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傳承|劉昌剛:憶雙親,隔世牽掛念連連

家风传承|刘昌刚:忆双亲,隔世牵挂念连连

靠近我 溫暖你

風裡雨裡讓州小團同你 在一起↗

家风传承|刘昌刚:忆双亲,隔世牵挂念连连

點擊上方綠標可收聽主播 仇婷 為您朗讀(第98期)

家风传承|刘昌刚:忆双亲,隔世牵挂念连连家风传承|刘昌刚:忆双亲,隔世牵挂念连连
家风传承|刘昌刚:忆双亲,隔世牵挂念连连

老寨村,位於湘西州花垣縣域中部,距離縣城20公里,坐落在尖巖山,也叫文筆峰腳下的一個純苗族小山村,這是我的家鄉,我的父母就長眠在尖巖山旁的這片土地上。

每年春節前夕,我都會回老家,按照當地風俗,先到家先牌位進獻,然後到父母墳上祭掃,燒一些陰幣、錢紙等,風俗就是讓他們在春節前的臘月二十六,最後一場有點錢,去趕集買點年貨,也寄託我們的思念。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19年,母親離開我們也有18年了,十幾年以來,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勤勞、忠厚、善良、寬容的父母。

父親是一個典型的農民,沒有什麼文化,斗大的字也不認識一個,一輩子去得最遠的地方是吉首,但是他最勤勞和忠厚。他兄弟姐妹五人,大姑,二姑,大伯,三叔,在兄弟中排老二,大姑二姑早嫁,大伯和三叔當兵吃糧,家中勞動活都歸他做,因此數他最苦。大伯在解放前夕,因為義氣,連被抓壯丁的夥伴也要去看,結果自送虎口,連他也一起帶走,到底是死在沅陵還是死在臺灣,父親都沒有搞清楚;三叔雖然排行最小,但他長得高大健壯,解放前給人家做鄉公丁。大姑嫁同鄉沙科寨,早年病死。二姑嫁雅橋排紮寨,活到八十多歲,現在已經不在人世。聽父親說,大姑死得較早,留下三個小孩是他和三叔撫養長大,至今還生活在老寨村。

骨肉分離的痛苦,是從失去父親開始的。當年和父親生離死別的痛苦情景,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父親生於1921年2月8日生,歿於1999年4月8日,享年 7 9歲。父親去世之前,因肺心病一共住院11次。記得1996年秋,也就是他去世前三年,那次病得很嚴重,當時,父親認為自己肯定要走了,不想死在外面,我們只好遵從意願讓他從醫院回家。離開之前,醫生給了我兩支強心針劑,告訴我可以在最後的時候用上。當父親進入彌留之際,村裡鄉親、親戚朋友都來了,棺材也準備好了,兄弟姐妹哭成一片,子孫們跪了一地。按照農村習俗是要放三聯九炮,通報家先和寨子鄉親。當時管事的叔叔已經放了三炮,我感覺到是到最後的時刻了,我按照醫生的囑咐,給父親打了兩針強心針,結果是我把他救回來了,又活了三年,而且活得好好的,連他自己的墳地也是他選好的。當時我覺得好像是上天給了父親三年的壽命,說來也是半個奇蹟。

家风传承|刘昌刚:忆双亲,隔世牵挂念连连

父親

家风传承|刘昌刚:忆双亲,隔世牵挂念连连

母親

母親也是慈祥、善良的農家婦女。她從保靖縣水田河鎮的排捧村遠嫁而來,一共養育我們兄弟姐妹七個,五女二男,大姐二姐,大妹二妹滿妹,我和小弟,生活艱苦但也有甘甜,畢竟我們都長大成人,自立生活,而且能夠為社會做點貢獻。在那改革開放以前的年代,生活物質極端貧乏,生產隊缺糧缺錢的日子,我是親身經歷的,一個紅薯充飢一天的日子也是經常的,除了上學還要去守牛放羊、打柴擔水。可惜的是母親把兒女養大,沒有享到清福,因為肺心病早早就去世了。生於1933年6月5日的她,不滿67歲,歿於2000年2月28日,追隨父親而去,給兒女們留下的是無盡的悲痛。

記得那年過了元宵節,我從長沙到武漢,從武漢開車到江西南昌,第二天凌晨,家裡就來了電話說,母親突然身體不適,沒有來得及到醫院搶救,人就不行了。我深感意外,出差前一晚上去看望她,還在唱苗歌,精神狀態很好,哪想到說走就走了。離父親去世還不到一年,母親又走了。帶著沉痛的心情,我和老婆驅車回家,到了半夜兩點多鐘,才趕回老寨家中。

尤其感到對不起母親的是,因為父親有病多年,曾經到醫院住院十多次,他去世我們都有思想準備,而母親在世時,我們就要她一同住院,都是因為她考慮兄弟姐妹們經濟拮据,執意堅持不住院花錢,白白錯過了好的治療時機,我們都有一種沉沉的負疚感。

母親常住在大妹家裡。由於工作繁忙,陪伴母親的時間實在是太少,隔一兩個星期去看望她一次,也只是坐一兩個小時,聊幾句,拿點錢,然後事情一忙就走人了。我大妹曾經勸我:“你不要認為送了幾百塊錢,就好像盡孝了,她需要的是陪伴。”但是,母親往往對我說,你有事就可以走了。她體諒我的工作。的確,年輕的時候意識不到,年紀大了都會後悔,陪伴的時間太少了。哎,有時也只能自我安慰,父母和子女不可能陪伴很長時間,總是要分開的。

2018年5月13日母親節,我寫了一首古詩《阿孃汝》,獻給我那善良、寬容的母親:

阿奶蒙汝沒,得納想幾到。

夏熱已多時,春衣可捶搗。

記得夜唱歌,那知晨哭繞。

如得再生魂,足有十八了。

2018年6月17日的父親節,我又禁不住思念,寫了一首古詩《阿爹汝》,獻給我那勤勞、忠厚的父親:

阿爹蒙尼幾,德黛想汝蒙。

父愛如青山,全家樂融融。

聖潔比冰雪,溫暖勝火籠。

寬廣過江海,慈嚴相濟同。

與黨同年生,堪稱偉光榮。

在每個人心裡,父母親的愛都是最偉大的,因為她們給了你生命,教會你忠厚和善良,給了你最無私的愛。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惟願這些古詩,寄託兒女的心聲,能讓天上的父母親感受到兒女深深的內疚與懷念。

父母親對於我們,除了養育之恩,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家庭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供養我們上學讀書。而母親是第一個堅持讓我們讀書的,寧可哀求千家,也要藉資盤郎。生活的艱辛同樣可以磨礪人的意志,如果要問從父母親身上繼承了什麼?我的回答一定是勤勞、忠厚、善良和寬容,當然還有真誠和感恩,要永遠記住人家的恩情。

小學和中學,我是在麻慄場中小學度過的,從小學初中高中,從1968年啟蒙到1978年高中畢業,一讀就是十年。十年間,始終是走讀生,五里路程,早出晚歸。自幼家中貧寒,卻也深知知識改變命運。中學時,我尤其喜愛讀書,通常是借同學家裡的書,一兩個晚上看完,馬上還給人家。70年代,像《西遊記》《水滸傳》《烈火金剛》,當時被認為是封資修的東西,但是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金光大道》《豔陽天》《春潮急》《李自成》《鋼鐵是怎麼煉成的》這些小說我最愛讀。1978年恢復高考後,我考上了大學,錄取進校是湘潭大學湘西分校,大約一個學期就轉為吉首大學農林系,所以是吉首大學的校友,至今為止還是麻慄場中學出來的唯一一個大學生(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高中不辦了)。現在,我還是看到書就買,家裡面的書有幾萬冊,閱讀已經變成一個愛好、學習已經變成一種自覺。

如果說父母親還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不能忘本。不能忘記自己是一個農村孩子,不能忘記自己曾經是一個窮苦百姓。這些年,雖然我當官了,進城了,但官僚的習氣,我自覺身上沒有。對那些弱勢群體,那些窮人,我越是真誠地同情,因為我想到了父母親和自己的過去。我始終認為,要保持:農民的本色、窮人的骨氣、學者的睿智、君子的正氣。幾十年來我在十幾個崗位上工作過,我自認為是做到了幹一行、愛一行、學一行,能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一名正廳級的領導幹部,主要是感謝組織上的關心培養,但是絕對不能忘記父母親的恩情。

我自己有幾句人生格言:從放牛娃出生,吃救濟糧長大,靠助學金讀書,保窮苦人本色,為老百姓做事,跟共產黨到底。這些已經內化為一種精神信念,也變為一種人格力量。

家風,到底是什麼?父母親需要我繼承什麼?我經常默默的思考。和父母親分別,是痛苦的。在父母親走後的五六年時間,每回都有一種催我回家的心情,回到生我的老家,一個人靜靜地坐幾個小時,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想想父母親的故事,好像在和父母進行心靈的對話,然後邊想邊流眼淚。通過這種思念過程,我慢慢調整了情緒,覺得生活必須繼續,還有許多的工作,又信心百倍地回到工作崗位。

黃永玉大師說過,“到外面本事用完了,回到家鄉再來撿一點”,這是他對故鄉的情結,這情結中可能就包含著對父母深深的懷念。人心相通,也許這就是黃永玉大師的回家鄉撿本事。

老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對於我都是彌足珍貴的。我愛家鄉的山水,因為那是我祖國神聖的部分;我愛父母親,因為他們是人民群眾當中忠厚善良的個體。每年的清明時節,我帶著老婆和瀟子,在祖父母、父母親的墳前多燒幾張錢紙多叩幾個響頭,以慰老人家的在天之靈,祈求老人家保佑後代子孫幸福安康,保佑家鄉五穀豐登,盛世太平。

附:我寫給父母親的祭文

一、《祭父文》

公元1999年4月8日,孝子等牲酒時羞,致祭於新故顯考之靈前曰:嗚呼 !父賦性號,孝義德全。生我育我,訓誨淵源。披星載月,飽嘗風寒。踏遍坎坷,歷盡艱難。功成名就,兒女有望閤家欣然。吾期父壽,億萬斯年。胡為一疾,館舍遂捐。使我兒輩,肝斷流連。呼天闢踴,風木悽伶。音容何適,杳隔黃泉。四頻仿徨,如狂如窺。撫磨呼號,欲見無緣。幽冥永訣,窀穸寒煙。猿驚鶴沮,衰草竿竿。天長地久,搶恨綿綿。奠別嚴父,痛斷肝腸。深恩難報,駕鶴仙鄉。滿門悲啼,泣血盈腔。人生在世,如夢一場。大限臨頭,誰能躲藏。追溯聖昔,天地人皇。彭祖高壽,今則何方?奇才顏回,十八年亡。三皇五帝,福壽無常!百般禮義,忠效為綱。孟鍾哭竹,臥冰王祥。木蓮救母,華山沉香。二十四孝,萬古流芳。徒設祭奠,羞愧難當。欲尋吾父,隔斷陰陽。永念父德,萬世不忘。父其有靈,哀哉尚饗!

二、《祭母文》

公元2000年2月28日,歲次庚辰年戊寅月,庚申日,孝子牲酒時羞,致祭於顯妣劉母石氏老孺人之靈前曰: 嗚呼!客歲父別,王春失娘。苦我兒輩,哭斷肝腸;呼天闢踴,風木淒涼;撫磨呼號,隔阻陰陽。思念母德,忠厚善良;鄰里和睦,心平氣長;省衣宿食,維持家常;育兒養女,費盡心腸:大年初一,求資盤郎……昊天有眼,不負忠良;祖宗有德,兒孫棟樑。方翼厚壽,遐齡福長;詎料新春,病入膏盲;醫藥罔效,久纏病床;胡為一疾,竟歸天堂;嗚呼哀哉,何處尋娘?追溯聖昔,行孝名揚;穆蓮孝母,沉香救娘;三姐割肉,王修哭娘……鑑古觀今,獨自私量;徒設祭奠,蓋愧難忘,母其有靈,來格來嘗。

- END -

來源 | 力量湖南

策劃 | 楊天兵

統籌 | 黃琪晨

執行 | 仇婷 隆唯(見習)

家风传承|刘昌刚:忆双亲,隔世牵挂念连连

如果

你有滿腦創意無處傾瀉

你對文學愛之深切

亦或是想要提升自我

那麼

快來州小團的溫暖懷抱吧!

請將簡歷投至:[email protected](500字以內的自我介紹,必含姓名、性別、年齡、學校、專業、特長及獲獎信息或其他社會實踐經歷等內容,越詳細越好;另附生活照3到5張。)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詳情。

家风传承|刘昌刚:忆双亲,隔世牵挂念连连

共|青|團|湘|西|州|委|

靠近我 溫暖你

交友、志願、創業、維權、來稿、建議

新浪微博@青春湘西

來稿QQ:283866068

審核: 田 成

家风传承|刘昌刚:忆双亲,隔世牵挂念连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