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產獨有交通工具,適應廣、用途多、如今只在博物館,你推過嗎

有一種中國獨有的交通工具,廣泛應用在上世紀40到70年代。

自中國廣大的華北平原,到四川盆地、江蘇河南廣泛應用。

因為適應地形廣,操作簡便、節省能源,幾乎家家必備。

無論是上山還是下湖,沒有去不了的地方。一個輪子一個人,兩個筐子一根繩。每個人能運送幾百斤糧食。這就是獨輪車

一國產獨有交通工具,適應廣、用途多、如今只在博物館,你推過嗎

獨輪車

獨輪車在華北地區叫法眾多,據網友介紹:獨輪車、木車子、腳車子、膠車子、紅車子、大車、螞蚱車、推山車、擁車子、狗頭車、太平車、機(雞)公車(四川地區)、推不夠等叫法。

有網友推測,正是老家山東沂南的諸葛亮將獨輪車帶到四川進行推廣,用人推不需畜力,

所以被稱為木牛流馬的來歷。

一國產獨有交通工具,適應廣、用途多、如今只在博物館,你推過嗎

木牛流馬


一些老照片證明,大清末年,民國時期就是比較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到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獨輪車更是成為了廣大群眾支援前線的有力工具。

獨輪車、擔架等後勤群眾人數是作戰隊伍的3倍,有力的保障了三大戰役的後勤保障。

陳毅將軍說:"淮海戰役是用獨輪車推出來的",

一國產獨有交通工具,適應廣、用途多、如今只在博物館,你推過嗎

淮海戰役-後勤主力車型

獨輪車正是華北及山東軍民特別是沂蒙老區那種軍民魚水情的沂蒙精神的體現。

1975年還專門有一部電視劇《車輪滾滾》,記錄了山東軍民支援淮海戰役的故事。

到了建國後,獨輪車一直到80年代以前,都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農村結婚沒有轎車,一般能有個獨輪車就把新娘子和嫁妝拉回家了。

一國產獨有交通工具,適應廣、用途多、如今只在博物館,你推過嗎

左媳婦右嫁妝-滿載而歸

至今還有不少小姐姐懷念獨輪車,非要用它做婚車呢。

一國產獨有交通工具,適應廣、用途多、如今只在博物館,你推過嗎

獨輪車婚禮

結婚之後,男勞力就要負擔家裡的勞動,收糧食、運化肥、交公糧,基本都要男勞力推著獨輪車完成。

網友們也紛紛表示小時候家裡有,都曾經動手推過。

一國產獨有交通工具,適應廣、用途多、如今只在博物館,你推過嗎

為國貢獻-交公糧

到了80年代後,雙輪的平板車普及了,運輸量更大,除了山區,很多地方逐步被平板車替代。

一國產獨有交通工具,適應廣、用途多、如今只在博物館,你推過嗎

平板車

到了近些年,山區也被手扶拖拉機、電動三輪車取代,

一國產獨有交通工具,適應廣、用途多、如今只在博物館,你推過嗎

手扶拖拉機

一般在農村家裡已經很難找到獨輪車的身影,更多的被收藏到展廳、博物館、主題餐廳等地方。

獨輪車也逐漸成為一個歷史印跡,成為一個鄉愁的符號。

那麼問題來了:你推過這種獨輪小推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