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再添AI助力 智慧航安加入民航反恐技術聯合實驗室

 近日,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和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聯合組建的民航反恐技術聯合實驗室迎來新成員——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聯合實驗室一直致力於智能技術在民航領域的應用優化,而智慧航安作為一家提供智慧型民航安保解決方案的高科技公司,已與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共同研發出示範應用於國內65家機場的安檢人臉識別輔助驗證系統。此次智慧航安帶著“航空安保智慧大腦”等更優智能技術民航領域解決方案加入聯合實驗室,讓三方聯繫更加緊密,必將進一步推動全國機場的智慧化建設。

強強聯手 打造新一代智慧民航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與影響越來越突出,作為連接世界的橋樑和紐帶的中國機場更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人們對民航的期望值日益增長,更加追求便捷、舒適、高效,更加聚焦智慧民航的發展。近日,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與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呂爾學舉行工作座談,雙方一致表示,要聚焦我國民航發展的科技創新需求,瞄準民航重點領域和重大產品,全面攜起手來,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聯合建立全方位、長遠、順暢的戰略合作關係和常態化的交流機制,突出智庫支持,強化技術合作,共建科技創新平臺,加強科技人才培養,共同努力打造產學研用高效融合的現代民航行業,推動民航強國與科技強國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同時,中科院的弘光專項項目“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捷報頻傳。其子系統——安檢人臉識別輔助驗證系統累計已示範應用於國內65家機場的旅客安檢,覆蓋585條安檢通道的旅客安檢,在全國年吞吐量3000萬人次以上機場示範覆蓋率為80%。其識別準確率高於99%驗證速度小於1秒的先進技術,在2017年廣州白雲機場安檢現場評測戰勝了國內排名最靠前的人臉識別技術廠商。應用該系統的國內機場,安檢整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如廈門高崎機場,啟用該系統6天內連續查獲9宗企圖持用他人證件乘機事件。重慶江北機場,在安裝該系統一年內查獲冒名頂替者乘機233人。這些成果,都與中科院弘光專項在民航智慧安保方面的唯一產業化單位——智慧航安息息相關。

“早在2016年,智慧航安就與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為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人臉識別技術在民航領域的唯一科技成果轉化單位。”智慧航安相關負責人介紹,智慧航安以計算機視覺為核心,基於智慧、安全出行場景,提供全流程服務。核心技術與應用上,智慧航安早已與中科院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此次加入聯合實驗室,更能將我們的優勢充分發揮,將讓我們與中科院重慶院、中國民航的合作更加緊密。營造開放、多元、跨界、協同、互補的氛圍。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與大數據應用,以人工智能技術推進機場安防行業變革”。該負責人表示。

“智慧大腦”AI+民航未來可期

此次加入聯合實驗室,智慧航安備足“乾貨”。“航空安保智慧大腦是我們為民航量身打造的智能技術融合方案。”該負責人介紹,“智慧大腦”將全面整合民航領域的信息流、數據流。在安防方面,打造標準化、覆蓋機場道路、停車場、休息廳、登機櫃臺、機場跑道、停機坪等不同區域的多級安檢平臺大數據框架,建立與安檢平行的數據庫,著重對安檢各類生產數據全面收集、統計和分析,為安檢提供系統級能力。

在旅客方面,打造智能安檢分流、全流程人臉識別通關等智慧便捷通關方式,輔以航班信息查詢、乘機購物等路線指引、外部天氣情況播報、“刷臉”尋人等。

在商業方面,為商戶和機場管理者提供人流分析、顧客屬性分析,用大數據得出最優購買轉化方案,以供規劃投資。

在管理方面,安檢人員培訓考核系統、智能人員管理系統和安檢判圖人員工作狀態管理系統等已為在用機場節約巨大成本。

“人臉識別抓拍的一張清晰照片,替代紙質,成為機場內標識驗訖的通行憑證。機場工作人員不用再廣播尋人,依靠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就能找到那些迷路或是即將要錯過航班的旅客。刷個臉,就表示安檢人員在崗,沒有認真判別行李X光圖,計算機會發出提醒。”該負責人表示,這不是未來的藍圖,這是已經在各個機場應用的現實。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的蓬勃發展,為打造“智慧民航”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並一步步在實現。中科院重慶院、中國民航與智慧航安攜手站在這樣的歷史節點上,必將努力推進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加快智能化、智慧化的科技支持。

智慧民航,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