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產業「興」起來 綠色品牌「響」起來

康定推進藏區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

綠色產業“興”起來 綠色品牌“響”起來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楊琦

“藍天、雪山、草原、藏寨……簡直不可思議,太美啦!情歌故鄉景色果然名不虛傳。”連日來,眾多遊客走進康定,來自臺灣阿里山的遊客王霞驚歎不已。

五月的康定,藍天白雲長作伴,綠水青山入目來。

5月2日至4日,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在甘孜調研時指出,要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和特色優勢產業,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藏區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康定市圍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市” 、打造“世界自然生態旅遊及康巴文化旅遊目的地”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厚植生態文明基礎,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走出了一條生態改善和經濟發展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如今,綠色發展已成為康定經濟轉型的新座標。

頂層設計

樹立“綠色導向”,一張藍圖繪到底

生態優勢如何轉化為發展優勢?這是康定多年來努力探索解答的命題。

2016年,在康定市第二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鄧立軍提出:“未來五年,我們將堅持生態優先,走綠色發展之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在全州率先實現首位崛起,奮力建成全國藏區全面小康示範市。”

如何趟出綠色發展道路,實現發展藍圖?康定鎖定“生態”二字。近年來,隨著東部沿海產業轉移,多個投資總額上千萬元的項目被康定拒之門外;康定先後投資近700萬元淘汰落後產能、實施技術改造,關停多家汙染企業……

據測算,僅被拒之門外的投資項目,一旦正式建成投產,每年至少會給當地財政帶來上億元的收入,這對一個全年財政收入不過4億元的城市而言,並不是小數目。

然而,為了生態發展,康定堅定拒批所有可能損壞生態環境的項目。“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決不能越雷池一步,決不走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歪路。”康定時刻保持目光長遠,堅持向藍色經濟要效益、向藍天要效益。

在康定折多塘村,近年引進的藍逸高原食品公司在這裡建起了多功能現代化生態示範牧場,帶動當地村民年均收入3萬元左右。去年公司銷售收入實現4000餘萬元,成為甘孜州規上工業企業。

如今,在對外招商引資中,康定嚴把生態關,加大對文化旅遊、現代農牧、中藏藥業等環保項目的招商。

據康定市經信投促局局長吳躍鳳介紹:“今年將建成鴛鴦壩中藏藥業園區、新都橋物流園區、瓦澤鄉汽車園區、雅拉鄉農產品加工園區,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實現經濟轉型升級。”

增綠增收

提升“綠色實力”,群眾吃上“生態”飯

在海拔4000米的康定機場路兩旁,一棵棵川西雲杉樹一字排開,綠意盎然獨成一景。

在攝影家的天堂新都橋,總投資2300萬元的“萬畝花海”項目目前已進入後期管護。

“今年7-8月,萬畝鮮花將綻放,將扮靚整個新都橋。到時遊客可以賞花、騎馬,累了住帳篷、吃藏餐、聽藏歌。民居接待將會增加當地村民的收入。”康定市政協副主席、市環林局局長降措尼瑪說。

近年來,按照甘孜大規模綠化全州行動方案,康定市穩步實施“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溼地)”生態工程,積極開展“美麗康定綠化行動”“大美草原守護行動”。

增綠行動中,康定成立了5家專業造林專業合作社,60%社員為貧困戶,不僅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就業,增加了貧困群眾收入,還增添了植被,修復了生態。

截至目前,康定市已組織全民義務植樹47萬株,沙場植被恢復130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7.9萬畝,森林資源有效管護471萬畝,森林生態效益補償178.3萬畝。今年還將啟動總投資2995萬元的立曲河溼地生態保護(新都橋段)一期項目建設。

“沒有產業支撐,生態保護就是空中樓閣。”康定市委副書記、市長甲麼表示,依託生態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是解決地區差異和深度貧困問題的必然途徑。

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整村推進。康定在增綠的同時也著力幫助群眾增加收入。

“經過精心呵護,今年果樹花開得繁,想必又是一個豐收年。”日前,康定槓江溝村300畝的蘋果花開得正豔,合作社負責人李德華一邊忙著施肥一邊向記者介紹。

2014年,該村整村推進種植優質蘋果300畝,去年蘋果產量就突破6萬斤,實現產值30餘萬元。該村21戶村民也因發展水果產業走上了致富路。

“按照‘西大東精’農業產業發展思路,今年全市將建特色水果、綠色蔬菜、中藏藥、黑青稞等基地2.3萬畝,建設藏香豬、野香豬、藏雞等特色養殖基地4個,已成功打造大渡河流域羊肚菌產業帶4000餘畝。”康定市農牧科技和供銷合作局局長降措說。

綠色產業“興”起來,綠色產品“搞”起來,綠色品牌“響”起來。

目前,康定“達槓蘋果”“瓦斯溝枇杷”等19種特色產品已成為區域特色品牌;“趕羊羊肚菌”獲得歐盟有機認證;“康定芫根”“康定紅皮蘿蔔”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康定獲得“中國高原羊肚菌之鄉”稱號;全市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

如今,無論是康定農區還是牧區,村民們都能吃上“生態”飯,收入持續增加。去年康定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128元,增長11.5%。

“旅遊+”助攻

加快“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康定,一座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康定跑馬山,名揚四海,《康定情歌》醉了天下人。然而,康定不僅有情歌,還有雪山、湖泊、草原……

新時代當有新目標新作為——立足資源稟賦,發展全域旅遊。

康定把旅遊業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動力”、轉型升級的“新引擎”、脫貧攻堅的“助力器”,引領三次產業加快發展,圍繞建設“國際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康定旅遊大區”目標,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

目前,康定木雅聖地成功創建為4A景區,木格措景區創5A加快推進,貢嘎西坡旅遊景區和蓮花湖旅遊景區建設加快,木雅風情小鎮、國道318線康定段最美景觀大道建設全面展開。

位於康定市折多山腳下的水橋村,是遊客翻越折多山後的第一站,也是遊客由川藏路到拉薩的必經之路。隨著國道318線最美景觀大道的加快打造,自駕和騎行的遊客絡繹不絕。當地村民通過民宿接待,實現年人均純收入6960元。

“在家就能賺錢,安逸!年初把自家300多平方米的藏房打造成民居酒店,今年‘五一’試營業就獲得了兩千多元的收入。隨著旅遊旺季的到來,收入將更多。”談到旅遊帶來的好處,村民尼瑪拉姆高興得合不攏嘴。

在康定俄達門巴村,村集體以草場、灘塗、房屋等自然資源和公共設施入股景區,每年給村民分紅;在折多塘村、江巴村、東俄洛村,村民們都吃上了“旅遊飯”,走上脫貧增收致富路。

“五一”小長假期間,康定市共接待遊客10.6萬人次,實現社會旅遊總收入10578.8萬元,分別增長193%和178.3%。

“‘一業興’促‘百業旺’。康定充分發揮‘旅遊+’的帶動作用,積極推進產業融合,加快全市經濟發展,實現綠色崛起。”康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強告訴記者。

推動“旅遊+文化業”,深入挖掘利用宗教文化、藏鄉風情、多元民俗,打造“康定·情歌”文化產業園,辦好康定情歌國際音樂節,提供豐富文旅產品,實現文旅深度融合。

壯大“旅遊+農牧業”,集中打造特色產業基地,按照“一路一帶一景觀”發展思路,將旅遊幹道沿線產業基地、村落民居和自然風光串珠成鏈,形成集休閒、觀光、體驗為一體的高原鄉村旅遊,創建全國鄉村旅遊示範市。

拓展“旅遊+水電業”,突出抓好大渡河環湖旅遊經濟區建設,充分藉助水的優勢,考慮人的需求,融入遊的元素,發展環湖旅遊經濟新業態。

促進“旅遊+園區”,培育體現高原特色、康定特點的園區旅遊品牌。

促進“旅遊+互聯網”,鼓勵發展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爭創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市。

通過綠色發展,康定經濟持續增長。去年全市經濟總量達60.65億元、增長10.1%,而旅遊總收入達32.8億元、增長9.7%。全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速度不斷加快。

“當前,我們將深入學習彭清華書記在甘孜調研時的指示精神,以全省‘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為契機,圍繞康定怎麼看、怎麼辦、怎麼幹來一次思想上的大洗禮、觀念上的大更新、能力上的大提升、活力上的大迸發,確保今年全市脫貧摘帽。力爭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建成全國藏區縣域經濟強市。”鄧立軍信心滿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