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可旁證通行本《道德經》系帛書本基礎上的修改版

帛書本《道德經》相比通行本,更接近原著,本文從兩個方面予以論證:

文 | 楊吉德

一、帛書本《道德經》是以段落分隔,對應通行本的八十一章。《道德經》是對《周易》六十四卦的詮釋,是按照《周易》排卦的順序來寫作章節的。

通行本的第24章在帛書《道德經》中排於21章之後,按序列計,應該屬於第22章。其內容與《周易》“蠱”(帛書《易》為箇)卦正相符合。也就是說,第20章對應《周易》豫卦,第21章對應隨卦,第24章對應蠱卦,第22章對應臨卦,第23章對應觀卦。而通行本第22章的內容也與蠱卦沒有關聯,和《周易》六十四卦的順序不符,說明通行本這個卦順序被改動了,而帛書版本更接近原創,早於王弼本和通行本。

二、《周易》蠱卦在帛書《易》中寫為“箇”。箇原義指竹子的個數,一箇就是一根竹子。在本章句子中取數量之義,指一個人,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自個兒”。自己過高的估量自己,沒有團體協作精神。故本文按照帛書本解釋。本章帛書本與通行本有幾處不同。通行本為: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從兩個版本的不同看,帛書本體現了帛書《易》“箇”的字義,前賢不明白老子“言之宗”規則,理解不透“炊者不立”的含義,就存在修改文字的可能性;而修改後的通行本“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則容易讓人理解。由此看,通行本似乎是在帛書版基礎上被後人做了修改,修改後的句子雖然容易理解了,只是由“箇”的一條主線變成了包括“企”、“跨”的多重含義,即主題思想變得不明確了。

不過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帛書易和通行本《周易》的卦序並不是一樣的,而兩者的卦名又差別很大。帛本《老子》從序列上和通行本《周易》卦序是對應的,又和帛書本《周易》的卦名對應,故從理論上推論,還應當有一個與帛書本《周易》卦名相同、又與通行本《周易》卦序相同的版本。當初老子可能是依據這個版本寫出的《道德經》,這只是一種推測。其實從老子在各章所講的道而言,即便按照通行本《周易》去解釋,也是大致通的,只是不很精確。

《周易》可旁證通行本《道德經》系帛書本基礎上的修改版

《道德經》第24章

炊者不立;自視不章。

尹喜:“炊是燒火做飯。在野外做飯,三足才能鼎立,如果不是三個物件支撐,飯鍋就不會立起來,這是從何說起呢?”

老子曰:“本章是從《周易》箇卦延伸出來的,箇就是一個。一個孤立,二個偏斜,三個才可穩定。凡做事,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難把事情成功。‘炊者不立’是用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來說明一個的弊端,三個的優點。三個人互相制約,少犯錯誤;互相扶持,就能共渡難關,辦成大事。所以切忌孤軍奮戰。”

尹喜聽罷點點頭:“章就是完滿。所以自己孤立地觀察事物,同樣也是很難得出完滿的結論。”

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尹喜:“自己評價自己,不會得出公正、明確的結論;自己誇耀自己,不會得到建立的功業;過於自以為是不會富貴長久。老師說的這些很值得深思,一個人的知識和視野有限,你看到的未必全面,尤其是自己評價自己,片面是必然的,還需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自己去誇耀自己,不管你做的是對還是錯,無形中就貶低了別人,會引起別人的反感,處事怎麼能長久呢!”

《周易》可旁證通行本《道德經》系帛書本基礎上的修改版

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

尹喜問:“這個‘道’是在道路上嗎?”

老子說:“就是在道路上。常言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出門做事必須有人互相幫助、互惠互利才好。但這個人只准備自己的口糧,多餘的口糧就認為是累贅,妨礙自己的出行,其它有用的東西更是厭惡多帶。如此以來,就等於斷絕了和別人的交往,把自己孤立起來;而且一旦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境,自己就會陷入絕境。自個兒闖天下成功的概率幾乎是沒有的。”

尹喜問:“我看《周易》箇卦的卦辭是‘元吉亨’,應該是好的斷詞,為什麼您都是從不利的方面寫起呢?”

老子答:“聖人說一我們不能就認為一定是一,還有其他的未言之意或不足之處。我還弄不清楚卦名‘箇’究竟有什麼更深的含義,但我認為個人主義不會在事業上成功的。時代在發展,新的時代有新的課題,既然有更切合現實的思想,就應該按照新思想去行動,成天背誦聖人語錄有現實意義嗎?”

◎故有欲者弗居。

“有欲者是有慾望的人嗎?”老子答:“有慾望就是有理想,沒有慾望的人就沒有創新動力。有理想的人不會抱著一種固有的思維方式,孤身一人去闖天下,而是多角度看問題,講團隊精神。‘弗居’是講不使自己居於孤立的危險境地。”

《周易》可旁證通行本《道德經》系帛書本基礎上的修改版

第24章(帛書本)今譯誦讀

獨立一個是孤立的代名詞,就像飯鍋用一個足支撐是立不住的。

自己孤立的觀察事物,由於視角的侷限,不會得到完滿、合理的結論。

同樣,自己評價自己,由於存在心理障礙,也不會得出明白、公正的結論。

自己炫耀自己,從而貶低了別人,就會抵消了功業,變得沒有了功績。

《周易》可旁證通行本《道德經》系帛書本基礎上的修改版

自以為是,輕視別人,你的富貴就不會長久。

這種人出行在外,同樣會說:“帶夠一個人的口糧就行了,帶多了會拖累我的行走。帶著其它應用之物上路也是很令人厭煩的。”

這種單線思維容易把自己帶入人生的絕境。

所以有理想的人在行動中,從來不會讓自己居於絕境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