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牛散」操縱市場屢教不改,曾收12億罰單,如今被逮捕

在證券市場中,某些大鱷操縱股價獲利、“割韭菜”不手軟,受到監管的行政處罰,居然還屢教不改。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警方和監管部門配合,破獲股市大案,他們因觸犯了《刑法》操縱證券市場罪相關規定,恐將面臨刑事處罰。

近日,上海警方通報,在證監會稽查部門和滬深兩地交易所的配合下,破獲首例利用虛假報撤單操縱證券市場的案件。該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唐某等人利用“滬港通”操縱內地上市公司股票,目前已查證該團伙獲利2000萬餘元。現在唐某等人被檢察機關依法批准逮捕。

唐某曾沉浮股市十餘年,在市場中被稱為“超級牛散”,但因為操縱市場多次被證監會處罰,開出十幾個億的天價罰單,僅2017年3月的兩張罰單的罰沒款金額就超過12億元。在操縱股票上,唐某屢教不改,據瞭解,他曾經為逃避監管,常年蟄伏香港,控制多個證券賬戶,利用“滬港通”渠道,跨境來操縱內地股票。

首例虛假報撤單操縱案破獲 操縱手法曝光

近期,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破獲了一起通過虛假報撤單手法操縱證券市場的案件。警方查明,犯罪嫌疑人唐某等人通過虛假報撤單的手法,利用“滬港通”操縱內地上市公司股票,目前已查證該團伙獲利2000餘萬。據瞭解,這是上海破獲的首起虛假報撤單操縱證券市場案。

警方披露了唐某等人的具體操縱手法:通過實際控制的大量證券賬戶,對多隻股票先行建倉,再用不同賬戶以大幅高於現價委託買入的手段,使該股形成受市場追捧的假象,等其他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買入抬高股價後,立即撤單,誘騙投資者為其高位接盤,造成損失。

據瞭解,唐某等人形成的團伙操縱的股票體量相對較小,其資金量可以影響股價走勢。通過雙向申報、頻繁撤單、自交易等手法誘導股價上漲,拿錢套錢、自己把股票價格推上去後再割其他投資者的“韭菜”。

經查明,以某隻股票為例,有多個交易日,唐某等人控制賬戶組在成交前撤回買入量的比例,超過當日該股市場總委託量的50%以上。這種行為已嚴重影響該股交易價格及交易量。

“超級牛散”操縱市場屢教不改,曾收12億罰單,如今被逮捕

警方表示,行為人已觸犯《刑法》第182條操縱證券市場罪的相關規定。基金君查閱《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條【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操縱證券、期貨市場,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先後多次操作股票被罰

為逃避監管甚至到香港作案

實際上,這幾年唐某等人曾經先後多次作案。從2012年到2015年間,唐某和其團伙成員先後利用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操縱10餘支股票,證監會先後對唐某等人相繼開出4張鉅額罰單。

但是他們並沒有就此收手,為了逃避證監會監管,唐某從2016年初開始蟄伏在香港,控制多個證券賬戶利用“滬港通”機制,跨境操縱內地上市公司股票。

他原本以為香港的交易信息與內地不通,證監會抓不到把柄和證據。但實際上,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早就簽署了《滬港通項目下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加強監管執法合作備忘錄》。在操縱案件的稽查過程中,香港方面提供的證據尤為關鍵。證監會稽查人員表示,香港證監局在唐某他們香港的住處搜查出了七臺電腦,鎖定了諸多操縱市場的證據。

最終,證監會將唐某等人的違法犯罪線索移送至公安機關,今年6月,唐某向上海警方主動投案。初步調查顯示,唐某在2012年期間對某隻股票的操縱就獲利超過2000萬餘元。

今天(8月9日),上海警方通報,在證監會稽查部門和滬深兩地交易所的配合下,破獲首例利用虛假報撤單操縱證券市場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唐某等人被檢察機關依法批准逮捕。

據上觀新聞報道,目前,唐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其中2人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罪已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該案仍在進一步偵辦當中。

股市大鱷操縱市場被罰沒12億

雖然此次案件並未披露犯罪嫌疑人的真實名字,但基金君通過查詢發現,此次案件的相關情節跟曾經在市場中被稱為“超級牛散”的唐某博這幾年的經歷非常相似,證監會多次對其開出罰單,最近一次是唐某博他的“唐家班”被證監會頂格處罰12億。此後,唐某博被傳失聯。

唐某博是何許人也?

他出生於70年代,在市場中沉浮十餘年,擁有多年金融機構從業經歷,曾經在一些知名券商、基金公司、投資諮詢機構都任過職。他曾經發表過文章,從宏觀經濟分析到上市公司基本面,從市場策略討論到投資理念,並告誡投資者“寧可錯過,不要做錯”。

他這幾年卻屢屢犯案,企圖通過操縱股票價格來獲取收益,但最終被監管查到,被多次受到行政處罰。

2014年5月,證監會對唐某博涉嫌操縱包頭華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一案作出行政處罰,該案就是較為典型的虛假申報撤單操縱類案件。

“超級牛散”操縱市場屢教不改,曾收12億罰單,如今被逮捕

據證監會調查,2012年2月27日至3月2日,唐某博控制9個賬戶交易“華資實業”, 該賬戶組採取虛假申報、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交易等方式影響“華資實業”證券交易量和價格,致使“華資實業”收盤價從2012年2月27日的6.02元上升至3月2日的6.36元,實際盈利649.4萬元。

最終,唐某博被證監會處以“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罰沒款總計3896.43萬元。

2017年3月,證監會對唐某博等人跨境操縱“小商品城”案,以及唐某博、唐某子操縱市場案開出兩張罰單。兩案涉案操縱行為非法獲利共計約2.5億元。證監會依法從重對涉案當事人作出了頂格處罰,兩案罰沒款合計超過1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唐某博跨境操縱“小商品城”案是滬港通開通以來查處的首例跨境市場操縱案件。

“超級牛散”操縱市場屢教不改,曾收12億罰單,如今被逮捕

經證監會調查,2016年2月4日至6月23日,唐某博實際控制4個證券賬戶,在56個交易日中交易“小商品城”,期間累計買入4.6億股,成交金額33.89億元,成交均價7.36元,累計賣出4.6億股,成交金額34.38億元,成交均價7.47元,至期末無餘股。其操縱“小商品城”共計獲利4188.42萬元。

賬戶組採用日內反向交易、對倒交易、操縱開盤價、盤中拉抬、尾市拉抬、虛假申報等多種手法操縱股價。在其主要操縱股價的47個交易日裡,有21個交易日都存在自買自賣,其中10個交易日,唐某博各賬戶間的交易超過了小商品城當日市場成交量的20%,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

據券商中國報道,上交所大數據監察系統對"小商品城"的異常走勢做出警示。經查,問題賬戶最終指向了唐某博在香港開立的滬港通實名賬戶,同時還發現另外兩個滬港通賬戶和一個A股賬戶也存在異常的交易,稽查人員立即對這些賬戶進行了交叉比對。

證監會稽查人員發現他們逐日下單的地點是高度重合的,就是每天都在一起下單,交易設備也存在重合,使用同一設備去交易,或者說轉賬。他們的賬戶相互之間進行交易,就是所謂的對倒,或者說我在買的時候你去幫我打壓價格,我要賣的時候你掛一定的買單託價格,相互配合。順著這些線索,調查人員對這些賬戶涉及的三個開戶人的信息和資金流向,做了進一步調查,最終發現,這些賬戶在唐某博操縱股價期間,還和唐某博妻子的銀行賬戶有多次資金往來。至此這個操縱股價的團伙終於浮出水面。

證監會表示,滬港通開通多年來運行平穩,有個別不法投資者繞道境外實施反向操縱,證券期貨跨境違法犯罪的手段更加隱蔽,不斷加強內地與香港證券期貨稽查執法合作,是互聯互通的市場機制平穩運行的重要保障。

另一樁唐某博、唐某子操縱市場案,涉及唐某博的弟弟唐某子、表叔袁某林、表弟唐某琦、表弟袁超等人,他們進行團伙操作,操縱“同花順”、“傑賽科技”、“廣發證券”、“新希望”和“博雲新材”等多隻股票,涉案操縱行為非法獲利共計約為2.5億元。

“超級牛散”操縱市場屢教不改,曾收12億罰單,如今被逮捕

但是,在收到行政處罰書後,唐某博居然還不願意履行。

據法律文書網在今年1月9日發佈的內容顯示,北京西城區人民法院發佈行政裁定書表示,經審查查明,中國證監會在2017年3月10日作出20號《決定書》,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但唐某博經催告後仍未完全履行。

法院認為,20號《決定書》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程序合法。法院作出裁定:准予強制執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作出的[2017]20號《行政處罰決定書》中對唐某博罰沒款的決定。

“超級牛散”操縱市場屢教不改,曾收12億罰單,如今被逮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