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人主動上門收購糧食,怎樣防止缺斤短兩

農村由於信息閉塞,在加上留守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和農村人骨子裡的實誠,總有些騙子喜歡把目光瞄準在農村。各種各樣的騙子和騙局花樣百出,讓人防不勝防。隨著人們的防範意識逐漸提高,騙子的手段和方式也會不斷“推陳出新”,著實有些讓人頭疼。但正因為農村絕大對數人更願意選擇對被人信任,也使得一些特別拙劣的手段也會讓農村人上當受騙。

在農村,有人主動上門收購糧食,怎樣防止缺斤短兩

為什麼這麼說呢?在這裡說個前不久發生在咱村的一個故事。以前,由於村裡的道路不通,很少有人主動上門收購新收穫的水稻和玉米,也更不會有人用三輪車運菜到村裡售賣。而最近幾年,村裡道路修通以後,不僅每天都有人用三輪車拉著豬肉或者豆腐等食物到村裡銷售,還有人用三輪車到村裡收購糧食和蔬菜等等。

本來這也無可厚非,可以說對村裡人來說是件好事,既減少村裡人運糧食到集市上售賣的成本,更方便人們的“買進和賣出”,所以有人主動上門收購糧食確實是件便民利民的好事。但是,這些用三輪車主動到村裡收購水稻和玉米的小商販,卻在收購過程中作了些手腳,讓村裡人都防不勝防。不過那些運菜到村裡售賣的人,極少有人在會在這個過程中作手腳。

在農村,有人主動上門收購糧食,怎樣防止缺斤短兩

當天,一個開著三輪車收購糧食的中年男子,在收購隔壁張大爺家的水稻時,與張大爺發生了爭吵。據張大爺說,他賣給中年男子的水稻是1000斤,因為在之前他就已經稱過了。但是現在這個中年男子卻說只有920斤。毫無疑問,中年男子在稱上作了手腳,他使用的這個稱,如果在100斤以內沒有什麼問題,如果超過100斤以上,就會存在缺斤短兩的問題。

為什麼這些收購糧食的就喜歡在稱上做手腳,而那些賣菜的就不會呢?實際上這些收購糧食的多數都是外鄉人到村裡收購糧食,打一槍換個立方,而那些賣菜的都是周邊鄰村人,大家都認識,不敢作手腳。

那些收購糧食的商販,之所以敢這樣明目張膽的動手腳,實際上他們有他們自己的一套套路。歸結起來,可以有這麼幾條:

一是他們去收購糧食的村子多數處在較為偏僻的地方,而這些偏僻的村莊年輕人多數外出務工,並且距離鄉鎮集市較遠,這些人到村裡收購糧食在稱上做手腳或者使用假幣後,不容易被人抓住,能夠及時逃脫。

在農村,有人主動上門收購糧食,怎樣防止缺斤短兩

二是在稱糧食時,在稱上做手腳或者使用假幣的對象多是一些老人或者孩子,因為這類人的警惕性不高,而且缺乏反抗能力。

三是不在自己家鄉動手腳,多數是到外縣才敢如此大膽,因為在本地動手腳一旦被發現就會名聲掃地,沒人敢和其做生意。

四是

收購糧食時以高價錢誘惑人,比如說水稻在當地的市場價是2元一斤,而這些人出價一般都在2元以上,不明所以的村裡人就樂於把水稻出售給他們,一來可以獲得高價,二來還節省運輸費。

在農村,有人主動上門收購糧食,怎樣防止缺斤短兩

五是在稱上做手腳,即用事先設定計量、秤砣加墜(在秤砣上焊錫增加秤砣重量)、壓秤底等方法,就算是被人感覺不對勁,也很難發現問題出在哪裡,一時看不出破綻。

六是如果賣水稻的人擔心其會在稱上做手腳,要求使用自家的稱時,這些人就會用事先裝在兜裡的吸鐵石在糧食過稱時靠近秤砣,這個更具隱蔽性,極難被發現。

所以,從這些人的慣用伎倆來看,還真是“道高一次,魔高一丈”,總讓人防不勝防。因此,對於這些上門收購糧食的人,如何才能有效防範他們動手腳呢?

在農村,有人主動上門收購糧食,怎樣防止缺斤短兩

首先,如果糧食能夠運輸到集市大批量出售的,就儘量運到集市出售。其次,若非要把糧食賣給這些上門收購的人,需要多一個心眼,一是要防範其在斤兩上動手腳,二是要防範其使用假幣騙人。具體就是要在出售過程中,多找些人來幫忙,不能只留老人或者孩子等在家賣糧,在賣糧時,要嚴把過秤關,擦亮雙眼,提高警惕,儘量使用自己的稱。如果發現有假幣,要立即報警,做到萬無一失。

文|山魈

歡迎訂閱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