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夕陽下的西嶽廟

西嶽廟是祭祀華山神祇的廟宇,又稱華山祠、華岳廟,位於渭南市華陰市岳廟街東側,坐落於華山北麓5公里。面向華山,背依渭水,歷朝歷代都是祭祀西嶽‎‎華山神的主場所,現建築為當今陝西現存最大的明清風格宮殿御苑式古建築群,譽為“陝西故宮”,同時也是五嶽廟中最大的廟宇,有“五嶽第一廟”之稱。

廟初創於春秋戰國時期,至漢代已具規模。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始封華山神為金天王,北宋時加封金天順聖帝。自漢以降,歷代屢有重修、增建。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西嶽廟仿故宮

西嶽廟現存建築總佔地面積逾12萬平方米,規模宏大,佈局嚴謹。廟牆為宮苑重城式建制,坐北朝南,面向華嶽,平面呈長方形。外城南北525米,東西225米。牆體為夯土甃磚,高約8米,基寬6米,頂寬4米。城正南闢門,並設甕城,組成二重城門。內城俗謂內宮,分前後兩院。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西嶽廟遠眺華山主峰

建築整體按中軸線對稱佈局,自南而北依次為琉璃影壁、灝靈門、午門(五鳳樓)、欞星門、石牌樓、金城門、金水橋、泮池、灝靈殿、御書樓、石牌樓、萬壽閣;兩側有鐘樓、鼓樓、靈官殿、冥王殿、呂祖堂、望華亭及碑亭等。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琉璃影壁

明代七龍琉璃影壁,面闊20餘米,高6米,厚2米,圖案局部磨泐。

影壁,俗稱照壁,古代用以紀事。官方把它作為宮苑、廟宇的裝飾物;民間則作為避魔、驅邪之用。對西嶽廟來說,它不僅是裝‎‎飾,更是等級的象徵。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灝靈門

灝靈門,西嶽廟第一道門,即甕城正門。俗稱“連三門”。《道德經》雲:“道生 一、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最南邊的大門叫連三門。通面闊33米,高約10米。下部為磚石砌築臺座,闢有三個券洞門;上部為木結構,單簷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灝靈門題額

灝有“浩大深遠”之意,西嶽廟的正殿為灝靈殿,是說西嶽神神通廣大,法力無邊。門洞券磚上方有石額一方,書“敕修西嶽廟”五個大字。灝靈門東西兩側有掖門,直對午門的東西掖門,可入廟內。按封建禮教,東西掖門應為文武官員所走的門,灝靈門正門只供皇帝專享。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午門(五鳳樓)

午門,西嶽廟第二道門,即外城正門。因其“去地百丈,在天半空,五鳳翹翼者也”,故名“五鳳樓”。現存三連形式的臺座,通面闊124米,中央寬逾23米,高約10米。臺座表面甃磚,基部用條石砌築;中央闢三券洞,兩側闢“便門”券洞各一。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午門舊影

原臺座上建有面闊七間、進深五間的門樓及左右側樓各一座,三樓以穿廊連通,中樓高聳,兩側樓如翼,形制宏偉、峻拔,惜已毀,僅殘留部分柱礎。中樓近年已予修復。臺座兩側為上下馬道。

午門在京城是官員們告老還鄉與皇帝告別的地方,在西嶽廟只是象徵性的仿皇宮建築,以示其等級較高。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欞星門遠景

欞星門,內宮前院大門,建於清代。為三座木牌樓以磚砌夾牆合成“連三門”形式,通面闊33米,單簷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簷下施斗栱,明樓正中為“蜂巢式如意斗栱”雕九個龍頭。邊樓兩端夾牆與紅色宮牆相連。夾牆做成懸山頂,覆灰陶板瓦。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欞星門九龍口

九龍頭朝向各不相同,七條正出,兩條斜出,七條龍口是全張,另兩條是半張。

在封建禮制中最高的等級謂“九五之尊”,九為陽數之最,皇家專用。這兒已經用到九,體現了西嶽廟是皇家祭祖廟宇,但最高等級的祭祀幾乎都在京城,像天壇、地壇、太廟等,西嶽廟為中祀廟宇,不能僭越等級。因此,有兩條龍口是半張開的。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欞星門近景

門釘也是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表現之一,按清《工程工部作法則例》,關於宮廷門釘的使用數目有9路、7路、5路三種規定,均為陽數,因為9為陽數之極,故9行9列等級最高。西嶽廟欞星門的門釘比起九行九列來恰好少兩行,低一個等級。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天威咫尺”石牌樓

前院石牌樓,又稱“天威咫尺”石牌樓,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四柱三間五樓式石牌樓,通面闊8.6米,進深2.68米,高約8米。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石牌樓廡頂

廡殿頂,明樓簷下石雕仿木結構斗栱五攢,次樓、邊樓各三攢。整個牌樓為仿木結構建造而成,各部位均用石樑、石柱、石枋等組合而成。明樓上層豎刻“敕造”二字,中層橫題“尊嚴峻極”,下部額題“天威咫尺”。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石牌樓題額

樓體雕刻各種卷草花紋、人物、團龍、麒麟、獅獸等,雕工精細。四柱東西兩側分別設夾杆石予以固定。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金城門遠景

金城門,內宮後院正門,建於明代,清代修葺,近年修復。亦稱“重門”,佔地面積356平方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六椽,單簷歇山琉璃瓦頂。構架為“分心槽”,山牆不用中柱。斗栱佈置疏朗,前後簷明間及次、梢間平身科均用一攢。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金城門近景

金城門取“關中之固,金城千里”之意。位於灝靈殿之南,為核心大殿的正南門,如同北京故宮的太和門。大門兩側分別安放著同治九年所立的《敕修西嶽廟碑》和乾隆四十二年所立的《西嶽華山全圖》,為後世考古和維修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金水橋

金水橋因通白帝正殿灝靈殿,又名“望仙橋”,由三拱石橋組成,欄板和望柱上雕有形態各異的石獅和各種名貴花卉。橋下有流水,名為玉帶河,源自廟東南的醴泉,最終匯入廟後方的放生池。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泮池及灝靈殿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灝靈殿後視

灝靈殿,內宮後院大殿,即西嶽廟正殿,是歷代帝王祀廟之處。建於明代,清代修葺。立於“凸”字形大月臺上,佔地面積1169平方米,月臺高1米,設5處踏跺。建築為九梁、十三檁、六十八柱的大式木作,通面闊七間加廊步兩間37.2米,進深五間帶廊22.6米,單簷歇山頂,覆灰陶板瓦和琉璃筒瓦。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灝靈殿匾額

殿身為雙槽平面,內槽有兩排金柱,計12根;構架為明、清抬梁式做法,但樑上仍保留駝峰、叉手。殿後有通廊、寢殿,相接成“工”字殿形式。殿前兩側有歇山頂碑樓和攢尖頂八角亭各一對。藻井紋飾為“八卦仙鶴銜桃朝陽”圖案 。殿內懸有慈禧太后、同治和光緒帝御書“仙掌凌雲”“瑞凝仙掌”“金天昭瑞”木匾。為陝西現存最大的殿堂建築。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光緒帝“金天昭瑞”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同治帝“瑞凝仙掌”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慈禧太后“仙掌凌雲”匾

雕像新塑,為白帝少昊和他的兩個兒子秋神蓐收、春神句芒。少昊是西方白帝,屬金。句芒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蓐收主管秋收科藏的事,一個管生一個管收,所以少昊是主管財富的神。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少昊像

少昊為三皇五帝之一,中國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又稱白帝,又作少皞、少皓、少顥,是黃帝長子。被後人尊為五帝之一,也是華夏共祖之一,在神話中被尊為西方上帝。華山為西嶽,古少昊主之。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寢殿(寢宮)

寢殿,近年修復。平面呈長方形,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筒板瓦。簷下施五踩雙下昂斗栱。前簷明間闢槅扇門,次、梢間置檻窗。寢殿以通廊與灝靈殿相接,組成“工”字形殿堂格局。

寢宮原是白帝少昊和他夫人燕息的寢宮,後成為封建皇帝祭祀華山時的休息之處。體現了“前殿後寢”的傳統宮殿式佈局。作為一個獨立的院落,這裡四周有護城環繞,乃整個西嶽廟安全保衛的核心區域。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後宰門

後宰門,為內宮北門,通往御花園。後宰門本為厚載門,取《易經》“坤厚載物,德合無疆”之意。因犯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諱,改後宰門,宰有“主持、管理”之意,取義“管理後方”之門。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少昊之都”石牌樓

周代各國把國都叫國,把有宗廟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沒有的叫邑。“少昊之都”謂少昊所在之地。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少昊之都”石牌樓局部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御書樓側視

御書樓(房)是供放皇帝書的地方。其建築為琉璃互重簷歇山頂木結構的閣樓建築,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周有迴廊。為乾隆四十二年(1773年)所建,內置乾隆御書“嶽蓮靈澍”橫臥碑。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御書樓頂華山主峰朗然在望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北望萬壽閣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萬壽閣舊影

萬壽閣,又稱“望河樓”,建於萬曆年間,清同治二年(1863)毀於火,近年修復。立於甃磚高臺上,臺東西長68米,南北寬47米,高約9米,自下而上設60級臺階。閣身上下三層,通面闊五間,進深六椽,重簷三滴水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底層周圍廊,二層與頂層分別設有木欄杆與欄板,每層簷下均施斗栱。頂層南面額懸“萬壽閣”三字匾。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萬壽閣南望

萬壽閣內設有木樓梯供登臨,逢晴朗日可見渭河、黃河。閣兩側原設有懸空飛廊與左右轉藏樓相通,轉藏樓上下二層,面闊三間,進深四椽,重簷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底層周圍廊,二層設木欄杆、欄板,每層簷下均施斗栱。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西嶽廟建築殘跡

萬壽閣原是藏經閣,馮玉祥時做彈藥倉庫,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萬壽閣彈藥庫失火,萬壽閣成為廢墟。臺基、柱礎仍存原位。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擁彗石人

擁彗石人,漢代石雕,1981年出土。青石質,高1.82米,寬0.48米。石人挽長髻,著大領右衽闊袖袍,足蹬方履,右手執帚,左手搭於右臂上。胸前原有5個篆字,已剝落。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西嶽華山廟碑

西嶽華山廟碑,漢代刻石,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整修五鳳樓時出土。青石質,斷裂成數塊,殘高1.5米,寬0.47米。隸書,文存兩列11行,計177字,可識武都太守等題名。無撰者、書者姓名及年款。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西嶽華山神廟碑

西嶽華山神廟碑,北周刻石,唐代補刻。青石質,六螭首,龜趺,通高4.09米,寬1.12米,厚0.32米。北周天和二年(567)立。圭額篆“西嶽華山神廟之碑”。碑文隸書,20行,行50字,頌華山巍峨及華神之靈驗等。萬紐於謹撰,趙文淵書。碑側有唐書法家顏真卿於乾元元年(758)遊謁西嶽廟的題刻83字。碑陰續刻唐興元元年(784)《華嶽精享昭應之碑》文,記西嶽廟祀雨靈驗一事。全碑共有唐~清代補刻45條。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華山銘碑

華山銘碑,唐代刻石,玄宗御書。據《開元傳信錄》,碑立於開元十三年(725)七月七日。“高五十餘尺,闊丈餘,厚四、五尺,天下碑莫大焉”。廣明元年(880)被黃巢軍損毀。現存青石碑座和殘碑身。碑座高1.7米,長4.8米,寬3.4米;四周浮雕金甲力士圖案。碑身殘高1.9米,寬2.9米,厚1.5米;僅存隸書“駕如陽孕”四字,字徑14釐米。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陳摶書碑

陳摶書碑,北宋刻石,清代續刻。陳摶(?~989),五代、宋初道士。隱居華山,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現存青石碑座和殘碑身。碑座高0.41米,長1.60米,寬0.40米;碑身殘高1.57米,寬0.88米,厚0.21米。碑文行書,僅存“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和“陳摶書”12字。碑陰續刻清雍正年間恭親王題詠華山詩一首。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五嶽河瀆碑

五嶽河瀆碑,明代刻石。青石質,六螭首,龜趺,通高8.28米,碑身寬1.88米,厚0.74米。洪武三年(1370)立。碑文楷書,19行,滿行40字,刊朱元璋祭祀山川神位的詔諭。為陝西現存最高大的碑刻之一。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重刊宋修西嶽廟金天王廟碑

重刊宋修西嶽廟金天王廟碑,明代刻石。原碑為宋刑部尚書楊昭儉撰文,記修西嶽廟金天王廟事宜,後毀。明代據碑文重新書丹、刊石。碑青石質,六螭首,龜趺,通高3.97米,碑身寬1.19米。嘉靖四十一年(1562)立。碑文楷書,14行,滿行48字,禮部儒士楊九經書丹,華州知州陳應麟、華陰知縣李時芳刊石。碑陰線刻重疊的“節孝”兩個大字。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乾隆御書碑

乾隆御書碑,清代刻石,俗稱“乾隆臥碑”。青石質,方座,幅寬4.65米,高2.5米,厚0.65米。乾隆四十年(1775)立。碑上部浮雕5條團龍,碑座浮雕二龍戲珠、雙鳳朝陽圖案。碑陽刻乾隆帝楷書“嶽蓮靈澍”四個大字。碑陰刊陝西巡撫畢沅呈文,共74行,滿行20字,記關中久旱,奉敕於華山設壇祈雨及修華山金天宮一事。為 陝西現存最大的橫臥碑。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敕修西嶽廟碑

敕修西嶽廟碑,清代刻石。青石質,雙螭首,獨角龍首龜身座,通高6.6米;碑身高5.05米,寬1.65米,厚0.44米。乾隆四十二年(1777)立。碑身邊欄線刻龍紋。碑文楷書,刊陝西巡撫畢沅書乾隆皇帝關於重修西嶽廟的敕文。龜趺以下方形礎石浮雕海水仙山,四角雕出水浪湧起魚、鰲、蝦、蟹,堪為石雕精品。

陝西小故宮——西嶽廟

西嶽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

1988年1月,國務院公佈“西嶽廟”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4月,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保護範圍。重點保護區為東、西、北三面圍牆各外延5米,南從九龍壁向南外延50米;一般保護區為重點保護區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為一般保護區外延100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