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媒體小編的自述|我想當個作家,誰知道只是個寫手

一個新媒體小編的自述|我想當個作家,誰知道只是個寫手

在我心裡,我一直都認為,自己將來能夠當一個作家。所寫作品遍佈各地書店,在網上火得一塌糊塗。

而我就蓬頭垢面的坐在家中,眼睛盯著電腦,手指敲著鍵盤,時不時看一眼門外,瞅瞅還有多少焦急等待我交稿的人。

但混到現在,我才發現,我充其量只是個沒有名氣的寫手,好聽一點的叫編輯。

一個新媒體小編的自述|我想當個作家,誰知道只是個寫手

我的工作,是一名微信公眾號編輯,當然對外,我們這類人都會稱自己是新媒體小編,懂行的人都知道,是個以販賣文字為生的寫手,不懂行的,一句新媒體就能把他們唬住。

具體工作內容,就是追熱點,寫稿子,接廣告,出文案,從新聞八卦到民事生活,從客戶甲方到賬號粉絲,都必須小心翼翼的去呵護。

古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今有新媒體小編,兩耳不聞窗外事,雙眼死盯電腦屏幕。

但我還是希望能夠有個機會,白紙黑字的,記下我的夢想,或許到老了的時候,我會告訴自己,你還有個作家的夢想,所以你不能死,撐一口氣也要寫完一本書。

1

我想成為作家的夢想,大概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吧。因為從小我就喜歡看書,尤其喜歡看小說,後來看著,看著,除了語文和英語,其他科成績就都被我看下去了。

到了高中,文理分科的時候,所有的同學都以為我會選擇文科,畢竟我是個語文成績能考130,理科成績一言難盡的人。尤其我的數學成績,自始至終都會穩定在兩位數。

但我卻選擇了理科,因為家人覺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說是隻要報了理科,以後工,農,理,醫方面都能找工作,於是,為了一份虛無縹緲的“好工作”,我硬著頭皮報了理,想著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學好數理化。

直到在數學課上,我一次次昏昏欲睡;在物理課上,我只能聽懂老師講的名詞含義;在化學課上,我只會死記化學式和元素週期表之後,才發現,原來真有人天生就不適合學理,這不是多用功,多刻苦就能改變的事,學理的人是真的要腦子好的。

很不幸,我就是那個腦子不好的人。別人覺得很簡單的題目,我連題目含義都看不懂。對此我也很納悶,看了那麼多長篇小說,竟然連短短几行物理題目都看不懂,按老師的話來說,你連審題都不會,還要啥解題思路。

我唯一的學習方法,就是背,我背公式,背解題思路,所以只要是原題,我一定會做,因為我都背下來了。

但這樣的學習過程,讓我感覺不到半點樂趣,甚至只要課程表上有數理化三科,我就覺得窒息喘不過氣,於是在別人扎進題海的時候,我也一頭扎進了小說的海洋。

從此,小說就成了我的解脫。可能是高中生活太壓抑,感情無處寄託,所以我對愛情,豪門,總裁,帥帥的學長這類小說,超級迷戀。

一個新媒體小編的自述|我想當個作家,誰知道只是個寫手

把我徹底推上“不歸”路的,就是同桌那本《那小子真帥》,我也沒想到,那本書真好看,好看到我省了午飯和晚飯,一天時間就偷偷讀完了。

後來,我就開始四處挖掘閒書了,只要是小說,管它什麼內容,我都能看的進去,校門口有家舊書店,買五本書之後,你就能拿之前買過的一本,來換店裡任何你想看的書,於是,沒過多久,我就跟賣舊書的老大爺混熟了,老大爺說我真愛看書,我誇老大爺真厲害,不管啥樣的書,都能在他這裡找到盜版,不管厚的薄的,良心價格10塊錢。

剛開始從白天上課偷偷看,最後就刻苦到夜晚被窩挑燈看,那時候宿舍每個人都會有個小手電,夜裡偷偷照在被窩裡學習,我亦如是。

臨近高考時,連爸媽都勸我,不要那麼熬,眼睛都近視到600度了。

都說看小說會上癮,我覺得挺正確的,反正我就特別上癮,覺得故事裡的世界太精彩了,不管是男歡女愛,還是修仙鬥法,亦或是都市青春,我都覺得太帶勁了。

一個新媒體小編的自述|我想當個作家,誰知道只是個寫手

甚至高考前天夜裡,我還挑燈看了明曉溪的《明若曉溪》,接著帶著滿腦子的小說劇情,上了戰場,發揮跟平常一樣,反正除了語文,其他的都不會。

成績出來之後,我就復讀去了,復讀這一年,我決定痛改前非,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能辜負自己的青春,管它多好看的小說,我決計都不會去看了,誰知道這次的復讀學校門口,又有一個更大的舊書店。

好在高四這年,還算是剋制,我考上了一個農業大學。我家本身就是農民種地的,我覺得我爸媽種地的水平,絕對比大學的教授們都厲害,所以,錄取通知書下來那天,我大哭了一場,一天沒吃飯。

後來我爸安慰我,說不要小瞧農業大學,咱鎮上有個人就是跟你一個學校,人家畢業後賣化肥,賣農藥,富的流油啊,以後你畢業了,我給你租個門面房,你也賣,我哽咽著接過我爸手裡的雞蛋麵,吸溜吸溜的吃起來,心裡想著,也行啊。

2

來到大學,我發現,這個專業是學校新開的,名字叫動植物檢疫,以後的就業方向極窄,最好的工作單位,就是去國家檢驗檢疫局,但這種地方,不用想就知道,一般人想進去,做夢。

所以畢業的學姐學長們,要麼考研,繼續往死衚衕裡走,要麼就去做農藥公司銷售,我爸說的果然沒錯,賣農藥化肥這條路還是可行的。

對於專業課程,雖說早已做好了默默接受的心理準備。但學習的科目內容,依然是一言難盡,課堂上辨認雜草,辨認害蟲,辨認有害微生物;實驗室裡天天在顯微鏡下看細菌,看蟲子標本;有時候更狠,在扭來扭去的活蟲子身上,觀察斑點和條紋。一句話總結:就是認識各種有害生物,然後幹掉它們。但對於一個女孩來說,別提多噁心了。

因為學校是農業大學,所以4層的圖書館裡,除了負一層那一堆堆破破爛爛的文學性書籍之外,幾乎找不到半點能夠陶冶情操的作品,不過如果誰想養兔子,養雞,養鴨,養魚,那資源賊豐富。

雖然圖書館文學性書籍少,但對於囊中羞澀不捨得買書的我來說,也算可以了,畢竟大學四年,我連那一堆破爛也沒看完。

每當我拿著幾乎快要散架的書,去找圖書管理員登記時,她都會仔細囑咐我:“同學,你小心啊,弄壞了你可要3倍賠償的。”有時正說著,書就散了,管理員阿姨就趕緊拿著固體膠使勁粘。

就這樣,我幾乎沒有聽過專業課,要麼逃課直接去圖書館,在負一樓混合著腐爛書香氣味裡待一天;要麼就帶著我的專業課本和小說去上課。

有了小說,每次上課除了老教授的點名和提問,我大多數時候過得都很愉快,雖然我不務正業,卻也找到一個志趣相投的好友,我倆都對業課深惡痛疾,每次上課必從後門進入,最後一排靠牆角的座位,是我倆的風水寶地。不同的是,課堂上她玩了四年的手機,我看了四年閒書。

當然,臨近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間的差距就出來了。學霸們不慌不忙的考研,學渣們手忙腳亂的不知所措,在考研和工作間,猶豫不決。當然還有不作不死的,想跨專業,跨城市,跨學校考研,那個人就是我。

我一個學農的,竟然報考了南京師範大學的現當代文學研究生,輔導員知道後,一個勁兒的對我做指導工作,說我是雞蛋碰石頭,本校從未有過這樣的學生,棄農從文,我當時年輕氣盛,當然不服,立誓要打破學校考研記錄。

所以,大家去教室瘋狂佔座的時候,我也去了;大家早出晚歸埋頭苦學的時候,我也在學;大家早晚去花園背書喂蚊子的時候,我也餵了;但直到真正考試來臨那天,我對著仿若天書一般的現當代文學試卷,頓時明白了什麼叫打臉!

網上買的考研書,考研試卷,根本沒用,我連題目問的啥都不知道,唯一能應付的,就是那門寫作,整張試卷要求,就是解讀魯迅先生的《雪》,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靠著我這麼多年讀的小說,也靠著初中時候的記憶,這篇作文竟然得了100多分,算是考研幾門成績裡最高的。

考研失敗後,父母問我要不要回家,我心想不能啊,好歹上了四年大學,看了這麼多年閒書,也算積累了文學素養,怎麼著也要找份跟文字相關的工作吧。所以,回家賣農藥化肥這條路,臣妾做不到啊。

於是我打死也不回去,立志要在文字這條道上走到黑,當時第一個考慮的就是文字編輯。

3

網上搜索的第一份編輯工作,面試人就是老闆,我沒啥經驗,就記住一定要跟人家展示我的特長,於是我拿出平時在校刊上發表的作品,跟老闆一再保證,我雖不是本專業,但文學素養也是有的云云。

沒想到,老闆聽完就問了一句話:畢業論文寫了嗎?我說寫了。接著他問我查重率多少,我說合格了,不用再改,他說來上班吧,一篇稿子40塊錢,多勞多得,五險一金都沒有。

我想著出來混,總得先歷練歷練,人家不也沒嫌棄我沒經驗,所以我不能挑,心一橫,第二天我就去了,看著一屋子七八個人在電腦前,手指啪啪啪作響的敲打著鍵盤,當時覺得特別牛逼。

去了之後發現,這是一個醫學類“槍手”窩點,有些是給不會寫論文的醫生們代寫論文的,以便助他們早日評上職稱;有些是給醫藥公司宣傳藥品的,就是一種藥治療什麼病,效果特別特別好。

看著老闆給的題目,我心裡發毛,告訴老闆,我是學農的,不懂醫。

老闆嘿嘿一笑,說沒事,就像你寫的論文,不也是查資料查出來的嗎?寫醫學論文也一樣,查查資料,上上網,搜搜期刊,就能寫一篇,再不濟你就找一篇相似的,把原文順序打亂,用自己的話說一遍。但有一個原則,千萬不能照抄,人家也是要看查重率的。

我似懂非懂,加之是第一份類似編輯的工作,我就幹了,但我看著這病,那病,寫了兩天就覺得基本上啥病都得一遍了,有種寫不下去的感覺。

沒想到,老闆卻覺得我是個可造之才,說我雖是個學農的,但語言功底真不錯,洗稿洗的很徹底,查重率超級低,讓我好好幹,前途無量。

看著一屋子的人,機器人一般埋頭寫文,再看看老闆,大臉肥肉滾滾,開口一笑滿嘴黃牙,實在是害怕,於是我找了個藉口,溜了,接著就把老闆微信,QQ都刪了,電話也拉黑了,那兩篇稿子的錢,我也不要了。

4

第一份文字編輯工作失敗之後,為了生存,為了房租,我開始了豐富多彩的求職經歷。

我幹過網絡銷售,給人家瘋狂打廣告電話,被很多人問候過祖宗;誤入過皮包公司,一群人啥也不幹就是瘋狂加人家QQ,然後想辦法讓人家拿錢開網店;再到後來,找到一個靠譜點的工作,去一個藝術學校當編輯,寫文章宣傳學校,算是為以後從事新媒體編輯做了一個鋪墊。

就這樣,漂泊了半年後,終於在一家自媒體公司裡,做了真正的編輯,依然堅持讀書,期待進步。

到現在,我寫過很多10萬+ 的文章,給客戶改過廣告文案,也運營過賬號,做過社群,寫過很多故事人物傳奇,採訪過很多自由職業的人群,讓無數粉絲們跟著文章哭,跟著文章笑。

雖然每天都做著跟文字相關的工作,編寫著一篇一篇的稿子,也時常被人認可著才華。但我心裡明白,作家這個夢想,卻是離我越來越遠了。

我希望自己妙筆生花,能夠寫出龐大的故事,讓讀者通過故事有所啟發,更希望自己的文字,鮮活有意義,讀者能夠記住,而不是匆匆一眼,就像吃快餐。

但我現在不能,為了吃飯,為了生活,我屈服了現實,每天寫的不像是稿子,而更像是一個產品,我需要拿這個產品去換錢,交房租。

我也知道,很多同行都跟我一樣,每天苦心竭力的找素材,追熱點,只為能夠讓自己輸出更多的內容,不求自己喜歡,只求閱讀點擊率,再或者靠著接廣告掙錢,管它是什麼產品,反正就是好,文字誇得天花亂墜,只要甲方爸爸願意就行······

但對於那些真正喜歡文字的人來說,總會有感到違心的時候。你會覺得很累,爬起來辛辛苦苦追的熱點,或許自己並不喜歡;客戶要求你寫的文案,費盡心思,卻還是要一改再改,最終改到自己麻木;有時候忙忙碌碌寫了一天,卻發現自己連思考都沒有,一切只求刺激,只求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

慢慢的,你覺得自己,不配當一個編輯,看著自己寫的東西,越看越覺得寫得都特麼什麼玩意兒。

當文字變成一堆毫無意義的堆砌,那還算是文章嗎?當寫的人物一味追求爆點,使勁在標題裡大尺度,那寫出來的人物還有靈魂嗎?當故事毫無意義,變成一個只為吸引人,為下面的廣告做陪襯時,那還算是故事嗎?連自己都感動不了的東西,我們有什麼自信去期待讀者也會喜歡呢?

但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呢?我們需要保持工作進度,需要完成交稿的數量,需要滿足交稿的時間,需要迎合粉絲大眾們的喜好,需要為公司鞠躬盡瘁,也需要催眠自己麻木自己,然後換得相應的酬勞,再把這些酬勞換成麵包。

一句話,誰都不容易,所以不要總是瞎嗶嗶。

直到此時,我依然很矛盾,作為寫手我精神抖擻,作為作家我無能為力。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神,但我還是希望,像我一樣的同行們,在工作之餘,不要放棄對自己的追求,儘量做到筆下的文字不違心,我們即使沒有了以前文人的風骨,但還是希望有一天,能夠重新抬起我們的頭顱。

一個新媒體小編的自述|我想當個作家,誰知道只是個寫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