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马未都》相约第九年丨马未都收藏生涯里的第一次出手!

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東方生活美學

距离《收藏马未都》节目第九年首播倒计时仅剩两天啦!过去的八年中,每周六晚马先生都坚持在广西卫视与您相见,秉承着“老传统,新收藏。学国学,爱文化”的原则,将无数传统文化与收藏趣事分享给我们。今天,小编将继续为您梳理一段去年在节目中发生的趣事。

(错过上期精彩的小伙伴请猛戳这里↓)

“纵使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收藏马未都》相约第九年丨马未都收藏生涯里的第一次出手!

提起马未都,古玩业内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但他的收藏生涯中诞生了多少趣事儿,也许就连他自己也无法全部记清。

《收藏马未都》相约第九年丨马未都收藏生涯里的第一次出手!

据马未都本人所说,他手上最早的那些宝贝,大抵都是上世纪70到80年代,在北京地摊儿上淘来的。当时的玉渊潭,北海公园,朝阳门等地自发形成了全北京最早的一批“古玩市场”。

《收藏马未都》相约第九年丨马未都收藏生涯里的第一次出手!

那时,二十多岁的马未都,蹬着他的“28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为这份旁人不解的业余爱好乐此不疲。1982年,有了些许眼力的马未都,第一次准备出手了。

那是1982年,我20多岁,那时真的不知道它是什么,就觉得这个东西很漂亮,一片一片的,每片上面都有红色,那红又不是正经的红。这件东西后来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它既是一件陶瓷又是一件家具。

《收藏马未都》相约第九年丨马未都收藏生涯里的第一次出手!

自行车是当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家开始向民间收购古玩旧货。北京城里,也出现了许多国营文物商店的收购点。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来自外地的农民已经推着载满瓶瓶罐罐的自行车,排起足有一里的长队,等着文物商店收走自己手上的各式宝贝。

《收藏马未都》相约第九年丨马未都收藏生涯里的第一次出手!

图丨20世纪80年代友谊商店收购广告

那是一件用钧瓷残片镶成的挂屏,当年看见它的时候我就想买,但是老板不卖,那东西原来是卖外国人的,标价2000外汇。

当时国家急需外汇,便有选择性地将一些文物卖给外国人。在这类交易中,使用的是“外汇兑换券”。

《收藏马未都》相约第九年丨马未都收藏生涯里的第一次出手!

图丨1979年发行的50元外汇券

在一切凭票的年代,唯有“外汇券”可以在指定商店随意购买商品,虽然券上用中英双文写着“本券的元与人民币元等值”,但论购买力与方便程度,这种外汇券却要胜于普通的纸币一筹。1995年,外汇券正式停用,后来的许多人也就无从听闻这段往事了。

《收藏马未都》相约第九年丨马未都收藏生涯里的第一次出手!

图丨外汇券背面

1982年,马未都刚成家,有了一点小积蓄,正准备给家里添件电器的时候,碰上了这件爱不释手嵌钧瓷挂屏,然而却得知“商品已售”而不得不忍痛割爱。

《收藏马未都》相约第九年丨马未都收藏生涯里的第一次出手!

图丨80年代的友谊商店

当然这个故事没有就此完结——大约一年以后,当马未都回到了这家文物商店,发现让他心动的那件嵌钧瓷挂屏,还好好地挂在墙上。

老板说,那东西不让出境,所以后来中国人也可以买。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件珍贵的嵌钧瓷挂屏,就这样被有心的马先生拿下。

我说我没有外汇,最后人家给我打了一个八折,1600卖给我了。当时刚成家,是用准备买彩电的钱买了这件宝贝,就在现在王府井一带一个店里,现在早就拆了。

《收藏马未都》相约第九年丨马未都收藏生涯里的第一次出手!

图丨嵌钧瓷挂屏 木框-民国 瓷片-宋金时期

观复博物馆藏

马未都美滋滋地把挂屏抱回了家里,每天欣赏。然而这好日子还没几天,家里就遭了贼。

特着急,赶紧跑回家,生怕小偷把我那挂屏扛走了。等回家一看,四扇钧瓷挂屏都还在,心里就踏实了。挂屏就摆在电视机边上,小偷把它挪到一边,偷走了电视机和音响,他认为这些家电比较值钱。

幸好,小偷的光顾给马未都带来的只是有惊无险。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件开启了马未都收藏之路的首件藏品,正在观复博物馆的墙上,对每位游客展现它当年对马先生所露出的微笑。

《收藏马未都》相约第九年丨马未都收藏生涯里的第一次出手!

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关注观观雅集

雅物 | 美文 | 生活 | 品味

東方的。生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