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热点聚焦:pick了这个酷酷的老头,我们一起来看流星雨

公考热点聚焦:pick了这个酷酷的老头,我们一起来看流星雨

时隔17年这部被广电总局以“易误导青少年”为由停播的台版《流星花园》在视频网站重新上线了,重新上线半个月,其播放量已超3.3亿。这基本是一部较热网剧的数据体量了,对于一部17年前的老剧来说实属难得。而今日柴智屏带着新版《流星花园》归来,这部剧在没播之前就有很多惊喜和不足展现出来,在朋友圈也引起了新一番的热论。在公众沉浸在一群小鲜肉小仙女的颜值上时,小编却想pick这个带领中国迈向星辰大海的酷酷老头。

公考热点聚焦:pick了这个酷酷的老头,我们一起来看流星雨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抬头仰望天空,希望把宇宙看得更透、更细、更远,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天眼”这一成就对人类探索宇宙起源以及人类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接下来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这位带我们一起来看流星雨的酷酷老头国际天文界的一流科学家——“天眼”之父南仁东他用22年组织建造的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全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它比美国最先进的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

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

能收到1351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未来甚至能捕捉外星生命信号!

……

公考热点聚焦:pick了这个酷酷的老头,我们一起来看流星雨

就是这项工程让外国所有的天文学家望尘莫及,就是南仁东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国家。十多年前,从克度镇爬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穿过泥泞的小路,就来到了“大窝凼”,那个时候还叫“绿水村”。四周的青山抱着一 片洼地,山上郁郁葱葱,几排灰瓦的木屋陈列其中,鸡犬之声不绝于耳。村里12户65口人居住在这个不通电的封闭世界里。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南仁东的北京天文台研究员来到这里。

没有人知道他是谁,这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后面跟了一群人,中国的外国的,到处走走摸摸。最后他站在窝凼中间,兴奋地说:“这里好圆。”

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唇上留着一撮小胡子。年轻的时候会打扮,有一件很贵的皮夹克和一身超越八十年代大众审美的白色三件套西装,他更像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科学家。他声称自己不大与学生交流,基本态度是充分自由,但如果你挺能折腾,又有点儿绝活的话,会获得他的另眼相待。他几乎走遍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在好几个国家工作过,即便现在上了年纪,不太做长距离的旅行,但如果你去扶他,他会毫不犹豫让你滚到一边儿去。那时候南仁东已经在国际的天文专业领域里小有声名。1990年他在日本国立天文台当客座教授,一天的薪水相当于国内一年。北京天文台需要他,他就回来了。他的感觉是有人的地方哪里都一个味儿。

1993年,在日本东京召开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希望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南仁东一把推开吴盛殷的门—吴代表中国参加了会议,说了句:“咱们也建一个吧。”起初他们选择建造小数量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类型。当时国际主流是建造大数量小口径。就是用几千个小口径望远镜组成的阵列。很多人并不看好。原 因一是国内很难找到荒无人烟的开阔地域,二是地质条件和工程成本、难度将会很高。

那时的南仁东经常叼着根烟,在办公室周围找人聊,觉得说得好就记一下。直到有一次,有人建议他可以看看云贵的喀斯特洼地。他迅速请遥感所出了三百多幅洼地的卫星遥感图,黄黄绿绿的图上显示当地的窝凼。凼,水坑的意思。几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体围绕,恰好挡住了外面的电磁波。他兴奋莫名。1994年4月,他当即就带了一群人去了贵州。

从1994年开始主持FAST项目的选址、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主编科学目标,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模型试验,历经22年,南仁东带领团队最终建成了“中国天眼”。

“南老师这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他的同事和学生们说。在这8000多个殚精竭虑的日子里,南仁东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南老师推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FAST项目副总工程师李菂说:“他的执着和直率最让人佩服。”

公考热点聚焦:pick了这个酷酷的老头,我们一起来看流星雨

​当我们在哼唱着“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个酷酷的老头对我们天文事业带来的巨大贡献。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公考热点聚焦:pick了这个酷酷的老头,我们一起来看流星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