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友好」「感謝中國帶來了『及時雨』」

習近平主席不久前對塞內加爾成功進行了國事訪問。塞內加爾《非洲論壇報》盤點了塞中兩國在經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豐碩合作成果,特別感謝中國“以鄉村打井、競技摔跤場項目等為代表的民生援助項目極大造福塞民眾”。《每日塞內加爾》評論鄉村打井項目“意義重大”,體現出塞中兩國的深厚情誼。近日,本報記者來到塞內加爾考拉克區的久姆比村,探訪解決塞“七分之一人口的吃水用水問題”的鄉村打井工程現場

解決七分之一人口的吃水用水問題

不久前剛剛下過今年雨季的第一場雨,塞內加爾內陸荒涼的土地上長出了星星點點的綠草,稀疏的猴麵包樹上也冒出了嫩芽。

久姆比村距離首都達喀爾180多公里。這裡有1000多位村民,多住在簡易的茅草土房裡。一眼望去,房屋的顏色和周圍的荒漠連成一片。一座塔頂飄著紅旗的15米高鑽機塔格外醒目。中國工人在操作著鑽井機器,6名當地工人在清理從井下抽出的泥漿。

「中非友好」“感谢中国带来了‘及时雨’”

(塞內加爾考拉克區的久姆比村鄉村打井工程現場。)

久姆比村正在施工的這口井是塞內加爾鄉村打井工程的251口水井之一。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計劃”,中方將著力支持非洲破解基礎設施滯後、人才不足、資金短缺三大發展瓶頸,加快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塞內加爾積極響應,中塞隨即開展項目對接。2016年9月,塞內加爾總統薩勒作為嘉賓國元首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鄉村打井項目成為中塞兩國元首會晤時確定的落實“十大合作計劃”的舉措之一。

鄉村打井工程建設資金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優惠貸款,由中地海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將在塞內加爾13個大區的農村修復70套舊井和新建181套新井的供水系統,鋪設供水管線1800公里,最高日供水規模達8萬立方米,可以解決塞內加爾七分之一人口、200多萬人的吃水用水問題。

「中非友好」“感谢中国带来了‘及时雨’”

(中塞兩國工人正在鋪設飲水工程管道。)

“你們快看這從井下抽出的白色泥漿,說明現在打到了白岩層”,水井施工單位負責人張少華在鑽井現場告訴記者,現在的岩層特別硬,很考驗鑽井技術,不能圖快,必須慢慢地往下打。“昨晚才剛剛解決了這裡的漏漿問題,那時可把我們急壞了”。

久姆比村打井項目現場負責人王黎明說:“這裡地質情況複雜,塌孔、漏漿等情況經常出現。”在沙漠的地質環境中找到水源非常困難,有些村莊光選擇打井點就要耗上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在久姆比村鑽井施工現場附近不遠處就能看到之前因塌孔導致打井失敗的深坑。

在前往鑽井工地的路上,可以看到三道清晰的印痕,旁邊兩道是車輪碾成的,中間一道是馬蹄刨出來的。“這是我們當初用馬車拉水、拉水泵和發電機進到工地的痕跡”,這幾道印痕見證了打井團隊初來時的艱辛。“在這裡打井第一大困難就是沒水沒電,因為打井時泥漿要循環,必須大量用水,只能從幾十公里外拉水進來。”張少華說,這裡的路是打井隊運輸物資過程中軋出來的。儘管如此,很多時候車會陷進沙窩,只能用防滑板一米一米地往前挪。

另一個困難就是施工場地的高溫,這裡最高氣溫可以達到45攝氏度,晝夜溫差20多攝氏度。“風都是熱風,汗都出不來。”王黎明說,工人們每人每天大概要喝上5升水,有時會被太陽曬到脫皮,“雨季快來了,蚊蟲肆虐又是另外一種考驗,要注意各種疾病的威脅”。

在鑽井機器旁邊,放著格子狀的樣料槽。井下每進一米就會取一次泥漿樣料放在格子裡,10米、20米、200米、500米等處都會記有標記,以便業主和監理考察打井的進度。“打井的階段不同,出來的泥漿會有不同顏色,剛開始會有從紅土層出來的紅色,現在是灰白色,然後會出細砂,等到有粗砂出來,就達到成井條件了。”張少華說。

久姆比村村長馬依·久福幾乎每天都要去鑽井施工現場看看

「中非友好」“感谢中国带来了‘及时雨’”

(從3公里外舊水井運水的久姆比村村民。)

在這個新井建成之前,久姆比村的村民只能趕著馬車到離村約3公里外的老井打水,用一個個小水桶提上水裝上車運回村裡,一天中大半時間都在運水的路上,有時甚至還要排隊打水。除了要滿足人的飲用,還要給他們養的牛羊供水。久姆比村村長馬依·久福說:“這邊的重點收入來源是牧區,我們的牛羊一到了旱季,缺水缺得厲害,很多地方的牲口經常是渴死的”。有些村民圖方便,會在自家院裡打一口小井,但水質非常渾濁,喝了容易腹瀉,而地裡莊稼的灌溉“只能靠天”,雨季一過,地裡就很難再種上農作物了。

「中非友好」“感谢中国带来了‘及时雨’”

(塞內加爾考拉克區的久姆比村鄉村打井工程現場。)

馬依·久福說,他幾乎每天都去鑽井施工現場看看,“這是我們村的村民和牛羊要喝的水,非常重要。”這口井的鑽井工作已經開始了兩週,每天一大早就會有村民過來和打井工人們問好,甚至到半夜都會有村民來到工地等著。“他們就在打井的鑽機旁眼巴巴地看著,眼神裡透出急切的渴望。”張少華描述道。

「中非友好」“感谢中国带来了‘及时雨’”

(久姆比村鄉村打井工程工地附近的兒童。)

久姆比村的鑽井工地附近聚集了不少村民。看到本報記者舉起相機拍攝,他們將水桶翻過來打起了節拍,孩子們情不自禁地跳起舞來,在一旁洗衣服的婦女也開心地大笑。張少華說,中國工人經常幫助當地村民焊接馬車、修播種機、運輸貨物等。村民們也幫中方員工洗衣服、刷鞋子、送上自己家裡養的牲畜,還為中國工人們提供住宿的房子,“中國工人和當地民眾打成了一片。”

“吃水不忘挖井人”

“西非之角”塞內加爾臨近撒哈拉沙漠,屬於熱帶草原氣候,夏雨冬幹,中部和東部大部分為半沙漠地帶。大部分農村地區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困擾。“青年非洲”網站近日發表文章指出,對非洲國家來說,增加對水利基礎設施的投資以保證獲得健康安全的飲用水迫在眉睫。“水資源有,問題是設施跟不上。”文章稱,“中國援助的打井項目幫助塞內加爾解決了這個問題。項目完成後將解決困擾當地多年的缺水問題,給塞內加爾人帶去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據塞內加爾水利衛生部測算,中國建設的251口水井將使塞農村地區飲用水獲得率達到91%,極大提高當地的飲用水衛生水平,降低疾病發生率。

正因如此,去年3月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親率多名政府部長出席在塞北部盧加地區舉行的鄉村打井工程開工儀式。當地村民恩迪亞耶如對鄉村打井工程充滿期待:“感謝中國帶來了‘及時雨’,相信不久以後,我們就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樣,喝上甘甜的自來水了。”

當水井建成後,中國企業還會為水井建上水塔、配上水泵和發電機等配套設施,村民將會更加方便地喝上乾淨的水,也將為當地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提供水源保障。同時,在農村地區建水井的過程中,將為塞內加爾創造3000個以上的就業崗位,帶動培養一批工程技術人員。

“只要能和中國人一起工作,就會很開心。”41歲的中塞國際塞方員工班長謝赫那已經跟隨著打井隊在塞內加爾農村打了11口井,積累了豐富經驗。謝赫那平日裡和中國工人同吃同住,很喜歡吃中國工人帶來的方便麵,有時候在工地旁臨時搭張床板就可以住上一夜。他說,因為鄉村打井工程,中國人在塞內加爾人心目中地位非常高。每一次打完井,當地的村民們看到乾淨的水從井裡出來,都會載歌載舞。那些狂歡慶祝的情景他至今都印象深刻,“最多的一次,有個村裡殺了8頭羊”。

張少華也回憶起之前打完一口井後的經歷:“出水的前一天晚上,半夜就有村民提著水桶排長隊,等著天亮從井下抽出水的一刻。”工人們早上起來準備抽水實驗的時候,看到排隊等水的長隊,都吃驚不已。抽出水後,大家幫村民們把水桶灌滿,他們邊裝水,邊拿水往身上淋,婦女、孩子都擠過來,一起歡呼。

習近平主席成功對塞內加爾進行國事訪問之際,《每日塞內加爾》評論鄉村打井項目“意義重大”,體現出塞中兩國的深厚情誼。文章稱中國對塞內加爾的幫助不僅是在經濟方面,還體現在民生方面。塞內加爾《非洲論壇報》盤點了塞中兩國在經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豐碩合作成果,特別感謝中國“以鄉村打井、競技摔跤場項目等為代表的民生援助項目極大造福塞民眾”。《太陽報》刊發題為《塞中兩國肩並肩》的文章稱,習近平主席的訪問開啟了塞中兩國關係的新篇章,兩國簽署的合作協議將轉化成務實合作成果惠及塞人民。競技摔跤館、捷斯公路,還有仍在實施中的打井項目,都體現出中國關注塞內加爾人民真正需要什麼。中國給塞內加爾帶來了舒適、貼心的幫助,這些項目也成為兩國深厚友誼的象徵。

薩勒總統多次表示,鄉村打井項目是塞“鄉村發展緊急計劃”的明星工程。打井供水項目遍佈全國,意義重大,將真正為塞農業和農村地區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我們感謝中國想塞內加爾之所想、急塞內加爾之所急,為該項目提供全面支持。正如中國俗語所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今後將繼續致力於發展同中方的特殊友好關係,推動兩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不斷邁上新臺階。”(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