太地區的任何朋友。然而,即使在美國本身面臨國內重大挑戰的情況下,亞太地區仍然會在發展方式和問題治理上尋求美國的幫助。這是美國軟實力的優勢之一。

有趣的是,中國的優勢則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所缺乏的,即經濟一體化和地理優勢。具體地說,中國在與東盟關係方面也擁有三大優勢。

首先,毫無疑問,中國與東盟的經濟關係強勁且不斷髮展。2017年,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創歷史新高,達到5140億美元。貿易關係相對健康,因為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順差僅為430億美元。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而美國僅是第四大貿易伙伴,這使中國在與東盟打交道方面具有重大優勢。

美國在東南亞挖“牆角” 中國手握三大優勢夷然不懼

此外,儘管在馬來西亞和其他地方出現了一些合作項目的挫折,但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國一直在東盟成員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美國和中國之間正在進行的貿易戰也為中國與東盟達成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提供了新動力。中國與東盟的夥伴關係是包括大多數亞洲經濟體而非美國式的貿易協定。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對該地區的1.13億美元承諾與中國在東盟的大型項目相比相形見絀。

其次,中國對東盟和該地區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美國。出於地理和戰略原因,如果中國希望增加其全球影響力,那麼必須與東南亞建立良好而有效的關係。沒有任何其他地區能像東盟一樣在戰略上與中國接近,甚至東北亞地區都沒有。中國外交政策目標,必須從東南亞開始,如果實踐成功,將進一步證明中國模式的全球適用性。

第三,中國的優勢還在於它靠近東盟地區。中國除了與東盟之間的日常商業互動外,民間交流也在迅速增加。這個數字在2018年將達到5000萬,學生交流的數量也增加到20萬,反映了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支柱越來越強大。

當然,正如開始提到的那樣,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競爭時代才剛剛開始,東南亞的最終選擇仍然不確定,因為美國和中國都必須首先解決迫在眉睫的自身問題,即國內經濟發展。中美還應意識到,東南亞可以在改變區域動態甚至全球力量平衡方面發揮作用,但並不是超級大國搶奪或直接競爭的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