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產後奶水不足?掌握這6大要點,奶水如泉湧,寶寶吃個夠!

母乳餵養是寶寶最好不過的選擇了,而母乳餵養最怕的就是奶水不足。那奶水不足的具體原因有哪些呢?奶水不足又會有哪些表現,有哪些預防和調理的辦法?針對這些問題,下文將為您一一解答。


新媽媽產後奶水不足?掌握這6大要點,奶水如泉湧,寶寶吃個夠!

新媽媽產後奶水不足?掌握這6大要點,奶水如泉湧,寶寶吃個夠!​​

母乳不足的原因

1、母親餵奶次數過少:長時間不哺乳或延長餵奶間隔,不僅不利於乳汁的分泌,還會導致乳汁不足。

2、餵養不當:新生兒出生後沒有及早地吸吮乳房,也沒有按需哺乳;母嬰分離,使用奶瓶餵奶而造成“乳頭錯覺”,導致新生兒不願吸吮母乳;媽媽因為乳頭疼痛而不願讓新生兒吸吮等因素,均可導致乳汁不足。

3、嬰兒吸吮時間不夠:每24小時哺乳的次數及吸吮的時間不夠,使嬰兒在兩側乳房的吸吮時間達到5-10分鐘。如果在吃奶時睡著了,應該輕拍兩頰,把他喚醒。

新媽媽產後奶水不足?掌握這6大要點,奶水如泉湧,寶寶吃個夠!


4、不適當地加輔食:有的母親因乳汁分泌少給嬰兒喂牛奶和糖水等,吸吮過少造成母乳減少。

5、嬰兒吸吮姿勢不正確:可導致嬰兒吸吮不到乳汁,也就不能刺激泌乳反射。>>母乳餵養的正確姿勢

6、母親缺乏信心與熱情:這時應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告知正確的餵哺方法。如分娩後儘早母嬰同室,往往可避免這類問題的產生。

7、母親營養不良休息不好:會不利於泌乳反射,同時乳汁的質量也受影響。

8、嬰兒的口腔運動功能不良:如面部缺陷等也可干擾母乳的餵養,影響乳汁的分泌,此時可使用擠奶或用吸奶器吸奶餵養。

9、母親乳腺發育不良:乳房發育不良,乳房手術,乳頭凹陷,再次妊娠,母親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均可使乳汁分泌減少。

10、有疾病或服用影響分泌乳汁的藥物、胎盤殘留等均可導致乳汁不足。

奶水不足怎麼辦

1.寶寶的吮吸次數的增多,可以促進乳汁分泌。

孩子喝完奶之後,會刺激媽媽分泌催乳素,這種激素會讓奶量大增。

2.為避免奶水不足,媽媽應在哺乳期避免服藥。

新媽媽應當謹慎吃藥,食品也要多加註意,像抗甲狀腺的藥物以及山楂等等都會對產奶有影響。所以媽媽在哺乳期間若身體不適,應謹遵醫囑用藥。

3.奶水不足有可能是媽媽營養不良,則需要補充營養。

奶水中的營養源自媽媽體內,所以為保證媽媽奶水充足,媽媽應該多食用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以及營養燉湯。

4.保持媽媽情緒良好,也能增加媽媽的乳汁分泌量。

分娩後的媽媽,情緒脆弱且較不穩定,這些情況都會影響母乳分泌。哺乳期媽媽保持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健康,都有利於媽媽較好地分泌乳汁。

5.媽媽可以通過食療,增加乳汁分泌量。

豬蹄、花生米等食物,都是不錯的催乳食物,對乳汁的分泌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6.哺乳期媽媽應該適時補充水分。

倘若媽媽身體的水分含量不高,會導致奶水的產量減少,而且營養價值也不如正常水平。所以媽媽應該多喝鮮奶、白開水以及有新鮮的、有營養的湯類。

奶水不足的自我調理

1.哺乳期應該選戴合適文胸。媽媽只有選擇舒適的棉質文胸,才能不給乳房造成壓力,最好選用產婦專用,並且勤換洗。

2.餵奶前後,媽媽要注意護理乳房。頭回餵奶前,要先在乳頭上抹上植物油,讓痂垢軟化,再衝洗。每次哺乳前要對手、乳房進行清潔,結束後要再次用溫水清洗,並及時換洗衣物。

3.媽媽要保護好乳頭。乳頭應保持清潔,可以用魚肝油軟膏或蓖麻油鉍劑塗於乳頭上。

4.媽媽們可通過適量的運動來防止乳房變形。尤其是游泳,在水中胸腹部得到按摩,從而塑造胸型。

母乳不足吃什麼

1、花生米連表面的那層紅衣一起(最好是紅衣花生),燉豬蹄(前腳)或燉豬肚,或用花生米與大米同煮粥。這樣服用了以後很快就有奶水了。

2、去超市或者市場購買少許的乾的黃花菜,跟豬蹄或黃花菜一起,文火慢燉老母雞湯。營養足夠,奶水也會增加。

3、豆腐,紅糖(不是白糖,一定是紅糖),米酒(最好是客家的那種自己釀造的黃酒),先將豆腐、紅糖加適量水煮,待紅糖溶化後,倒入米酒煮片刻,吃豆腐喝湯,1次食完,連食5天。催乳功效特別強。

4、把新鮮的鯉魚剪一下,然後煎一個雞蛋,把魚跟雞蛋一起,倒入鍋中,用文火慢慢熬製,湯或用鯉魚與大米同煮粥吃。功效顯著。

5、木瓜,有些地方對木瓜有肯定,吃木瓜能夠催乳,所以這個因人而異,不妨試試用木瓜燉冰糖服用。加牛奶也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