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界「奧運會」移師成都

中國品牌界“奧運會”移師成都

中國品牌界“奧運會”移師成都

中國品牌界“奧運會”移師成都

8月7日至9日,以“定力與奮進”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品牌節在成都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舉行,大會由品牌聯盟主辦,通威集團總冠名。

中國品牌節是中國首個以推動中國品牌發展為目的的全國性品牌盛會,因其採用奧運會的辦會模式,即以主辦方負責主會場活動,支持鼓勵各相關行業舉行平行分論壇的模式,被稱為“中國品牌界的奧運會”。成都作為西南地區唯一一個副省級市,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具有助力企業發展經濟及建設品牌的地域優勢。

中國品牌節首次牽手成都,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強強聯合將給品牌企業帶來怎樣的機遇?

答疑解惑 專家坐鎮品牌饕餮盛宴

3天72小時可以讓一個企業獲得什麼?

開闊眼界,啟迪智慧。8月7日—9日,在這3天裡,第十二屆中國品牌節不僅有主論壇活動,更有10餘場平行分論壇和專題活動。“分論壇設置結合了成都市的品牌發展戰略與重點產業。平行論壇的規劃包含了第三屆全球創業盛典新經濟與獨角獸品牌高峰論壇、IMS新媒體品牌高峰論壇等。”品牌聯盟(北京)諮詢股份公司董事長王永介紹,“在新經濟與獨角獸品牌高峰論壇上,我們邀請近年來全國湧現出的一批創新、特色的獨角獸品牌創始人作實戰乾貨分享,帶著具有未來發展趨勢的創新項目匯聚成都。”

答疑解惑,獲得重生。“渠道如何打通?資源如何整合?”“企業品牌如何宣傳?行業人脈如何建立?”“公司下一步到底該如何開拓發展?”……帶著這些問題來第十二屆中國品牌節,有專家會給你“出謀劃策”。據悉,主辦方在活動期間特設“品牌會診室”。中國品牌之父、品牌聯盟智庫主席艾豐,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原參事郎志正,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袁再青等國內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公關專家、品牌傳播專家、品牌設計名師以及品牌危機管理諮詢專家等輪流提供諮詢服務,為參會企業解惑答疑。“希望通過與專家面對面交流的形式,讓企業收穫更多品牌資訊及前瞻性品牌發展建議。”

值得一提的是,王永作為湖畔大學第一期學員,邀請到了湖畔大學校友參加本屆品牌節。其中包括亞朵酒店CEO王海軍,居然之家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汪林朋,河狸家創始人、阿芙精油創始人孟醒,崑崙決創始人姜華,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分眾傳媒聯合創始人塗雅芳,江小白酒業創始人兼董事長陶石泉,PALA旅行創始人孫博等。據悉,此次抵蓉的湖畔大學校友已多達50位,這是湖畔大學官方活動外由校友組織的規模最大的集體活動。學員們將與陸克文、王濟武、向松祚、袁小林就“中美貿易戰”“新經濟與獨角獸”“AI如何產業賦能”“企業家使命與社會責任”等領域話題展開分享與研討。

花落誰家 中國品牌“華譜獎”即將揭曉

眾所周知,中國電影有三獎,即“百花獎”“金雞獎”“華表獎”,而優秀的中國品牌也有獎項,那就是“華譜獎”。“華譜”,意為中華臉譜,該獎項將授予中國企業之林中,具有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的優秀代表。自設立以來,“華譜獎”已經成為中國品牌節的重要標誌。“華譜獎”每年評選1次,代表中國自主品牌建設的崇高榮譽。

2007年8月9日晚,首屆中國品牌節慈善晚會暨品牌中國華譜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成功舉行。聯想、萬科、三一集團、匯源、百度、阿里巴巴等25家企業獲得“華譜獎”殊榮。十年間,湧現了一大批“華譜獎”企業。“華譜獎”不僅是企業獲得的榮譽,更是企業品牌做大做強的有力印證。“品牌,讓中國更受尊敬”,品牌聯盟希望通過“華譜獎”的評選,集中展示和大力宣傳中國優秀企業的品牌形象,讓中國品牌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讓世界通過了解中國品牌而更加了解中國、尊敬中國。

今年的華譜獎又將“花落誰家”?2018年華譜獎的候選品牌歷經數月薦選,最終確定了50家在各領域內贏得榮譽和尊敬,並在其所涉及的區域或行業內有著標杆榜樣作用的入圍品牌。小米、通威、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分眾傳媒、雙星輪胎、居然之家、華晨汽車、吉利集團等知名品牌均在候選之列,獎項的最終評選結果也將在8月8日晚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品牌節頒獎盛典上逐一揭曉。

中國品牌界“奧運會”移師成都

企業標杆>>

通威集團:

品牌建設也要取勢、明道、優術

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曾指出,經營企業就是不斷取勢、明道、優術。而通威品牌戰略的規劃與實施,同樣做到了取勢、明道、優術。

事實上,未來市場競爭的主要抓手將是品牌的競爭,品牌的作用將愈加舉足輕重。其真正體現的是一個企業整體的素質、形象、文化、商譽,以及殘酷市場環境下的核心競爭能力。隨著通威集團的不斷髮展壯大,品牌意識不斷增強,2018年通威集團連續15年榮列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這一國際公信力和認同度最高、權威性和參鑑性最強的中國品牌國家隊,品牌價值首次突破550億元大關,推動通威品牌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

通威發端於水產、成長於農牧、跨越於新能源,現擁有遍佈全國各地及海外地區的170餘家分、子公司,員工近3萬人。在農業主業方面,通威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市場佔有率連續20餘年全國領先。在新能源主業方面,通威經過十餘年發展,已形成完整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核心參與者和主要推動力量。

基業長青,品牌先行。通威品牌建設緊緊圍繞集團雙主業快速騰飛的大趨勢,此為取勢;清晰制訂系統性、規範性、專業性的品牌規劃與戰略路徑,此為明道;而在有效促進企業生產經營同時,有效促進通威品牌形象、品牌知名度和產品美譽度的不斷強化,不斷創新管理和建設工作的方式方法,此為優術。在集團雙主業不斷做強做大的同時,通威品牌戰略通過取勢、明道、優術,持續提升品牌的市場價值與市場影響力,將為通威的長期戰略發展提供堅實、有力、可靠的重大支撐!

談經論道>>

大咖齊聚論“品牌”

本屆中國品牌節的亮點之一是“大咖雲集”。艾豐、郎志正、王濟武、夏華……國內著名品牌戰略專家、知名企業家、品牌經理人、國內主流媒體大咖等重要嘉賓出席並作主題演講,將從不同角度暢談中國品牌,這無疑是一場全方位、多視角的品牌大餐。

中國品牌發展的未來在哪?塑造品牌不可或缺的條件是什麼?本土企業應如何“成長”?先聽聽往屆參會大咖怎麼說!

專家·中國品牌之父、品牌聯盟智庫主席艾豐:

“國家強”則“品牌強”

中國品牌界“奧運會”移師成都

艾豐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我們始終面對“機遇和挑戰並存”的狀況。當下中國的品牌發展正處在良好的勢頭上。因為“品牌強”的前提是“國家強”,我們的國家在不斷地壯大,我們民族品牌也在全球擁有更大的影響力。中國互聯網發展必將催生一批馳名海外的“中國現象”。經由國務院批准,從2017年開始,把每年的5月10日設為“中國品牌日”,這說明了國家把品牌發展戰略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

大、中、小品牌要共生共存,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共生共榮,以匠心為基礎,不斷地去創新。品牌是質量、創新、誠信、營銷、文化、人才和環境的綜合反映,是供給結構升級的方向。品牌的建設可以促進資源流動過程的實現,因為只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品牌才能獲得高的認知度、忠誠度與美譽度。在品牌發展的過程中,自身實力較弱或屬於夕陽產業的企業、產品會被環境淘汰,資源會自發地向低能耗、高收益、可持續發展的新興行業轉移,進而推動我國供給側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

專家·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理事長、品牌聯盟智庫副主席鄭硯農:

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品牌界“奧運會”移師成都

鄭硯農

講好中國故事,首先是聚焦到我們的故事本身,我們想要告訴別人的是什麼?其次是創造一個語境並使用別人能接受的語言,這就要制定傳播策略。中國故事並不僅僅包含中國傳統文化故事,還應有新時期的中國企業拼搏的故事、創新的故事。

迎合式傳播是我們缺乏傳播自信的表現。對自己傳播的文化、內容充滿足夠的自信,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也突出品牌的真諦。

企業在做品牌傳播時,一定不要突破公眾信任的底線,也就是真實性的底線。

品牌是市場競爭的最高形式。因為它的差異化定位,不好趨同,不好複製,而且它還代表了特有的文化屬性。

專家·中國品牌節組委會秘書長、品牌聯盟董事長、品牌聯盟商學院院長王永:

品牌建設 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

中國品牌界“奧運會”移師成都

王永

隨著國家的發展、國家品牌戰略的實施與中國品牌日的正式確立,中國品牌也迎來了全球化的全新機遇。在品牌戰略下,企業需要在塑造品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不能固步自封,原地不動。在維護品牌的過程中要堅守質量品質,不受市場波動影響,維護好品牌形象。同時,在品牌建設中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抓住機遇進行品牌突破,要精心研究策劃,進一步確定清晰、穩定、長久的品牌規劃,推動品牌的延伸擴張,加快品牌發展。

做為新時代的品牌經營者,要有發展品牌、維護品牌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持續加強品牌建設,塑造我國品牌形象,助推國家品牌崛起。同時,我們應該重視品牌建設,發展品牌經濟,著力打造一批質量效益好、信譽度高、創新能力強、輻射區域大的中國品牌,以品牌效應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讓我國經濟發展因品牌而更加穩健,讓全國人民的生活因品牌而更加幸福美滿。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周圓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